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松

作品数:12 被引量:1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转置
  • 3篇多波
  • 3篇时间域
  • 2篇地层
  • 2篇地层学
  • 2篇地震
  • 2篇地震道
  • 2篇地震数据
  • 2篇动校正
  • 2篇动校正方法
  • 2篇油藏
  • 2篇油田
  • 2篇偏移剖面
  • 2篇剖面
  • 2篇种子点
  • 2篇注水
  • 2篇注水开发
  • 2篇微相
  • 2篇横波
  • 2篇反演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2篇靳松
  • 5篇陈双全
  • 5篇朱筱敏
  • 5篇钟大康
  • 2篇吴胜和
  • 2篇贾达吉
  • 2篇赵艳
  • 1篇李向阳
  • 1篇靳松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胡状集胡十二块沙三中4-8油藏高渗条带动态描述技术服务
朱筱敏钟大康吴胜和靳松赵艳贾达吉
油田长期注水开发易于在储层局部形成高渗条带(或大孔道),严重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因此,研究注水开发油藏储层中高渗条带的特征、形成机理与空间分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和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根据地质静态...
关键词:
关键词:油田注水开发
变差函数在沉积微相自动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06年
提出了一种建立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模式的新方法,即利用变差函数对测井曲线的形态进行研究,并将不同方向上的变程作为定量刻画参数,来分析各个方向变程所蕴含的沉积学意义。0°方向的变程反映沉积环境的能量稳定程度;90°方向变程反映水动力动荡程度;45°和135°方向变程分别反映正韵律和反韵律特征。变程星形图可全面地刻画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反映沉积环境的水动力变化规律。以多方向变程为主要参数建立的定量识别模式,对微相分类明显,易于导入各类模式识别方法中,从而提高微相识别的效率和准确度。
靳松朱筱敏钟大康
关键词:变差函数沉积微相沉积环境测井曲线
多波时间域匹配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波时间域匹配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在偏移剖面数据的每一个维向上确定预设数值个种子点;针对纵波的偏移剖面数据,获得纵向种子点处纵波和横波的平滑误差累积结果,所有纵向种子点的平滑误差累积结果形成...
陈双全靳松李向阳
文献传递
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的纵波与转换波时间域匹配
2018年
纵波与转换波数据由于传播路径和传播时间的不同,来自同一反射界面的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均不同。因此,纵波与转换波数据进行匹配是一个强非线性反演的过程。论文针对多波地震数据中不同时间域的纵波与转换波匹配问题,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形成了纵波与转换波数据时间域匹配方法和实际数据处理技术流程。从经典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入手,改进完善了算法流程以适用于纵波与转换波数据的时间域匹配。在实际数据处理中,首先通过设定初始纵横波速度比,对纵波与转换波数据的预匹配,使纵波与转换波数据满足应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的条件。然后,对转换波数据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求取时移量,完成将其从转换波时间域匹配到纵波时间域的过程。经实际多波地震数据的应用,文中提出的纵波与转换波数据时间域匹配方法和技术流程,可以很好地解决纵波与转换波数据匹配过程中的非线性问题,而且在匹配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层位的控制或约束,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匹配效果。
张一琛陈双全靳松靳松
关键词:动态时间规整非线性反演
多波地震资料纵横波高精度匹配方法研究
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作为近30年来逐步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的新地震勘探技术,已经成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相对于单一的纵波,多波地震资料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要想充分地利用好多波资料进行联合...
靳松
关键词:多波地震AVO反演
文献传递
胡十二断块油藏高渗条带形成机理、识别技术及建模研究
随着老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在水动力冲刷作用下,注入水与储层岩石相互作用,改造岩石组分、孔喉结构,使储层产生大孔道形成高渗条带,造成极其严重的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制约了油田提高开发水平。因此,认识高渗条带的形成机理、识别特征...
靳松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地质学沉积微相
扇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及砂体分布规律被引量:39
2006年
笔者依据岩心、测井资料,通过岩性、电性对比,对胡状集油田沙三中亚段4~8油层组的扇三角洲相储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确立了不同级次旋回界面和旋回类型的识别特征,将研究层段分为1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依据中期旋回对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垂直、平行物源方向短期旋回与古地貌的变化关系,确定了短期旋回的对比原则和对比方法,建立了短期旋回对比格架。短期旋回地层在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不同时期的砂体分布特征差异明显,是造成储层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细分油气开发层系时应区别对待。
靳松朱筱敏钟大康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砂体扇三角洲
一种动态匹配动校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匹配动校正方法,包括:获取具有M个地震道且每道有N个采样点的CMP或CIP地震道的原始地震数据,选取零偏移距地震道;计算获得道方向正向误差、道方向反向误差;进行道方向平滑过程,计算获得M个地震道的道方...
陈双全靳松李向阳
文献传递
注水开发油藏高含水期大孔道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以胡状集油田胡12断块油藏为例被引量:51
2007年
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12断块沙三段中亚段(Es3^中)油藏为扇三角洲沉积,其中4至8油层组由于长期注水形成了许多大孔道。综合分析研究区具有明显大孔道的井段所处的沉积微相、砂层厚度和储集层物性,结果表明,宏观上,大孔道主要分布于厚度大干3m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中;微观上,孔隙度大干20%、渗透率大干100mD的水下分流河道正韵律砂岩中、下部及河口坝反韵律砂岩顶部的中一粗粒砂岩易于形成大孔道。岩石成分成熟度高、成岩演化程度低、长期大规模注水是形成大孔道的主要原因。大孔道形成后,储集层孔隙度增大3%~5%,渗透率增大5~20倍,主要表现为孔喉半径增大;自然电位基线偏移,微电极幅度差和声波时差增大,电阻率降低;相对吸水量明显高于邻层,注水量增大的同时,产液量也增加,但油量下降,注入压力减小。
钟大康朱筱敏吴胜和靳松贾达吉赵艳
关键词:大孔道东濮凹陷
基准面旋回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控制——以胡状集油田沙三中6—8油层组为例被引量:19
2005年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与沉积微相和砂体发育规律关系密切,明显受控于基准面升降造成的可容空间变化和沉积物通量大小.通过对胡状集油田沙三中6—8油层组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划分与对比,建立了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采用砂岩分层系数、分布密度和隔层密度、频率等参数描述了各中期旋回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变化,认为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受控于基准面的旋回变化,长期基准面上升的早期和下降的晚期形成的中期旋回,储层非均质性弱,长期基准面旋回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换时期储层非均质性强.
靳松朱筱敏钟大康
关键词:胡状集油田基准面旋回储层非均质性层序地层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