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英
-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山东省多中心PICU收治的急性肝衰竭患儿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 2023年
- 目的总结急性肝衰竭(pediatric acute liver failure,PALF)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8月—2022年8月间山东省4家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236例急性肝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36例患儿病因有感染性疾病49例(20.8%)、遗传代谢性疾病36例(15.3%)、噬血细胞综合征27例、中毒19例、恶性肿瘤/血液病12例、循环衰竭11例,胆道疾病3例、热射病1例及不明原因78例(33.0%)。236例患儿中男性131例(55.5%);年龄0~1岁109例(46.2%);临床表现为黄疸160例(67.8%)、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48例、出血118例、腹水80例、肝性脑病75例、DIC 67例、肝肾综合征20例。236例患儿治疗后好转出院87例、治疗无效149例。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血氨(NH3)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降低及合并MODS是急性肝衰竭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23,1.008,0.928,2.980;95%CI分别为1.003~1.044,1.002~1.014,0.872~0.989,1.393~6.377;P均<0.05)。结论急性肝衰竭患儿的最常见病因是感染性疾病。急性肝衰竭多发生于1岁以下男婴,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MODS及出血,预后较差,PT延长、血NH3水平高、血清ALB水平低及合并MODS的急性肝衰竭患儿预后更差。
- 王琦玮杨鹏韩明英侯建赵春王伟王玉娟信晓伟靳有鹏
- 关键词:肝衰竭急性肝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凝血酶原时间
- 山东省多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镇静镇痛治疗及管理状况调查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了解山东省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镇静镇痛治疗及管理状况,为镇静镇痛治疗方案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山东省6家三级甲等医院的PICU参与了本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这6家PICU的1340例患儿,调阅病历资料,统计患儿的年龄、性别、入院24 h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是否接受机械通气、是否接受镇静和(或)镇痛治疗、是否监测镇静和(或)镇痛情况、住院病死率等。依据是否接受镇静治疗和(或)镇痛治疗,将患儿分为单纯镇静组(798例)、镇静+镇痛组(120例)及非镇静镇痛组(422例),比较各组的病种、机械通气比例、低血压发生率、平均住PICU天数及院内病死率。结果1340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3.3±6.4)个月,其中男786例(58.7%)。6家PICU均已开展镇静治疗,其中5家PICU进行常规镇静评估;已开展镇痛治疗的PICU有4家,其中仅有2家进行常规疼痛评估。共有918例(68.5%)患儿接受了镇静治疗和(或)镇痛治疗,咪达唑仑是最常用的镇静药物,其次是右美托咪定。526例(57.3%)患儿进行了镇静评估监测,最常用的评估方法是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120例(9.0%)患儿接受了镇静联合镇痛治疗,芬太尼是最常用的镇痛药物,38例(31.7%)患儿接受了常规疼痛评估。3组患儿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静+镇痛组外科疾病的比例最高,该组机械通气患儿的比例也最高(100.0%,120/120),非镇静镇痛组机械通气患儿的比例最低(11.4%,48/4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静+镇痛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略短于单纯镇静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镇痛组低血压发生率最高,非镇静镇痛组低血压发生率最低[21.7%(26/120)比2.1%(9/422),P<0.01]。院内病死率和平均住PICU天数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二氮类药物仍是目前山东省PICU中主要�
- 王海青辛美云朱洪峰韩明英董胜英张兆华靳有鹏
- 关键词:镇痛儿童
- 一例NNT基因变异致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乏症4型的临床与遗传学分析
- 2024年
- 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乏症4型(FGD4)是由尼克酰胺转氢酶(NNT)基因变异导致的1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文收集1例FGD4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基因变异结果, 并回顾性分析国内外报道的FGD4患儿临床资料, 汇总基因变异类型及临床特征。本病例发现NNT基因新的变异位点, 为FGD4患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 王均林韩明英赵长娟王淑丽乔秀英郭洋孙美红
- 关键词:基因变异
- 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效果观察
- 2006年
-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气雾剂(商品名普米克气雾剂)吸入疗法对减少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发病率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在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症状缓解后,继续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2个月,观察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症状缓解后吸入与不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1年内喘息的发病率。结果治疗组发病率9.5%,对照组发病率36.8%,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在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症状缓解后,继续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可明显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发病率。
- 许家增许秀萍韩明英王吉安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布地奈德喘息
- 儿童肥胖与果糖摄入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肥胖是诸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包括大肠癌、肾癌、食管癌等癌症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2],导致过早死亡或长期残疾,且超重和肥胖与儿童生活质量下降相关[3],还增加了肥胖儿童被同伴捉弄、伤害和孤立的概率,鉴于其高速增长的发病率和严重的公共健康危害性,肥胖被列为21世纪严重公共健康危害的挑战之一[4]。
- 李守洲韩明英
- 关键词:果糖玉米糖浆肥胖儿童饮料
- 2型糖尿病预防干预130例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了解干预治疗在糖耐量减低人群中的疗效。方法应用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的干预方法,通过对130例糖耐量减低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2例、饮食运动干预组68例,分别进行短期血糖检测及为期6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干预治疗组空腹血糖为(5.75±0.11) mmol/L。2小时后为(9.08±0.11) 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5 52±0 11) mmol/L, 2小时后血糖为(8.94±0.11)mmol/L。6年糖尿病发病率干预治疗组为38.2%(26/68),对照组为67.74%(42/68)。结论干预治疗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短期效果不明显,但其可明显减少糖耐量减低人群的6年糖尿病的发病率。
- 韩明英李守周
- 关键词: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糖尿病
- 新生儿超高热32例抢救体会
- 2005年
- 发热为新生儿疾病的常见症状,腋温≥40.5℃~41℃则为新生儿超高热,它是儿科的一种危急重症,也是临床所遇难题之一,对机体各系统危害甚大,可使原发病加重甚至恶化,诱发脑水肿,并发惊厥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将我院2000年~2003年,抢救新生儿超高热32例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 韩明英
- 关键词:超高热抢救体会新生儿疾病常见症状危急重症原发病
- 2例新生儿糖尿病患儿致病基因分析及疗效观察
- 2019年
- 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是一种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特殊类型糖尿病,欧美国家发病率约为1/40万~1/50万活婴。病因尚不清楚,近年来发现可能与家族遗传、出生时低体重、妊娠期间高血糖等诸多因素有关,迄今发现至少20种基因突变可导致NDM,其中KCNJ11和ABCC8基因突变约占所有基因突变类型的5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NDM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目前的研究发现,KCNJ11和ABCC8基因突变引起的NDM,近90%患儿可以应用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且效果显著。本研究对KCNJ11和ABCC8两个基因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分析,试验性应用磺脲类药物(格列本脲)治疗,观察并评价其临床疗效,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旨在提高内分泌科医师及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尤蕾韩明英高冠起
- 关键词:新生儿糖尿病格列本脲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 2006年
- 肠外营养在重症胰腺炎中的作用已得到普遍的肯定,但费用昂贵、并发症多;随着对肠内营养理解的加深,其在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中的重要性得到临床工作人员的认可。本文对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营养支持的理论基础及实施进行了探讨。
- 李守洲韩明英
- 关键词:胰腺炎肠内营养
- 女性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06年
- 韩明英
- 关键词: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正常儿童身高增长第二性征正常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