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春刚

作品数:29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肝硬化
  • 4篇新鲜血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活化
  • 4篇质控
  • 4篇室内质控
  • 4篇细胞
  • 4篇活化
  • 3篇血清
  • 3篇酸酶
  • 3篇尿液
  • 3篇尿液分析
  • 3篇凝血
  • 3篇球蛋白
  • 3篇中性粒细胞
  • 3篇中性粒细胞碱...
  • 3篇粒细胞
  • 3篇磷酸酶
  • 3篇碱性磷酸酶
  • 3篇冠状

机构

  • 28篇天津市第三中...
  • 2篇天津市河西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石化医院
  • 1篇天津市津南医...

作者

  • 29篇顾春刚
  • 8篇许宏敏
  • 7篇刘树业
  • 4篇魏同庆
  • 3篇张健东
  • 3篇周淑芬
  • 2篇张蕾
  • 2篇赵杰
  • 2篇徐心
  • 2篇王沂
  • 2篇刘淑学
  • 2篇张磊
  • 1篇谢丽莉
  • 1篇张洪生
  • 1篇张淑文
  • 1篇梁成
  • 1篇段樱
  • 1篇谭兵
  • 1篇马亚楠
  • 1篇魏明竟

传媒

  • 3篇检验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第二届世界华...
  • 1篇第三届华北三...
  • 1篇第五届华北地...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第一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尿液分析室内质控双误差累积和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顾春刚苏作军王毅谢丽莉
调查了参加天津市临检中心质量控制的四个实验室: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石化医院2002年3月-2002年10月的尿液分析室内质控情况。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使其转变为均值=0,标准差S...
关键词:
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工作者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及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疾病的血细胞形态学的认识及病例分析,提高检验工作者对细胞形态学的重视以及加强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工作者与临床医生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采用EDTA-K2抗凝血做血涂片,经过具有丰富经验的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观察。结果通过细胞形态学检验,所有患者均得到明确诊断及治疗。结论血液病的诊断不仅依靠形态学,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才能做出明确诊断,因此细胞形态学技术工作者既要掌握过硬的形态学技术,又要掌握与血液疾病相关的临床知识,加强与临床的沟通,避免漏诊及误诊。
许宏敏顾春刚魏同庆
关键词:细胞形态学临床沟通
临床检验技术工作者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目的:通过对血液、体液细胞形态学的认识及病例分析,提高检验工作者对形态学的重视以及加强形态学检验技术工作者与临床医生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方法:血液标本采用EDTA-K2抗凝血做血涂片,体液标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留取,及时送往...
许宏敏顾春刚赵杰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65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第1、3、5、15、30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结果介入治疗后第1天,PT、APTT较介入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5 d以后,PT较治疗前均表现为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介入治疗后15 d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FIB含量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后成渐进性下降趋势,术后30 d FIB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hild分级各组PT结果显示只有Child A级第5天以后,PT较治疗前表现为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应加强观察,尤其在介入治疗早期,及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尤其对于Child C级的患者更应该注意。
王彦春刘树业段樱顾春刚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凝血指标
抗凝血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EDTA-K2抗凝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的EDTA-K2抗凝血标本分别放置5 min及0.5、1.0、1.5、2.0 h进行NAP染色,染色结果与新鲜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用EDTA-K2抗凝血标本进行NAP染色,标本采集后立即固定染色,染色效果最佳。抗凝血放置1.0 h内完成染色,染色结果与新鲜血对比NAP阳性率和积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EDTA-K2抗凝血可以代替新鲜血进行NAP染色,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标本采集后在1.0 h内完成染色。
许宏敏顾春刚周淑芬魏同庆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新鲜血
尿干化学分析室内质控的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顾春刚
关键词:尿干化学分析
抗凝血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影响的分析
目的观察EDTA-K2抗凝血标本固定后血涂片的放置时间及EDTA-K2抗凝血标本的放置时间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观察59例患者的EDTA-K2抗凝血采集后立即涂片固定,并将固定后血片分别放置...
许宏敏顾春刚周淑芬魏同庆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新鲜血抗凝血
血小板激活血浆代谢物研究
2014年
目的基于液质联用的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对健康体检人员血小板激活前后血浆代谢轮廓进行分析,以寻找可用于监测和评估疾病病程的特征代谢物,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方法利用液质联用检测血小板激活对照组(A组)和激活组(B组)的代谢轮廓,构建主成分分析图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图,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非参数检验,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取代谢物信息。结果依据OPLS-DA模型中筛选具有区分意义的特征离子,以VIP>1,并且排除在VIP图和系数图上置信区间包含零的变量,共筛选出36个特征离子。通过差异表达物质离子在组间的相对倍数关系筛选10倍以上的物质17种。结论发现的17种物质中,有些与脂类代谢有关,有些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有些了解尚少,这些物质的筛选可为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顾春刚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血浆代谢组学统计学
新鲜血重复测定变异度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顾春刚张蕾张健东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特征代谢物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清代谢轮廓进行比较分析,探寻在GDM的筛查诊断及干预治疗中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确诊GDM的病例29例(GDM组),同期选取正常妊娠妇女29例为正常妊娠组,体检健康育龄妇女29例为对照组。基于UPLC-MS平台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检测所有样本,对所得数据预处理后,再构建PCA模型和OPLS-DA模型,基于GDM组和正常妊娠组初步筛选代谢物离子。再利用IBM SPSS 19.0对初筛代谢离子进行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排除P>0.05的代谢物离子,筛选出GDM组和正常妊娠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特征代谢物离子,并进行鉴定。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特征代谢物对GDM的诊断效能。结果 (1)共筛选鉴定出了8种特征代谢物,其中,棕榈酸、植物鞘氨醇、神经鞘氨醇、棕榈酰胺以及植烷酸在GDM组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增高(P<0.05);磷脂酸、孕烷三醇、二羟基丙酮磷酸盐在GDM组较正常妊娠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结果表明,棕榈酸、植物鞘氨醇、神经鞘氨醇、棕榈酰胺、植烷酸这5种特征代谢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9,对GDM的诊断效能较高。结论有8种特征代谢物在GDM患者和正常妊娠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些代谢物都与GDM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有5种特征代谢物,对GDM的诊断效能较高,可将GDM患者和正常妊娠者良好地区分开来,有望成为GDM的临床筛查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并为寻找GDM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谭兵张磊马亚楠顾春刚刘树业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生物标志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