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倩
- 作品数:9 被引量:11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首发精神分裂症及临床高危人群脑神经生化代谢物异常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索首发精神分裂症(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FES)及临床高危(clinical high risk,CHR)人群内侧前额叶(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神经生化代谢物的特点。方法: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检测满足入组标准的46例FES患者、49例CHR者、61例遗传高危(genetic high risk,GHR)者及56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的m PFC N-乙酰天门冬酰胺复合物(N-acetylaspartylglutamate+Nacetylaspartate=total NAA,t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ho)、谷氨酸类复合物[glutamate (Glu)+glutamine (Gln)=Glx]、肌醇(myo-inositol,MI)的绝对含量并比较其差异,评估FES组及CHR组的临床症状,并使用持续性操作测验(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CPT)评估4组的视觉和听觉反应时间及正确率。结果:4组之间Glx、tNAA、M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ES组的MI及Glx水平明显低于HC组(P<0.05),CHR组的Glx和tNAA水平明显低于GHR组(P<0.05),FES组的视觉及听觉正确率明显低于HC组(P<0.05)。FES组的Glx含量与视觉反应时间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FES患者MI及Glx水平降低,提示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可能存在神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和谷氨酸能递质失调;而GHR个体可能存在代谢物水平的代偿性增高,这是罹患精神分裂症的保护因素。
- 欧阳丽君郑文潇马晓倩袁柳贺莹陈晓岗
-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磁共振波谱
- 锂中毒导致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障碍1例
- 2024年
-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锂盐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线药物,但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当血锂浓度超过1.4 mmol/L时即可产生中毒症状,通常包括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心脏毒性在锂中毒相关病例中较为少见,但后果极为严重。本研究报道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每日超医嘱剂量服用碳酸锂缓释片,同时联用其他心境稳定剂后,血锂浓度达到6.08 mmol/L,并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意识障碍、粗大震颤等症状,在经过血液透析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躯体症状逐渐缓解。临床医生有必要加强对锂中毒的预防和识别。
- 王玉珏欧阳丽君马晓倩许丹焰陈晓岗贺莹
- 关键词:碳酸锂双相情感障碍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障碍锂中毒
- 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认知功能及转化风险因素的观察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的认知损害特点,以及与疾病转化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40例通过SIPS量表筛查的精神分裂症临床高危个体(CHR)、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4例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个体(GHR)及67例健康对照。对所有被试者进行认知及嗅觉功能评估,并对CHR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之后观察其临床结局。结果:CHR及GHR均存在多项认知功能损害,CHR认知损害更为严重;五项SOPS条目总分(P5交流紊乱,N5概念丰富度,N6职业功能,D3专注和注意困难、D4个人卫生障碍得分之和)是CHR转化的危险因素(OR值=1.563,P=0.048),嗅觉是CHR转化的保护性因素(OR值=0.447,P=0.036)。结论:精神分裂症在早期即存在多项认知损害,嗅觉和认知功能是疾病早期预警信号。
- 袁柳马晓倩贺莹陈晓岗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嗅觉
- 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属照护体验及负担的质性研究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照顾者在长期的照护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分析其产生原因,找出减轻患者家庭负担的有效方法,为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创造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家庭环境、开展社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1名患者家属进行深度访谈,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出五大核心主题,分别是沉重的经济负担、恶化的家庭关系、过大的心理压力、生活内容乏味单一、对患者未来的忧虑。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教育及心理干预有利于减轻家属的负性体验、改善家庭关系,促进患者病情的稳定。
- 刘浉妍罗兴伟赵伟朱叶马晓倩任莎姚树桥王湘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在重性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被引量:27
- 2015年
-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Psycho-educational Multifamily Group,PMFG)是一种有效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Family Psycho-Education,FPE)干预模式,广泛地应用于重性精神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社区康复领域中。在PMFG模式中,治疗师将5-8个拥有共同问题的家庭聚集起来,提供精神疾病的相关信息,并训练其使用结构化的问题解决方式,以促进患者的症状康复,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同时减轻主要照料者的负担。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证实了PMFG作为一种循证研究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目前,PMFG的研究与应用扩展到了精神障碍的各个领域中,并在使用中依据治疗目标进行了修订与改良。在国内,各种针对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管理与康复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更多研究来建立起适应中国文化的PMFG模式。
- 马晓倩刘浉妍罗兴伟张蓓赵伟王湘姚树桥
-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随机对照试验
- 精神分裂症早期人群的丘脑磁共振影像学研究进展
- 2023年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丘脑功能和结构的异常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生理机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参与了疾病核心症状的发生发展。大量研究指出丘脑的神经影像学指标有望成为预测疾病发展的生物学标志物,为精神分裂症早期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文对丘脑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中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玉珏陈晓岗马晓倩
-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丘脑磁共振
- 不同类型童年期应激与精神分裂症症状谱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性质或不同来源的童年期应激是否与精神分裂症不同症状维度之间具有特异性的关联。方法我们在10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6名健康对照中使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童年期社会挫败问卷(CSD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对童年期经历的不同来源和性质的创伤或应激进行了全面评定,同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探讨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病理症状关系最密切的童年期应激类型。结果患者组在所有不同性质、来源童年期应激维度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在不同应激维度与症状的特异性关联方面发现与阳性症状显著相关的应激维度包括:CTQ中的性虐待(SA,r=0.266,P<0.01),CSDQ总分(r=0.240,P<0.05)及其中的社会地位挫败(r=0.247,P<0.05)、家庭关系挫败(r=0.233,P<0.05);与阴性症状显著相关/负相关的应激维度包括:CTQ总分(r=0.198,P<0.05)及其性虐待(SA,r=0.218,P<0.05),CSDQ中的社会地位挫败(r=0.193,P<0.05),SSRS得分(r=-0.279,P<0.01),SES得分(r=-0.242,P<0.05);与一般病理症状显著相关/负相关的应激维度包括:CTQ总分(r=0.239,P<0.05)及其躯体忽视(PN,r=0.264,P<0.01)、SA(r=0.211,P<0.05),CSDQ总分(r=0.248,P<0.05)及其中的中的社会交往挫败(r=0.246,P<0.05),SSRS得分(r=-0.207,P<0.05),SES得分(r=-0.208,P<0.05);PANSS总分则与除CTQ中的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外的大部分童年期应激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性质与来源的童年期应激维度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不同的精神分裂症症状易感性,即:家庭关系挫败可能特异性导致阳性症状;躯体忽视和社会交往挫败可能特异性导致一般病理症状;社会地位挫败使个体对阳性和阴性症状更易感;SA使个体对精神分裂症症状全面易感。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研
- 刘卫青徐一凡马晓倩贺莹陈晓岗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
- 严重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治疗的主动性社区治疗模式(综述)被引量:35
- 2014年
- 主动性社区治疗(ACT),是在世界广泛应用的精神病社区治疗模式之一。ACT起源于美国,有明确的实施标准,与传统的个案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长期的研究证实,ACT在减少住院,提高患者社区生活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近年来,ACT对精神患者中的物质滥用者、失业者和犯罪者的效果也正在探索。目前,ACT的研究和应用扩展到了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ACT的时候,根据自身情况做了不同的改良。我国的精神病社区服务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ACT模式发展与应用的经验可以借鉴。
- 赵伟朱叶罗兴伟刘浉妍马晓倩王湘
- 关键词:社区精神卫生重性精神病
- 大学生自我分化、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大学生被试3097名,采用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及自杀意念量表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杀意念(发生率3.9%)与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均呈显著负相关(r=-0.24,-0.17,-0.29,P〈0.001)。社会适应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预测力最强(β=一0.19,P〈O.001),自我分化次之(β=一0.13,P〈0.001),社会支持最小(口=-0.08,P〈O.001)。与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相比,有自杀意念组大学生的人际适应、社会支持、自我分化的总体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在大学生群体中,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程度可能是预测自杀意念水平的有效因素;校园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应考虑设置人际交往训练,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减轻自杀意念的程度,对预防自杀起到积极的作用。
- 罗兴伟赵伟朱叶马晓倩王湘李欢欢
- 关键词:自我分化社会支持社会适应自杀意念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