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娟
-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托拉塞米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稀释后托拉塞米静脉注射的舒适性改变和输液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将100例心衰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分组法,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研究托拉塞米稀释后静脉注射在病人的静脉疼痛程度、静脉输液并发症、尿量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托拉塞米稀释后静脉注射明显减轻了静脉注射时的疼痛程度,以及静脉渗出的发生率,在尿量及电解质紊乱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托拉塞米稀释后静脉注射明显减轻了疼痛,增加舒适感,减少了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行。
- 温媛沈磊马永娟
- 关键词:静脉注射疼痛渗出
- 一种方便拆卸的呼吸机面罩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拆卸的呼吸机面罩,包括固定连接的罩体和罩体中部的连接管,连接管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呼吸管,连接管连接呼吸管一端开设有卡槽,呼吸管一端通过伸入卡槽内和连接管内部可拆卸连接,且呼吸管外周设有凸台,呼吸管和...
- 沈磊柳春霞马永娟朱林锋温媛
- 文献传递
- 综合护理在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12月收治的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8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0.7)次、(50.2±16.3)min、(3.1±0.7)d,护理满意度评分为(4.2±1.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6、8.729、4.736、4.08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6,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7.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且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 马永娟柳春霞沈磊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综合护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 基于治疗性沟通系统的护理干预在改善急诊心肌梗死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急诊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应激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该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心外科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治疗性沟通系统实施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感、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能有效减轻急诊心肌梗死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救治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 沈磊马永娟温媛
- 关键词:治疗性沟通系统疾病不确定感治疗依从性
- PCI患者和溶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影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非PCI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住院30例PCI术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30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运用一般资料问卷及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PCI组与非PCI组AMI患者出院前后生活质量MIDAS评分变化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射血分数(EF)、患者的年龄与行PCI术AMI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MIDAS评分存在负相关,出院后有效的自我管理、婚姻状况与行PCI术AMI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MIDAS评分存在负相关。结论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在手术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医护人员应充分重视和利用有效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杨晓敏马永娟
- 关键词:PCI生活质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危险因素的认知与二级预防行为管理状况调查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对危险因素的认知与二级预防行为管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行PCI术的12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自拟的冠心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冠心病危险因素认知调查问卷、冠心病二级预防行为管理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及二级预防行为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危险因素的认知评分为(11.02±3.12)分、二级预防行为管理评分为(18.10±3.7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学历、参与社区知识讲座频次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危险因素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学历、参与社区知识讲座频次、家庭成员关系、社会支持利用度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二级预防行为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危险因素的认知与二级预防行为管理水平偏低,建议定期为患者举办社区冠心病知识讲座,从而提高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帮助患者建立二级预防行为管理。
- 沈磊马永娟温媛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
- 系统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护理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进行介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冠心病介入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人员行为评分、整体护理质量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介入手术中和手术后心绞痛、心律失常、穿刺部位出血以及拔管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行为评分以及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介入手术中和手术后心绞痛发生率为2.50%(1/4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0%(1/40),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为5.00%(2/40),拔管综合征发生率为2.50%((1/40)),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效果较佳。
- 柳春霞朱林锋马永娟
-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
- 有氧训练联合耳穴贴压在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中的应用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联合耳穴贴压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确诊后行日常生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有氧训练联合耳穴贴压,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质量(BMI)、腰臀比(WHR)、血糖、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IMT、BMI、W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1年中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训练联合耳穴贴压能有效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糖、血脂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沈磊马永娟温媛
- 关键词:有氧训练耳穴贴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糖血脂
-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1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焦虑情绪,增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 马永娟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焦虑心理护理
- 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二级预防行为、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二级预防知识知晓率、危险因素控制率、二级预防药物服用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知识及自护能力,规范患者二级预防行为,降低不良心脏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马永娟柳春霞沈磊
- 关键词:冠心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