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冬梅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粳稻
  • 3篇灌溉
  • 3篇灌溉方式
  • 3篇寒地
  • 3篇寒地粳稻
  • 3篇不同灌溉
  • 3篇不同灌溉方式
  • 2篇性状
  • 2篇农艺
  • 1篇氮代谢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组
  • 1篇蛋白组分
  • 1篇性状研究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栽培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水栽

机构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高冬梅
  • 2篇王敬国
  • 2篇蔡易
  • 2篇刘化龙
  • 2篇赵宏伟
  • 2篇邹德堂
  • 2篇张皓政
  • 1篇马有志
  • 1篇李文滨
  • 1篇张彬彬
  • 1篇刘淼

传媒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抗旱生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本试验以东农425和东农427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全生育期内以土壤水势为灌水衡量指标,研究了五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抗旱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处理的叶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积累量、变化幅度基本趋势为:旱作>重干湿交替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常规灌溉,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与植株抗旱性及产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脯氨酸含量相关性显著;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处理的叶绿素(Chl)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灌溉及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反而高于其他处理。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植株抗旱性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是较为合理的灌溉方式,即田间土壤水势灌溉下限不应低于-20kPa。通过对植物抗旱性及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的分析得出东农425的抗旱性较东农427强。
蔡易邹德堂刘化龙王敬国高冬梅张皓政赵宏伟
关键词:寒地粳稻灌溉方式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
转TaDREB3基因大豆的农艺性状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将抗逆基因TaDREB3转入东农50,得到稳定遗传株系,并将T4代株系种子播于盐碱地上。将其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性状和对照东农50进行比较,研究在较高盐碱条件下该基因对大豆农艺性状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盐碱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相比,生育期并没有改变,而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分枝数等农艺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这表明转TaDREB3基因大豆对盐碱胁迫具有一定的抗性。
张彬彬刘淼高冬梅马有志李文滨
关键词:DREB转基因大豆抗逆生育期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以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土壤水势,以常规灌溉方式为对照,研究了4种灌溉方式(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对寒地粳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4种灌溉方式随土壤水势降低越大,稻株的株高、叶面积、分蘖数和成穗率等降低的幅度越大;5种灌溉方式下乳熟末期的株高、每穴分蘖数、高效叶面积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产量以对照最高,其次是轻干湿交替灌溉,对照与其他灌溉方式均有极显著差异,而轻干湿交替灌溉与中干湿交替灌溉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从节水角度来说,可以采用轻干湿交替和中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种植寒地粳稻。
高冬梅赵宏伟邹德堂王敬国刘化龙蔡易张皓政
关键词:寒地粳稻灌溉方式农艺性状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氮代谢及蛋白组分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危机是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水稻灌溉用水利用效率较低,且浪费情况较为严重,...
高冬梅
关键词:寒地粳稻灌溉方式氮代谢蛋白组分节水栽培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