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芸芸
- 作品数:41 被引量:133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地震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基于AHP的新疆南天山西段中强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及效能评估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从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映震效果较好的预测指标出发,采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预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1-9比率标度法构建相应的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几项映震效果较好的指标中,权重值相对较大的是短期预测指标中的形变异常和部分测震学参数。同时AHP模型也给出了新疆南天山西段有无中强地震的综合判断指标Y,Y值可较好地反映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中强地震的震兆强弱程度和异常可靠性,当Y≥2.191时,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短期内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 张琳琳聂晓红刘建明魏芸芸刘萍
- 关键词:层次分析地震预测
- 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前后库仑应力变化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发生M_S6.7地震,此次地震前震源附近区域中强地震活动较活跃。本文中选取2015年12月7日塔吉克斯坦和2016年6月26日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的M_S7.4、M_S6.7两次地震,利用USGS得出的震源机制解及深度进行静态库仑应力的计算,分析研究这两次强震对区域地震活动的应力变化影响。同时依据阿克陶M_S6.7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分析其对周围区域和相应断层的应力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阿克陶M_S6.7地震发生在塔吉克斯坦M_S7.4和吉尔吉斯斯坦M_S6.7两次地震的库仑应力累积变化的增强区;(2)阿克陶M_S6.7地震对西昆仑地震带以及南天山西段柯坪断裂具有应力增加的影响,需加强对这两个区域的关注。
- 张琳琳聂晓红高朝军魏芸芸
- 关键词:库仑应力震源机制解
- 阿克陶M_S6.7地震前LURR异常演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描述震源区介质损伤程度的一种地震预测方法。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演化特征和异常区的孕震积分时程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前,研究区出现了多个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区域,异常区呈现为环状或片状,随着地震孕育过程,异常区往震源附近迁移,发震地点在异常区边缘和内部,地震发生在异常高值减弱过程中,异常峰值到发震时间为1个月,远小于理论发震时间,这表明了研究区构造活动剧烈,孕震周期短的特征。
-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王海涛刘月唐兰兰魏芸芸温少妍阿衣仙姑.买买提
-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
- 基于气枪震源信号和背景噪声的2016年呼图壁6.2级地震前后波速变化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选取呼图壁气枪发射台周边流动台记录的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气枪震源信号和背景噪声信号,分别采用互相关时延检测法和移动窗互谱法研究2016年12月呼图壁6.2级地震前后波速变化特征,得到以下初步结果:呼图壁6.2级地震前后,距6.2级地震60 km的流动台记录的气枪震源信号未发现明显的波速变化,距6.2级地震27 km的固定台石梯子台在6.2级地震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速变化异常,可能与信号传播路径不同有关;流动台记录到的背景噪声信号出现与呼图壁6.2级地震有关的波速异常变化;气枪主要利用体波信号,背景噪声主要利用面波信号,两者射线路径不同可能是导致不同波速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
- 徐亚飞王琼苏金波魏芸芸
- 关键词:气枪震源背景噪声波速变化
- 2014年于田Ms7.3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其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 定位的精度不仅受台网布局、可用定位震相以及射线路径上速度结构等因素影响,还与定位方法密切相关。因此,要获得对此次地震及其序列的准确位置和深入研究,必须建立适合该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和选用适合台站稀疏地区地震定位的方法。本文...
- 唐明帅王海涛李艳永热依木江孔祥艳魏芸芸上官文明魏斌
- 关键词:地震定位发震构造方位角
-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序列特征及早期趋势判断被引量:4
- 2014年
- 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构造和地震序列特征,并与2008年于田MS7.3地震序列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于田MS7.3地震有MS5.4直接前震,序列强余震频次低、余震衰减较快,目前最大余震震级为MS5.7;通过分析历史地震序列类型、计算于田单台序列的h值、b值、主震释放的能量与序列能量的比值等参数,初步判断于田MS7.3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
- 宋春燕张琳琳聂晓红夏爱国魏芸芸
- 关键词:地震序列强余震
-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类型判定
- 2024年
-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观测数据,对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乌什地震序列的余震活动丰富,频度衰减较快。通过历史地震序列类比、序列参数(b值、p值、h值)、等待时间、震级差和能量比等参数的跟踪分析,判断此次乌什M_(S)7.1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从历史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定性判定到地震序列参数定量计算的跟踪判定乌什7.1级地震序列类型,对地震序列类型的跟踪判定有一定参考作用。
- 马倩雯宋春燕聂晓红魏芸芸
- 关键词:地震序列
- 2020年1月19日伽师6.4级地震发震构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 2021年
- 文中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20年1月19日伽师M_(S)6.4主震、前震和部分M_(S)≥3.6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利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本次伽师6.4级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伽师6.4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面特征,探讨可能的发震构造。初步结果显示,利用CAP方法得到6.4级地震的最佳双力偶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190°,倾角32°,滑动角31°;节面Ⅱ,走向74°,倾角73°,滑动角118°,震源深度为12.1km,表明其为一次逆冲型地震事件。而5.4级前震为一次走滑型地震事件,震源深度为17.1km,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83°,倾角78°,滑动角173°;节面Ⅱ,走向174°,倾角83°,滑动角12°。根据重新定位结果,结合震源区附近构造地质背景推断,5.4级前震的发震构造为NNW向高倾角走滑断裂L 0,其可能为1997—1998年伽师震群NNW向发震构造体系的分支断裂。由于绝大多数余震分布在L 0断裂东侧,判断L 0及相关断层对余震分布可能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根据主震的位置和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震源区断裂的产状特征推测,伽师6.4级主震的发震构造为SN向的缓倾角破裂,其滑动可能主要集中在柯坪塔格推覆构造滑脱面附近的区域,但伽师6.4级地震可能引起了柯坪塔格推覆构造多条断裂同时活动。
- 李金李金蒋海昆魏芸芸
- 关键词: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解
- 2024年新疆乌什7.1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及预测过程
- 2024年
-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2024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和新疆地震局划定的年度危险区内,震前做了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本文总结了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①震前地震活动性存在b值、震源一致性、地震平静、条带、增强、高频等异常,长、中、短期异常预测效果均较好;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存在洞体应变、地倾斜、基岩温度、温泉氢气、井流量、地磁等异常,中短期异常较为显著,时、空、强三要素对应较好。综合分析认为,乌什7.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定点观测中短期异常突出,对时、空、强均有较好的预测,地球物理观测在震前存在大幅度异常变化,异常具有逐渐向震中逼近的过程。根据异常变化,新疆地震局及时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上报震情,此次地震取得了减灾实效。
- 宋春燕宋治平魏芸芸聂晓红高歌张涛艾萨·伊斯马伊力钱才
- 关键词:中短期预测
-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地震序列及视应力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介绍了2015年7月3日皮山MS6.5地震参数和地震序列特征,结果表明6.5级地震地震序列类型为主余型,序列衰减较快。利用新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计算了6.5级地震的ML3.0以上余震视应力,结果表明主震视应力远大于余震,余震平均视应力为0.887 bar。强余震前存在视应力高值现象,这一现象可用于震后趋势判定。
- 郭寅魏芸芸刘萍
- 关键词:地震序列视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