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向春

作品数:20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社会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人类学
  • 3篇文化
  • 3篇历史记忆
  • 3篇民族史
  • 3篇记忆
  • 2篇地方史
  • 2篇地方性知识
  • 2篇地域文化研究
  • 2篇学人
  • 2篇学术
  • 2篇族群关系
  • 2篇畲族
  • 2篇文化研究
  • 2篇文学
  • 2篇文学人类学
  • 2篇民俗
  • 2篇闽越
  • 2篇《闽都别记》
  • 1篇地方社会
  • 1篇点对点

机构

  • 20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广州市社会科...

作者

  • 20篇黄向春
  • 2篇刘志伟
  • 2篇张侃
  • 2篇郑莉
  • 2篇郑振满
  • 1篇张小军
  • 1篇王才友
  • 1篇齐小林
  • 1篇杨奎松
  • 1篇程美宝
  • 1篇孟庆延
  • 1篇陈春声
  • 1篇张应强
  • 1篇饶伟新
  • 1篇刘昶
  • 1篇刘永华
  • 1篇张宏卿
  • 1篇刘一皋
  • 1篇王奇生
  • 1篇麻国庆

传媒

  • 3篇广西民族研究
  • 3篇开放时代
  • 3篇学术月刊
  • 2篇民俗研究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民族研究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 1篇畲族文化学术...
  • 1篇探索福建文化...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
福建在区域性社会文化中具有独特地位,因此在宗族社会、民间信仰、海洋人文及闽台关系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人们对福建地区的了解日渐丰富,探讨也日渐深入。国内外学者把文化、族群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黄向春
文献传递
百越民族史第十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1999年
黄向春
关键词:民族史研究百越悬棺葬崖葬族群互动
民俗与历史学的人类学化被引量:12
2002年
黄向春
关键词:历史学民俗来历思潮人类学后现代
学术共同体被引量:16
2016年
在量化考核、学术GDP挂帅、全球"点对点"搜猎人才风行中国学界之际,富含创造力、凝聚力的学术共同体的诞生,似乎更加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培育学术共同体,事实上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学术常态发展的头等事情。被誉为"华南学派"的一群历史人类学家数十年如一日,承上启下,深耕田野,切磋互动,已然自成今日难得一见的有机学术共同体。开放时代杂志社联合金门大学闽南文化研究所,邀请"华南学派"部分学者及其他相关学者于2016年3月5日至6日在"华南学派"重要田野点之一的金门岛,举办题为"学术共同体"的第三次开放时代工作坊。与会者根据现场发言内容,撰写了这组笔谈。
梁庆寅郑振满陈春声张小军刘志伟张侃黄向春张应强郑莉李宗翰
关键词:学术共同体中国学界中国学术GDP点对点凝聚力
身份、秩序与国家——20世纪50年代闽江下游地区的“水上人”与国家建构被引量:7
2019年
本文以闽江下游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围绕"水上人"的身份问题所发生的政治进程为背景,在新中国的国家建构如何在"地方"和"日常"的层面展开,并如何"嵌入"到底层和边缘人群的情感、观念以及行动方式的视角下,来讨论地方性、族群性与国家建构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某些特征。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在新国家建构的过程中,"水上人"既是被"公民""阶级""民族"等现代政治范畴重新定义的对象,也是在被卷入到地方社会秩序重建过程中表现出其主体性的社会行动者。他们在大历史变革中对自身生存状态的体认和对地方性的"身份-秩序"结构的集体意识,折射出新的制度化过程与传统地方社会固有的秩序感和流动性发生的碰撞、互动和妥协,并深刻反映出传统中国现代转型从"身份社会"到"民族国家"的特征和内在张力。
黄向春
关键词:身份秩序
“流动的他者”与汉学人类学的“历史感”被引量:4
2013年
源自"简单社会"的人类学运用于对中国这一"复杂的文明社会"的研究所形成的汉学人类学,既要面对典籍、制度和中国大历史,又须立足于"小地方"或者"社群"、"村落"的田野作业。汉学人类学一向把抽象的、整体的中国或者汉人社会当作一个"有历史"的"他者"来看待,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模式,但如何更好地表述"多元"(地方、族群)与"一体"(国家、汉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把国家和汉人"之外"的其他系统纳入其视野,以及如何把国家和汉人社会当作建构与表达的方式而非当作"既有"的田野背景,仍然是汉学人类学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的田野研究显示出,在唐宋以后该"界域"的形成演变过程中,多层次的礼仪—祠庙系统及其仪式网络,作为一整套"地方"象征的生成器和"包容/排斥"的社会文化机制,与整个区域体系的构造及其变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汉学人类学若能以模式交错的角度在其中把握"流动的他者"的脉络和意义,必能重新获得"历史感"的源泉,并可以在这样的"历史感"中探索建立某种中国式"礼仪社会理论"的可能性。
黄向春
关键词:历史感
客家界定中的概念操控:民系、族群、文化、认同被引量:25
1999年
作者认为 ,客家界定之“民系”概念有别于“民族”的概念。“族群”概念的引入 ,使得客家研究更具学术自主性与操作性。而“族裔实体”即为“文化的承载单位”理论的介入 ,人们更注重客家文化的研究 ,族群认同—客家认同 ,实为一种文化认同。“民系—文化”论与“族群—认同”
黄向春
关键词:族群文化
地方文献与地方史的叙述——读《闽都别记》中的畲族故事
<正>《闽都别记》是一部清代至民国时期流行于福州民间的话本小说。据傅衣凌先生的考证,此书的写作年代约在清乾嘉之际或更后些,是由当时福州说书艺人根据本地民间传说,并参考历史故事拼凑而成,作者署名"里人何求",莫
黄向春
文献传递
清代福州的“蜑民”与地方社会——以一通嘉庆碑铭为中心的历史“厚描”被引量:1
2019年
“蜑民”作为江海水域生态体系和东南地域社会的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东南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意义,正在得到学界的关注。在清代福建沿海的地域社会和文化中,“蜑”并不只是一个历史延续的“族群”事实或者某种“底边社会”的结构。无论是作为一种生计模式,或者作为一种社会行动的“场域”,或者作为一种制度—身份的语言,或者是作为一种文化分类的标签,“蜑民”既身处各种“边界”的定义之中,又不断打破种种“边界”,而这一状况所反映的正是明清以来地方社会的结构及其流动性特征。本文以一通嘉庆年间的碑铭为中心,并把它置于文献与田野的多重脉络之中来解读,从制度、习俗、身份、族群性等断面,讨论“蜑民”与清代福州地方社会变迁的多层次关系,并以此探讨从田野中解读文献来进行历史“厚描”的可能性及其在区域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黄向春
关键词:清代地方社会碑铭
畲族的凤凰崇拜及其渊源被引量:17
1996年
在畲族的图腾崇拜中,盘瓠与凤凰是共存的。凤凰图腾崇拜在畲族的服饰、礼仪、神话传说等文化事象中有诸多表现。畲族的凤凰崇拜可以在东夷的鸟图腾崇拜中找到渊源关系。
黄向春
关键词:苗族服饰汉文化祖先崇拜山东龙山文化图腾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