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士松

作品数:31 被引量:30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环流
  • 11篇大气环流
  • 8篇海冰
  • 6篇气候
  • 6篇热带
  • 6篇夏季
  • 6篇海气
  • 4篇相互作用
  • 4篇海温
  • 3篇动力学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全球大气
  • 3篇环流异常
  • 3篇环流影响
  • 3篇季风
  • 3篇海冰异常
  • 3篇海气耦合
  • 3篇厄尔尼诺
  • 3篇值模拟
  • 2篇正压

机构

  • 28篇南京大学
  • 6篇空军气象学院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作者

  • 31篇黄士松
  • 18篇杨修群
  • 13篇谢倩
  • 4篇王召民
  • 3篇王国民
  • 2篇朱永春
  • 2篇汤明敏
  • 2篇管兆勇
  • 2篇张向东
  • 1篇容新尧
  • 1篇蒋全荣
  • 1篇房佳蓓
  • 1篇孙旭光
  • 1篇赵珊珊
  • 1篇张晶
  • 1篇朱益民

传媒

  • 9篇气象科学
  • 7篇大气科学
  • 5篇海洋学报
  • 3篇气象学报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热带气象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1997
  • 4篇1996
  • 7篇1995
  • 3篇1994
  • 5篇1993
  • 7篇1992
  • 1篇1990
  • 2篇198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极地海冰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被引量:22
1995年
本文为“极地海冰变化对气候的影响”专题研究工作的简单小结。本工作从资料分析特别是从数值试验研究了极地海冰广度异常的气候效应,着重揭示了极地海冰异常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它可激发出全球大气异常遥相关型波列,表现出具有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同样重要的作用;讨论了极地海冰异常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机制以及极地海冰变化特征和物理过程。此外,还研究了东亚夏季风环流建立过程及ENSO循环的形成机制方面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结果。
黄士松杨修群蒋全荣汤明敏王召民谢倩朱永春
关键词:海冰大气环流异常气候
时间平均流场对风场振动的优势选择作用
1994年
本文根据谐谱展开的水平动量方程,在一定的假设下导出了集时间平均场的涡、散性质于一体的诊断关系式──大气振动频率的优势选择判据,并据此讨论了基本场的水平不均匀对大气振动的影响。通过这个关系式,利用1982年ECMWF资料对优势频率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对流层高、中、低各层的全球分布。从而指出在实际大气中存在着基本场对某频率上的振动有选择放大作用。
管兆勇黄士松
关键词:风场振荡
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北极海冰异常对大气环流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7
1990年
本文从观测分析和数值试验两方面研究了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北极海冰覆盖面积的异常对太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道热源和极地冷源的变异是影响大气环流异常的两个重要方面因子,极地海冰变异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谢倩黄士松
关键词:海温海冰大气环流
对流圈加热场特征及其同我国江淮流域旱涝联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采用热流量方程计算了对流圈下半部(1000—500hPa)与对流圈上半部(500—200hPa)1980—1983年各年全球月平均加热场,讨论了冬夏季全球加热场分布及年际变化特点,指出中国东部降水异常与加热场异常之间有较一致的关系,凝结潜热在加热场中起主要作用,加热场特点同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旱涝存在一定关系,旱涝前期某些区域的加热率有明显差异。ENSO事件期间,发现亦道太平洋区域存在这样的关系(ΔQ/ΔT)>(ΔQ/ΔT)海温区,上升气流最强支移到赤道太平洋中部,同亦道西太平洋之间构成一个反Walker环流,赤道太平洋中部纬向风速是辐散的,经向风速则是辐合的,赤道西太平洋加热性质对ENSO出现有先兆现象。
王召民黄士松
关键词:加热场江淮流域旱涝降水异常潜热
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机理与季节气候可预报性研究
杨修群谢倩黄士松赵珊珊朱益民容新尧孙旭光房佳蓓
该课题提出了热带不稳定海气相互作用发生、厄尔尼诺循环负反馈及其时间尺度选择机制的新的理论见解,发展了厄尔尼诺成因理论。而且通过发展克服海气耦合环流模式“气候漂移”的新方案,揭示了气候背景态改变对厄尔尼诺控制机制及其可预报...
关键词:
关键词:海气相互作用
外强迫引起的夏季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24
1993年
本文主要探讨了夏季模式大气对热带海温和高纬极冰异常的外强迫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大气环流模式长时间积分以后,不同的外强迫源均可在全球大气的一些关键性区域激发产生相同的环流异常型,即夏季大气主要异常型对外强迫源地理位置不敏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气内部动力学过程.根据以上特点本文提出外强迫引起大气异常存在两类机制,其中外强迫和大气内部动力学过程相互作用机制是产生大气异常的重要动力学途径.
杨修群黄士松
关键词:外强迫大气环流夏季
季节内尺度热带-中纬相互作用机制初探
1993年
本文使用一个简单的全球二层大气环流模式作了强迫响应数值试验。模式中引入了代表热带低频偶极型对流的异常强迫.结果表明这一强迫不仅能激发显著的局地大气响应,也能引起北半球中纬显著的低频异常波列,中纬波列的发展与热带强迫变化之间存在四分之一位相差关系.这些结果与观测研究的结果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大气响应的位相滞后与强迫产生的能量从内模向外模的非线性转换过程有关.最后提出了季节内尺度热带-中纬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
王国民黄士松
关键词:热带中纬相互作用大气动力学
全球大气多层原始方程距平谱模式的研制被引量:1
1995年
距平滤波模式(AFM)是具有独特优点的长期天气预报模式,本文推广进而设计了一类全球大气多层原始方程距平谱模式,并利用该模式对热带海温距平产生的大气响应进行了试验性模拟,结果表明多层原始方程距平模式不同于AFM,更有别于GCM,在短期气候异常的动力学过程研究或预报方面显示出广泛的应用价值。
杨修群黄士松
热带太平洋特征模模式以及埃尔尼诺形成动力机制被引量:4
1996年
本文引入并构造了分层的热带太平洋扰动的特征模模式,进一步探讨了热带太平洋温跃层深度扰动的动力学机制及动力学结构,发展和改进了ENSO动力学研究中常用的第一阶铅直斜压模扰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除海洋混合层(表层)与温跃层(次表层)之间的动量交换是形成温跃层深度扰动的重要动力学机制之外,分层海洋的铅直质量交换同样在导致温跃层深度扰动中发挥重要的动力学作用,两者具有不同的动力学结构。文中还讨论了埃尔尼诺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和动力学过程。
张向东黄士松张晶
关键词:厄尔尼诺热带
大西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被引量:21
1992年
近年来人们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年际异常及其机制已经进行了不少研究,一般认为外强迫作用尤其是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是大气异常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对而言,大西洋海温异常作用及其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Rowntree(1976)和Gamb等(1987)先后研究了大西洋海温异常对冬季北半球大气的影响,表明通过激发欧亚型(EU)波列完全可以引起冬季亚洲大气环流异常。本文目的主要是研究大西洋海温增暖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特别是季风环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杨修群谢倩黄士松
关键词:温度夏季大气环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