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志霖

作品数:132 被引量:1,87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9篇农业科学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3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1篇三峡库区
  • 61篇库区
  • 45篇土壤
  • 20篇黄土丘陵
  • 19篇小流域
  • 19篇马尾松
  • 14篇退耕
  • 14篇退耕还林
  • 13篇凋落
  • 13篇植被
  • 12篇有机碳
  • 12篇土地利用
  • 12篇径流
  • 11篇污染
  • 10篇凋落物
  • 10篇土壤有机
  • 10篇土壤有机碳
  • 10篇丘陵
  • 9篇水土
  • 9篇松林

机构

  • 11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5篇河南科技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生...
  • 16篇华中农业大学
  • 16篇湖北省林业科...
  • 15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浙江林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作者

  • 131篇黄志霖
  • 94篇肖文发
  • 73篇曾立雄
  • 27篇田耀武
  • 22篇陈利顶
  • 18篇潘磊
  • 18篇雷静品
  • 18篇傅伯杰
  • 16篇王鹏程
  • 8篇黄奕龙
  • 8篇葛晓改
  • 7篇朱建华
  • 6篇巩杰
  • 6篇崔鸿侠
  • 6篇唐万鹏
  • 5篇周本智
  • 5篇史玉虎
  • 5篇庞宏东
  • 5篇卫伟
  • 4篇吴东

传媒

  • 19篇生态学报
  • 9篇林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
  • 6篇长江流域资源...
  • 6篇生态学杂志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3篇陆地生态系统...
  • 3篇中国地理学会...
  • 3篇全国水土保持...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湖北林业科技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14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1篇2004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林龄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被引量:73
2012年
凋落物的质量、数量及分解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土壤的营养状况。为了精确估算凋落物分解对土壤碳库的年净归还量及凋落物-土壤生物化学连续体的深层理解,从凋落物基质质量的角度分析了三峡库区不同林龄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与土壤养分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中的C、C/N比、C/P比、木质素/N比、木质素/P比差异显著,其中近熟林凋落物叶木质素/N分别比中龄林和成熟林的高33.65%、39.24%,N、P、K、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各组织器官的N、P、K含量差异显著,均是皮<枝<叶<杂物,C/N比、C/P比的变化则相反。不同林龄马尾松0—20 cm(0—5cm、5—10 cm、10—20 cm)土壤有机质、总氮、有效磷含量均表现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0—5 cm最大,10—20 cm最小,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总磷则是中林龄最低,成熟林最大,pH值则各土层均表现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平均pH值为4.55—5.51。凋落物基质质量指标与土壤养分之间冗余分析(RDA)表明: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和土壤养分之间关系紧密,N、P、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木质素/N比、C/N比对土壤养分影响比较大;凋落物中木质素/N比、C/N比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其含量越高越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土壤养分积累的越慢;凋落物基质质量氮含量与土壤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容重与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凋落物C/N比、木质素/N比呈显著正相关。马尾松土壤表面有机质、N、P养分含量与凋落物基质质量对应养分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土壤养分高,凋落物基质质量相对较高,土壤贫瘠,凋落物基质质量相对较低。
葛晓改肖文发曾立雄黄志霖付甜封晓辉
关键词:三峡库区凋落物土壤养分
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0
2012年
从凋落物和根系生物量角度对三峡库区不同年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成熟林凋落物的年产量分别比近熟林、中龄林高19.4%和65.7%,凋落物现存量大小为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周转系数为近熟林(0.51)>成熟林(0.40)>中龄林(0.36);根系总生物量、活根及死根生物量均为中龄林最高、近熟林最低;中龄林土壤总孔隙度最大,容重最小;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均是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近熟林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比重较大,中龄林和成熟林铵态氮含量比重较大.近熟林凋落物产量适中、周转系数最大,土壤养分最低;中龄林根系生物量和总孔隙度最大,土壤容重最小;成熟林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根系生物量较低.根系生物量增加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葛晓改黄志霖程瑞梅曾立雄肖文发谭本旺
关键词: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根系凋落物土壤理化性质
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采伐林隙种子库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土壤种子库是森林植物种群动态和森林更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该文通过对凋落物层和腐殖质层(0~10 cm)种子库取样并用物理挑选法进行分类,对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不同面积和年龄的采伐林隙内土壤种子库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不同面积林隙内种子库的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龄林隙内种子库的丰富度差异不大,但种子密度差异显著;林隙内不同部位间种子库的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差异较大,且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分别主要由腐殖质层和凋落物层决定;红松和色木槭在林隙内外种子库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显示出红松有良好的更新潜力;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多样性增加但优势度下降的趋势;非林隙林分内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和种子密度高于林隙,但优势度低于林隙;与非林隙相比,林隙内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更新幼苗的相似性较低,且随着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幼苗的相似性越来越低。
宋新章张慧玲肖文发郭忠玲黄志霖雷静品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采伐林隙阔叶红松林
黄土丘陵小流域生态用水试验研究——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生态需水(Ecological Water Demand)方面的研究,最早出现于1940年代,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为防止河流生态系统退化,规定需保持河流最小生态流量.英国、澳大利亚等国1980年代起接受河流生态流量...
黄奕龙陈利顶傅伯杰黄志霖
关键词:黄土丘陵土地利用水资源配置生态退化
文献传递
三峡库区柑橘园施肥量对土壤氮淋失及残留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本试验以三峡库区秭归县生态站所在流域内的柑橘园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0~20、0~40、0~60 cm深度的原状土柱淋溶试验对不同施肥量对柑橘园土壤中氮素淋失及残留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中设置4种施肥处理,为不施肥处理(CK)、低氮施肥处理(T1:250 kg·hm^(-2))、中氮施肥处理(T2:500 kg·hm^(-2))、高氮施肥处理(T3:750 kg·hm^(-2)).结果表明:①柑橘园土壤中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NO_3^--N),占总氮(TN)淋失量的36. 93%~60. 07%,铵态氮(NH_4^+-N)的比例为4. 40%~5. 79%.土壤中NO_3^--N残留量占TN残留量的比例为11. 31‰~45. 66‰,NH_4^+-N残留量的比例为1. 05‰~2. 07‰;②相同深度的柑橘园土壤中,氮素的淋失量和残留量与施肥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施肥量下土壤中TN的淋失量和残留量分别为11. 35~30. 11 kg·hm^(-2)和0. 30~1. 86 g·kg^(-1).其中,NO_3^--N和NH_4^+-N的淋失量占TN淋失量的比例在T2处理下达到峰值,NO_3^--N和NH_4^+-N的残留量占TN残留量比例峰值分别出现在T1和T2处理;③相同施肥量下,土壤中氮素不同形态的淋失量和残留量受土壤深度影响的差异较大.施肥后,NO_3^--N淋失量和残留量的峰值分别出现在20cm和40 cm深度,NH_4^+-N淋失量和残留量的峰值主要出现在20 cm深度.从试验中的结果推论,0~40 cm土柱中的中氮处理更有利于肥料氮向无机态氮转化以供植物吸收并降低施肥后氮素淋失的风险.
王甜黄志霖曾立雄肖文发宋文梅
关键词:三峡库区施肥量
基于RS和GIS的退耕还林模式对三峡库区黑沟小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土地是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必然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服务功能。中国已采取退耕还林等多种措施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系统功能。在Con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基础上,结合有关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成果,基于RS和GIS手段计算了三峡库区黑沟小流域在模式A(不实行退耕还林)、模式B(>25°坡地退耕还林)、模式C(>15°坡地退耕还林)等3种模式下流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式A相比,模式B耕地面积减少了20.3%,林地面积增加了66.9%,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了34.8%,全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18.3%;模式C耕地面积减少了51.2%,林地面积增加了149.9%,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了49.3%,全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38.7%;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田耀武黄志霖肖文发赵连江赵赴钧艾晓影
关键词:退耕还林三峡库区生态服务价值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退耕地植物种类及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研究三峡库区典型流域退耕地植物种类和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SOC)固定和迁移的影响。2008年设计C3植物处理(A1)、C4植物香附子无凋落物处理(B0)和双倍凋落物处理(B2)裂区试验,2010年分层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测定SOC碳密度和稳定性碳同位素δ13C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典型流域退耕地土壤SOC密度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均发生了变化,退耕2年后,A1区内0~30cm层内SOC量持续增加,平均增加了58.4g·m-2(1.1%);C4处理的无凋落物区B0,SOC密度增加最为显著,为303g·m-2(4.9%),但双倍凋落物区B2,SOC密度降低了79g·m-2(1.1%)。凋落物对SOC密度影响显著(P<0.05)。
田耀武黄志霖肖文发
关键词:三峡库区退耕地碳固定
DEM格网尺度对AnnAGNPS预测山地小流域径流和物质输出的影响被引量:21
2009年
为了解流域地形空间参数和其它参数的精度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利用三峡库区黑河小流域观测资料校准了AnnAGNPS模型,分析了1.5~12.5m格网尺度DEM对地形参数和模型负载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5~12.5m格网尺度DEM对流域径流量、洪峰流量、总N输出影响不显著,但对泥沙、总P、有机碳输出影响显著.三峡库区类似小流域宜采用5m格网尺度DEM,AnnAGNPS模型较不适合于尺度较小、坡度较大的小流域泥沙负载预测.
田耀武黄志霖曾立雄肖文发马德举
关键词:ANNAGNPS模型地形参数径流
湖北省三峡地区天然林生态效益评估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采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9个功能指标,对湖北省三峡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三峡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36.66亿元·年-1。其中,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3项功能价值量最大,分别占该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34.94%,30.45%和29.00%;阔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最大,占该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37.54%。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阔叶林在湖北省三峡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中具有突出的功能。
黄继红黄志霖艾训儒姚兰郭仲军路兴慧
关键词:天保工程生态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
森林土壤碳储量调查技术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土壤碳储量调查的前期准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和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森林土壤碳储量调查。
黄志霖肖文发朱建华曾立雄程瑞梅刘常富雷蕾李春蕾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