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PICC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中心静脉
  • 2篇肿瘤
  • 2篇外周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2篇干预
  • 1篇导管
  • 1篇行为干预

机构

  • 3篇南通大学附属...
  • 2篇南通大学

作者

  • 5篇黄胜
  • 4篇陆勤美
  • 4篇张兰凤
  • 3篇钱玉兰
  • 3篇孟云
  • 1篇邵火芳
  • 1篇张晓东

传媒

  • 2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交通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医药高职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4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恩度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
2008年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行恩度治疗的患者,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用时严格按照恩度的应用程序和方法,做好药物的保管、配制,按要求调整输液速度,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及时作出处理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9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结论:使用恩度联合化疗只要护理得当,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能耐受。
黄胜陆勤美张兰凤
关键词:恩度护理
延续护理在预防PICC病人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病人带管出院期间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12月行PICC置管并带管出院的86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行PICC置管并带管出院的86例病人作为观察组,该组病人在带管出院期间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63%,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病人带管出院后进行延续护理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钱玉兰陆勤美张兰凤孟云黄胜
关键词:延续护理恶性肿瘤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静脉血栓
基于IMB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IMB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组织生存质量量表(EORTC QLQ-C30)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EOPTC QLQ-C30评分、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MB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马卫平黄胜许容芳孟云钱玉兰张晓东
关键词:依从性满意度
认知行为干预对PICC致血栓形成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血栓形成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入住我院38例因PICC致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病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2个月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病人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降低PICC致血栓形成病人的负性情绪。
钱玉兰陆勤美张兰凤孟云黄胜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认知行为干预静脉血栓
三向瓣膜式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2008年
黄胜陆勤美张兰凤邵火芳
关键词:PICC肿瘤患者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