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 作品数:24 被引量:50 H指数:4 供职机构: 湖南省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肝动脉栓塞联合三维放射治疗肝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估经首次导管化疗栓塞(TACE)后,碘油栓塞不完全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序贯适形外放射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纳入首次栓塞不完全的5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两组,25例患者依据病情进行2-3次单纯TACE,25例序贯采用三维适型外放射补充治疗。测量肿瘤大小变化评价肿瘤的反应,评估治疗毒副作用。结果单纯TACE组治疗前后平均肿瘤直径分别为(8.37±9.15)cm和(4.22±5.66)cm;TACE放疗组治疗前后平均肿瘤直径分别为(8.65±6.89)cm和(3.86±4.32)cm。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ACE放疗组总有效率为52%,完全反应16%,部分反应36%。两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8%和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出现三级及更高级别的毒副作用。结论对首次栓塞不完全的肝细胞癌患者,序贯采用三维适型外放射补充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熊正平 黄芳关键词:肝细胞癌 超声内镜引导下肝活检术与经皮肝活检术不同活检针在肝占位病变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内镜引导下肝活检术(EUS-LB)使用22G活检针与经皮肝活检术(PLB)使用18G活检针在肝占位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行EUS-LB和(或)PLB的47例患者,依据穿刺方法不同将其分为EUS-LB组(20例)和PLB组(27例)。EUS-LB组使用22G活检针,PLB组使用18G活检针,比较EUS-LB与PLB的诊断率、标本充足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技术穿刺获取病灶组织成功率均为100%;PLB技术100%获取充足标本,EUS-LB技术85%获取充足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PLB技术诊断准确率为96%,EUS-LB技术诊断准确率为80%。EUS-LB与PLB对恶性肝脏占位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8%和100%,两种方法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活检后24 h内PLB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为52%,EUS-LB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P<0.05);PLB与EUS-LB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4.8±2.4)分和(1.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5)。结论:EUS-LB与PLB技术均安全可行,PLB的诊断准确率及标本充足性高,可能与使用粗针穿刺相关,EUS-LB或可通过使用粗针来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标本充足性。 马文培 黄芳 童婷 艾飞艳 王晓艳关键词:肝占位病变 活检针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2006年 肿瘤血管是实体瘤发生、发展的基础条件,故破坏肿瘤血管,能够高度选择性地杀灭恶性肿瘤细胞。使用诸如DMXAA、CA4DP、ZD6126低分子制剂能使血管破坏,血流减少,大范围缺氧,诱导肿瘤细胞坏死。低分子药物辅助以传统放疗和化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现就选择性诱导肿瘤血管网快速破裂的血管靶向制剂(VTA),以及应用VTA的临床试验进行综述。 熊正平 黄芳 梁赵玉(审校) 杨树仁(审校)关键词:肿瘤 细胞低氧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经肝动脉治疗Ⅲ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GC方案)与超液化碘油乳剂治疗Ⅲ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1例Ⅲ期肝细胞癌患者采用GC方案与超液化碘油乳剂化疗栓塞治疗。治疗方案为卡铂300 mg/m^2行肝动脉灌注,结合吉西他滨1000 mg/m^2和超液化碘油5~30 ml混合成乳剂栓塞。参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分级标准观察毒性反应,Child-Pugh分级观察肝脏损害。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本组CR 0例,PR 37例,SD 13例,PD 11例,总有效率60.7%。61例患者的血液学毒性表现为骨髓抑制作用,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其中Ⅰ度占39.3%,Ⅱ度占29.5%,Ⅲ~Ⅳ度占18.0%。恶心呕吐Ⅱ~Ⅲ度占96.8%。肝脏Child-Pugh分级显示,术后16例由A级升至B级,2例由A级升至C级,6例由B级升至C级。随访61例患者的生存期为5~35个月,中位生存期20个月。结论GC方案联合超液化碘油乳剂化疗栓塞治疗Ⅲ期肝细胞癌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熊正平 张阳德 黄芳 梁赵玉关键词:化学栓塞 治疗性 吉西他滨 卡铂 湖南省黑热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明确黑热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搜索文献数据库,结合本院收治情况,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21年12月湖南省内报告的确诊为黑热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共收集到5例黑热病患者,均为散发病例。发病年龄集中在青壮年(>14~60岁,共4例,80%),4例有外出务工或旅行至黑热病流行区域的流行病学史,1例为婴幼儿,为湖南省首例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本土病例。主要临床表现和异常的检查结果如下:发热5例(100%),肝脾肿大5例(100%),淋巴结肿大3例(60%);5例患者均出现血细胞下降(100%),2例(40%)死亡,3例救治成功,救治成功患者均是因为及时明确诊断,予患者使用锑剂治疗后痊愈。结论黑热病临床表现多样,对于不明原因发热伴有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血细胞下降,特别是有北方地区或东南亚地区旅居史的患者应考虑该病可能,避免漏诊和误诊。 周扬梅 黄芳 邱芊 刘欣瑜 刘振国 周鹏程关键词:黑热病 肝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 血细胞 红串红球菌感染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23年 红串红球菌是低毒力的条件致病菌,人类感染罕见,国内尚缺乏报道。本文报告1例在糖尿病基础上以发热、肺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经肺穿刺活检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证实为红串红球菌感染,在此基础上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该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验供国内外同行参考,以期今后对该菌感染能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周鹏程 刘纯 容鹏飞 刘杨 黄芳 刘振国关键词:红球菌 肺结节 发热待查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T细胞的变化及疗效预测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其外周血NKT细胞表达率和疗效预测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和门诊接受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63例,予Peg-INFα-2a18MIU肌内注射,1次/周,共48周。检测各时段外周血NKT数量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血清乙型肝炎5项定量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结果 Peg-INFα-2a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48周后,显效(完全病毒学应答)26例,有效(部分病毒学应答)21例,无效(无病毒学应答)16例。外周血NKT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效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16、24周,较有效组和无效组均明显升高(均P<0.01);在治疗48周和停药24周,显效组较有效组NK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分别t=32.0,P<0.01;t=27.6,P<0.01)。显效组治疗后前4周,NKT表达水平上升速度最快,12周时达最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到24周比治疗前水平稍高,一直维持到48周;有效组12周时NKT表达水平达最高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12.83,P<0.05)。显效组患者肝功能基本在12周左右完全恢复正常,且持续维持在正常水平,其HBVDNA载量亦逐步下降;而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肝功能波动在(1~2)×ULN。监测至停药24周后,共有27例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 Peg-INFα-2a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其外周血中NKT的表达对疗效有一定预测作用。 黄芳 龚环宇 鲁猛厚关键词:HBEAG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病毒学应答 NKT细胞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2007年 现代计算机技术推动医学影像技术高速发展,高水平的图像技术又推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进入到更复杂、更高水平。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由原来的二维图像和人工计算发展到了X射线图像和复杂的计算机运算。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肿瘤代谢、抗原的差别,已经考虑到其与正常组织不同的生物学变量,使执行治疗计划时更加精确,如摆位误差、器官运动等已被全面系统地考虑,故又称四维放射治疗。 熊正平 张阳德 黄芳 梁赵玉 杨树仁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放射疗法 磁共振成像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08年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啮齿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并传播的一类急性传染病。该病流行较广泛,危害较严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较复杂,本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综述。 吴学文 黄芳 龚环宇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 发病机制 奈达铂联合羟基喜树碱经肝动脉治疗Ⅲ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羟基喜树碱方案(nedaplatin and hydroxycamptothecine,NO方案)与超液化碘油乳剂治疗Ⅲ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Ⅲ期肝细胞癌患者,用NO方案与超液化碘油乳剂化疗栓塞治疗。治疗方案为奈达铂100 mg/m^2行肝动脉灌注,结合羟基喜树碱40 mg/m^2和超液化碘油5-30mL混合成乳剂栓塞。参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分级标准观察毒性反应,Child-Pugh分级观察肝脏损害。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 120例患者,血液学毒性表现为骨髓抑制作用,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Ⅰ度33.3%,Ⅱ度12.5%,Ⅲ、Ⅳ度8.3%。恶心呕吐:Ⅱ、Ⅲ度91.7%。肝脏Child-Pugh分级:术后21例由A级升至B级,4例由A级升至C级,10例由B级升至C级。肾毒性方面未见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值升高。随访120例患者的生存期为5-35个月,中位值20个月。结论 NO方案联合超液化碘油乳剂化疗栓塞治疗Ⅲ期肝细胞癌,是安全的和有效的,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芳 熊正平 龚环宇关键词:化学栓塞 治疗性 羟基喜树碱 奈达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