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蕊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豚草
  • 3篇学成
  • 3篇化合物
  • 3篇化学成分
  • 3篇活性
  • 2篇单体化合物
  • 2篇乙醇浸提
  • 2篇生物活性
  • 2篇提取物
  • 2篇浸提
  • 2篇分离纯化
  • 2篇福寿螺
  • 2篇纯化
  • 1篇蛋白料
  • 1篇蛋粉
  • 1篇稻田
  • 1篇稻田福寿螺
  • 1篇毒杀
  • 1篇毒性
  • 1篇叶片

机构

  • 8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黄蕊
  • 6篇丁文兵
  • 6篇李有志
  • 2篇裴晓丽
  • 2篇刘双清
  • 1篇李冠华
  • 1篇印遇龙
  • 1篇尹杰
  • 1篇王婧
  • 1篇沈海波

传媒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Agricu...
  • 1篇华中昆虫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豚草初提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杀螺、抑茵和化感等活性,已从豚草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有几十种,主要包括萜类、酚酸类、聚乙炔类和甾醇类等四类,其中萜类化合物最多。本文对从豚草中提取的化合物及其活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为今后合理...
黄蕊丁文兵李有志
关键词:豚草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文献传递
从豚草中分离纯化两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的方法及应用
一种从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L.)中分离纯化两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是先用乙醇浸提,经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后,乙酸乙酯萃取层再经小孔吸附树脂除去色素,经ODS?C-18反相柱层析...
丁文兵黄蕊李有志刘双清
文献传递
豚草提取物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效果及其活性成分
为评价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提取物对福寿螺的防控效果,确定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本研究测定了豚草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急性毒杀活性、亚致死效应,评价其对福寿螺的防控效果;测定了豚草干粉对田间水稻产...
黄蕊
关键词:豚草福寿螺
文献传递
菌酶协同处理提高蛋粉多肽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菌酶协同处理提高蛋粉多肽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发酵基料准备:将蛋粉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获得发酵基料。步骤2:发酵制剂制备:将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蛋白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步骤3:接种发酵:将...
马晓康沈海波谭碧娥尹杰王婧黄蕊程浩印遇龙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豚草初提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杀螺、抑茵和化感等活性,已从豚草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有几十种,主要包括萜类、酚酸类、聚乙炔类和甾醇类等四类,其中萜类化合物最多。本文对从豚草中提取的化合物及其活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为今后合理利用豚草资源提供一定依据。
黄蕊丁文兵李有志
关键词:豚草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灰毛豆叶片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从灰毛豆叶片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stigmast-1,5-dien-3β-ol(1),clemaphenol A(2),松脂醇(3),桉素(4),3-吲哚甲醛(5),色氨酸(6),(S)-4-苄基-2-噁唑烷酮(7),4-羟基苯基丙酸(8),buteaspermanol(9),bovatachalcone(10)。其中化合物1、2、4、5、7、8、9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裴晓丽丁文兵肖志翔邹凯黄蕊李有志
关键词:化学成分
从豚草中分离纯化两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的方法及应用
一种从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中分离纯化两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是先用乙醇浸提,经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后,乙酸乙酯萃取层再经小孔吸附树脂除去色素,经ODS C-18反相柱层析...
丁文兵黄蕊李有志刘双清
文献传递
灰毛豆叶片甲醇提取物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英文)
2013年
[目的]研究灰毛豆叶片甲醇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并测试它们对斜纹夜蛾卵巢细胞(SL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对甲醇提取物的分离采用了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并结合各种光谱分析(包括UV,1D,2D NMR分析以及HR-ESR-MS)进行结构鉴定。细胞毒性的测试采用的是MTT法。[结果]从灰毛豆叶片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6-methoxykaempferol(1),6-methoxykaempferol7-O-α-rhamnopyranoside(2),6-methoxykaempferol3-O-α-rhamnopyranosyl(1→2)[α-rhamnopyranosyl(1→6)]-β-galactopyranoside(3),6-methoxykaempferol 3-O-α-rhamnopyranosyl(1→2)[α-rhamnopyranosyl(1→6)]-β-galactopyranoside-7-O-α-rhamnopyranoside(4),pongachin(5),5,7-dimethoxy-8-(3-hydroxy-3-methylbut-1Z-enyl)flavanone(6)。除了化合物5之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灰毛豆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性测试发现pongachin(5)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IC50为4.4 mg/L,化合物1,3和5的细胞毒性均大于阳性对照鱼藤酮。[结论]灰毛豆叶片中6-methoxykaempferol类化合物(1-4)含量相对较大,化合物1,3和5在对SL细胞的活性实验中细胞毒性均大于阳性对照鱼藤酮,值得进一步研究。
裴晓丽丁文兵黄蕊李冠华李有志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斜纹夜蛾细胞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