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贤胜
- 作品数:65 被引量:34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观察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BNP)的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297例心功能分级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分为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1例、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56例、扩张型心肌病52例、肺源性心脏病47例。入院即刻抽取肘正中静脉血,EDTA抗凝处理,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BNP。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清BNP水平分别为(1 505.82±1 135.43)、(1 087.92±812.05)、(636.06±821.02)、(1 171.86±935.68)、(1 453.59±1 006.82)、(681.56±704.76)pg/m L。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NP水平均高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患者(P均<0.05);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和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BNP水平均高于高血压性心脏病、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P均<0.05);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和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血清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不同。其中扩张型心肌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NP升高最为明显,高血压性心脏病、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次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NP升高最少。以BNP作为心力衰竭诊断、评估、判断预后的指标时要考虑到不同病因。
- 邢阿光黄贤胜夏爽张晧然姜峰
- 关键词:脑钠肽心力衰竭
- 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室间隔起搏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对比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与右室间隔起搏(RVSP)相比较的具体优势。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因三度AVB于该院住院并具备永久起搏治疗适应证的患者56例,26例行LBBaP,30例行RVSP,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电图QRS波宽度;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2组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左心房前后径(LAAD)、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程控仪测定2组患者术中,术后3、6个月心室电极参数;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值;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LBBaP组患者QRS波宽度窄于RV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阈值、感知、阻抗均在正常范围内,LBBaP组术后无阈值增高现象。LBBaP组患者术后6个月LAAD和LVEDD低于RVSP组,LBBaP组患者术后6个月LVEF高于RV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LBBaP组患者NT-proBNP值低于RVSP组,术后6个月时差别进一步扩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VSP相比,LBBaP是一种更理想且安全的生理性起搏方式。
- 石明明黄贤胜王虹李舒承王晓晓王青松张娜高海超梁浩
-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起搏
- PCI术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PCI手术治疗的226例冠心病患者(非糖尿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患者是否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分为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和非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前(t0)、术后1 h(t1)、术后2 h(t2)的血糖水平,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226例患者中有165例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发生率为73.01%;两组患者在性别、梗死类型、置入支架的血管数、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高血糖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高于非高血糖组,且高血糖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的发生率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6.105、15.641、19.116、13.015、5.294、15.180、46.443,P<0.05);两组患者t1、t2时血糖水平高于t0,t2时血糖水平高于t1,且高血糖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支架数量≥3个、Killip分级≥Ⅱ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为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11、2.894、9.202、11.699,P<0.01)。结论PCI术后血糖异常与年龄、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临床相关性,且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胡娜田雅楠胡舒环黄贤胜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罗布麻提取物对ox-LDL诱导U937形成泡沫细胞过程中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罗布麻(AV)提取物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U937单核细胞形成泡沫细胞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利用0.1μmol/L佛波脂(PMA)诱导分化人U937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加入100 mg/L ox-LDL及不同浓度(0.2、0.4、0.8 mg/L)的AV共同孵育24 h,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TNF-α表达水平。结果 ox-LDL组较正常对照组TNF-α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给药各组较ox-LDL组TNF-α明显减少。且随AV浓度的增加TNF-α表达呈逐渐减少的趋势(P<0.05)。结论成功建立体外动AS泡沫细胞模型。TNF-α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是AS炎症反应中的重要因子,AV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巨名飞王智昊贾立立黄贤胜王瑞鹃张爱文郑杨
- 关键词:泡沫细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治疗及随访一例
- 2021年
- 患者女性,52岁,反复发作晕厥,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在心内超声引导下三维标测射频消融肥厚的室间隔。术后随访一年半,症状逐渐减轻,心功能逐步改善。结论:射频消融肥厚的室间隔可能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可靠的方法。
- 沈婧王虹黄贤胜刘环亚李舒承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
-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前冠状动脉CT成像(CCTA)已成为非侵入性诊断冠心病(CAD)医疗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1,2],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运动伪影、严重钙化使其诊断准确性下降,与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相比,其时间分辨率也明显受限[3]。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联合美国放射学院(ACR)、美国心脏协会(AHA)等多家权威机构共同发布了CCTA主要临床应用价值及其限制[4]。本文就CCTA在CAD的诊断准确性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
- 肖冲冲黄贤胜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冠心病
- 不同性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ACS患者845例,其中女207例(女性组),男638例(男性组),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所有临床资料,建立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库,规律随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组患者年龄[(60.3±9.8)岁比(55.8±10.3)岁,P<0.001]、发病到首次就诊时间[365(14,460)d比60(5,1095)d,P<0.001]、疾病加重到就诊时间[168(24,360)h比96(9,360)h,P=0.007]、高血压病(70.0%比52.5%,P<0.001)、血脂异常(63.3%比53.4%,P=0.013)、2型糖尿病(32.4%比21.2%,P<0.001)比例等显著高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因心脏事件再入院、入院48 h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入院时白细胞升高、B型脑利钠肽>100 pg/ml、左心室肥厚均为影响AC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HR值分别为4.590、4.174、2.861、2.199、3.503(均P<0.05)。结论女性ACS患者较男性初始患病年龄大,就诊延迟更为明显,合并高血压病、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率高,但女性与男性患者远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卜海伟刘静怡王明慧张英王文丰李舒承张娜黄贤胜孙王乐贤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 瘦素在心房颤动及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 2021年
- 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中的一种,是肥胖基因的蛋白相关产物,其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作用于组织或细胞,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通过调节炎症、营养代谢、免疫和自噬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多种研究证实其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并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样瘦素可以促使心脏成纤维细胞分泌的Ⅰ型胶原增加,促进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故可为心房颤动及其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田志红张宇航袁明洋王喜冰王虹黄贤胜李舒承
- 关键词:心房颤动瘦素心肌纤维化肌生成抑制素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白细胞诱素-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诱素-1(Lkn-1)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老年人主动脉粥样硬化标本和12例正常主动脉标本中Lkn-1的表达。结果动脉粥样硬化和正常主动脉标本中Lkn-1的阳性率分别是94.7%(18/19)和8.3%(1/12)。动脉粥样硬化标本中有Lkn-1大量表达,位于动脉内膜且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区域大量分泌和表达,而正常血管壁中仅有少量Lkn-1表达,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细胞诱素-1在动脉粥样硬化内膜下有高表达率,白细胞诱素-1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
- 巨名飞王文丰霍明艳黄贤胜刘佳梅李春华郑杨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组织化学
- 降钙素原测定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测定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及诊断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101例,单纯心力衰竭、单纯肺部感染及正常对照组各100例的PCT值,分析PCT诊断肺部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组PCT值高于单纯心力衰竭组PCT值及正常对照组PCT值(均P<0.05);单纯心力衰竭组PCT值低于单纯肺部感染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单纯肺部感染组PCT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组患者PCT单侧95%参考值(P5)>0.03ng/ml,最佳诊断界值为0.14ng/ml。结论:PCT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识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 夏爽黄贤胜李舒承刘超张娜史菲胡娜叶卉
- 关键词:心力衰竭肺部感染降钙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