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二磷酸果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6例
- 2002年
-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B组按常规治疗。按GCS评分进行临床观察。结果:A、B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0.8%、68.2%,A组较B组GCS≤14分维持时间明显缩短。结论:1,6-二磷酸果糖能改善脑细胞的能量供应,提高脑细胞ATP浓度,减轻脑水肿,切断脑水肿的恶性循环,促进病人苏醒,较大幅度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死致残,并缩短受损脑组织恢复时间。
- 黄皓谢静黎景光肖友良禹琦
- 关键词:1,6-二磷酸果糖重型颅脑损伤
- 慢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24例
- 2002年
- 黎景光严拥军
- 关键词:慢性硬膜外血肿
- 发生颅脑外伤怎么办
- 2006年
- 黎景光
- 关键词:颅脑损伤后颅脑外伤头皮血肿救治头颅
- 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术后疗效的研究
- 曾琼黎景光李邱旺龙任
- 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头皮血肿(附22例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我科2006年8月~2007年5月.采用自制简易装置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头皮血肿2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黎景光
- 关键词:负压引流头皮血肿
- 重型颅脑损伤伴休克患者的救治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患者的救治经验,分析其休克发生的原因及机理。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伴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人严密监护,及时进行手术,抗休克及其他综合治疗。结果本组68例病人31例存活,37例死亡,死亡率为54.41%。结论早期迅速查明休克原因,正确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绝不能把重度休克病人的意识障碍简单地归结于颅脑损伤,更不能把血压下降归结于高颅内压危象、继发性脑干损伤,而延误治疗。
- 黎景光严拥军王小东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休克
- 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28例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个体差异不同调整剂量给予口服卡托普利。结果观察治疗组在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后血压下降的同时,心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卡托普利降压平稳,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安全、经济,可作为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首选药物。
- 袁国风黎景光
- 关键词:高血压心力衰竭卡托普利
-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致意向性震颤1例报告
- 2008年
-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因重物砸伤头部致头痛1h伴伤后意识障碍于2007年6月2213入院。无震颤麻痹病史。体查:神志清醒,GCS评分15分。前额、左枕部头皮肿胀,无波动感及凹陷性骨折征。颈抵抗感,四肢活动可,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头颅CT:双额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隙出血。入院诊断: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①双额叶脑挫裂伤;②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③左枕部,额部头皮血肿。7月14日患者出现双上肢意向性震颤,不能持物、扣衣。
- 罗益民黎景光
- 关键词: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双额叶脑挫裂伤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GCS评分凹陷性骨折
- 颅脑损伤所致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
- 2007年
-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头颅CT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相应的治疗。结果:外伤后即出现梗塞者14例,手术后出现者3例。左侧5例,右侧9例,双侧3例。1例保守治疗,2例放弃治疗,14例行大骨瓣减压术。6个月后有16例获得随访,按GOS预后评分标准判断,恢复良好1例(6.3%),中残4例(25.0%),重残4例(25.0%),植物生存2例(12.5%),死亡5例(31.3%)。结论: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极差,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可降低死亡率。
- 王小东刘序斌严拥军聂永庚黎景光龚高新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梗塞减压术外科
- 婴幼儿颅骨骨膜下血肿并骨化的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新生儿及婴幼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转归规律,探讨病程各时期的治疗措施,为婴幼儿颅骨骨膜下血肿并骨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新生儿及婴儿颅骨骨膜下血肿并骨化患儿的病程转归与治疗结果,采用最佳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18例患儿中13例行血肿穿刺抽吸,3例反复复发者行持续负压血肿抽吸,2例血肿包膜完全骨化者行全麻下手术。经治疗后,本组18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新生儿及婴儿骨膜下血肿需就病程各时期给予个性化治疗,血肿包膜有骨化者应根据情况尽早穿刺抽吸或血肿包膜全部骨化患者则应给予及时手术治疗。
- 黎景光罗益民李邱旺李深誉
- 关键词:婴幼儿骨膜下血肿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