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恒 作品数:12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在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1年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指对非转移性的乳腺癌患者在应用局部治疗前进行的系统性的内分泌治疗。研究证实,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应用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他莫西芬(Tamoxifen,TAM),并且能够明显提高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的手术切除率,改善巨大肿瘤和不可手术切除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 王万忠 种瑞峰 郑敏 齐恒关键词: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内分泌治疗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单形性亲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同时累及胃和降结肠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4年 0引言单形性亲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MEITL)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肠道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主要发生在亚洲地区[1]。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65岁老年男性的MEITL,肿瘤同时累及胃和降结肠。因发生于胃的MEITL极其罕见且恶性程度极高,需要加强对该肿瘤的认识并形成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林怡 王晓杰 刘晓丽 程小爱 袁海霞 鲍金 齐恒关键词:肠道T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基因改变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1例 被引量:3 2013年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6岁,因咳嗽、咳痰伴胸闷、憋气15d,加重3d,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收住院。CT示左下肺背段椭圆形肿块影,直径约5cm,边缘光滑,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纤支镜病理活检示(肺)透明细胞癌,遂行手术治疗。 齐恒 于晓婷 孔凡华关键词:肺透明细胞癌 原发性 病理诊断 表皮钙黏蛋白和层黏连蛋白在喉癌及下咽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表皮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在喉癌、下咽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喉癌和15例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组织标本,不同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者E-cad和LN表达情况。结果高分化癌者E-cad和LN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癌者(P<0.05);颈淋巴结转移者E-cad和LN阳性表达率低于未转移者(P<0.01)。结论 E-cad和LN可作为判断喉癌、下咽鳞状细胞癌分化及转移的重要指标。 夏晓丽 齐恒 刘清明关键词:喉癌 下咽鳞状细胞癌 层黏连蛋白 颈淋巴结转移 阴囊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 2012年 患者男性,28岁,发现右侧阴囊溃疡2年多,于2010年5月17日人院。患者于2年前发现右侧阴囊出现皮肤缺损,逐渐加重,曾在外院治疗,未见明显效果。 齐恒 于晓婷 孔凡华关键词: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阴囊溃疡 皮肤缺损 右侧 乳腺原发性骨肉瘤1例 2012年 原发于非骨组织的骨肉瘤称为骨外骨肉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在临床上很少见,约占骨肉瘤的3.6%,而原发于乳腺的骨肉瘤则更为罕见。现将1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6岁,因"发现右乳肿块5月余明显增大3天"入院。查体:右乳外上象限距乳头3 cm处扪及一大小约5cm×5 cm×4 cm肿块,质硬,边界清楚,可推动,无压痛, 种瑞峰 郑敏 齐恒关键词:乳腺肿瘤 原发性骨肉瘤 乳腺转移性胃低分化腺癌一例 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女,31岁,已婚。因发现右乳肿块1个月于2010年3月29日入院。2008年该患者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淋巴结情况不详,术后未行化疗。 王万忠 种瑞峰 郑敏 齐恒关键词:胃肿瘤 乳腺转移 腺癌 输卵管囊肿合并原发性卵巢类癌一例 2012年 患者,女,49岁。查体发现盆腔包块6天人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量中等,无发热、咳嗽,无心悸、胸闷、消瘦及腹痛等不适,大小便正常。 孔凡华 于晓婷 齐恒关键词:输卵管囊肿 卵巢类癌 原发性 盆腔包块 月经规律 大小便 胃腺癌乳腺转移1例 被引量:1 2012年 1病例摘要
患者,女,31岁。发现右乳肿块1个月于2010年3月29日入院。2年前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淋巴结情况不详,术后未行化疗。入院检查,彩超示:右乳外上象限探及范围约5.9×3.6cm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形态尚规则,内回声不均质,血流较丰富。术后常规病理报告:(右乳)转移性胃腺癌,免疫组化示:ER(-),PR(-), 齐恒 于晓婷 孔凡华关键词:胃腺癌 乳腺转移 病理报告 入院检查 低分化腺癌 回声不均质 纵隔巨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56岁。因胸闷、憋气5年余于2008年7月8日入院。胸部CT示右纵隔占位,肿物大小17.8cm×12.0cm,CT值15~31Hu。诊断:胸腔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于2008年7月12日行右胸腔肿物切除术。手术所见:肿块位于右胸腔,边界清,血运丰富;26cmx12cm×10cm大小,表面可见多个结节状隆起,切面灰白间黄,质地韧。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短梭形,束状排列,间质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将肿瘤分割成分叶状结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会诊结果:(右胸腔)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结果示: 齐恒 于晓婷 孔凡华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