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冰
- 作品数:91 被引量:38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北淮阳庐镇关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被引量:39
- 2004年
- 对大别造山带北麓的北淮阳庐镇关浅变质岩浆杂岩进行了锆石阴极发光显微结构观察、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锆石U-Pb定年以及单矿物激光氟化氧同位素分析。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这些样品中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或片状分带,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少数样品的锆石具有窄的蚀变边。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些岩浆岩有较一致的形成年龄,变化范围为739±8Ma~754±5Ma。岩浆岩单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其中锆石δ^(18)O为1.39‰~6.81‰,石英为3.12‰~12.47‰,斜长石为0.71‰~8.38‰。锆石的δ^(18)O值在不同岩体和/或同一岩体的不同样品之间具有明显差别,反应了其初始岩浆在氧同位素组成上的不均一性。锆石与其它矿物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氧同位素不平衡,说明它们经历了岩浆期后的扰动,其中部分样品受到了亚固相条件下高温热液蚀变作用的影响,还有部分样品在岩浆后期演化过程中可能同化混染了高δ^(18)O值的围岩。大多数锆石具有低于典型地慢锆石的δ^(18)O值,表现出^(18)O亏损特征。低δ^(18)O锆石的内部结构和化学组成表现出典型岩浆锆石的特征,表明这些低δ^(18)O锆石是从亏损^(18)O的岩浆中结晶出来的,而非热液蚀变成因。这一结果证明,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低δ^(18)O锆石形成于热液蚀变岩石经部分熔融所形成的低δ^(18)O岩浆。结合这些样品的形成年龄,我们认为这些低δ^(18)O岩浆的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地幔柱裂谷岩浆活动有关,并对应于全球性的雪球地球事件。此外,这些岩石中锆石U-Pb年龄与矿物δ^(18)O分布与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火成岩原岩相似。
- 吴元保郑永飞龚冰唐俊赵子福查向平
- 关键词:氧同位素U-PB年龄新元古代
- 大别-苏鲁造山带大理岩中榴辉岩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大别-苏鲁造山带大理岩中榴辉岩包体的锆石有两种类型,为变质增生锆石和变质重结晶的残留碎屑锆石。变质增生锆石和完全变质重结晶锆石都具有较低的U、Th含量和Th/U比值,且给出两组变质年龄,分别为240.9±4.8~245....
- 吴元保郑永飞龚冰
- 关键词:大理岩流体活动U-PB年龄板块俯冲
- 文献传递
- 水镁石的低温化学合成及其矿物学研究被引量:6
- 1998年
- 在低温条件下应用氯化镁法、氧化铁法和氮化镁法三种不同化学方法合成了水镁石矿物,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方法合成的水镁石矿物的X射线衍射谱各有特点,对水镁石形貌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氮化镁法合成产物呈六方板状;氧化镁法合成产物呈大的片状聚集体,但颗粒很小;氯化镁法合成产物多呈不规则粒状聚集体,粒度比较均匀。显然水镁石的形态受合成方法和条件的影响,特别氮化镁法合成的水镁石形状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形状越复杂。差热和热重分析表明,氯化镁法合成水镁石的分解脱水特征温度比氧化镁法和氮化镁法合成水镁石的要低50℃左右,这可能与矿物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有关。对这些合成水镁石的矿物学研究不仅具有材料科学意义,而且为研究天然水镁石成因和性质提供了实验室证据。
- 徐宝龙郑永飞周根陶龚冰
- 关键词:化学合成水镁石晶体形貌矿物学
- 胶东地块西部大地构造属性:锆石U-Pb年龄及矿物氧、碳同位素证据
- <正> 胶东地块位于山东省东部的胶东半岛,郯庐断裂带东侧。以五莲-烟台断裂为界可将胶东地块进一步分为东部和西部两部分。一般认为,胶东地块西部属于华北板块南缘,而东部属于扬子板块北缘,但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胶东地块西部可...
- 唐俊郑永飞吴元保龚冰
- 文献传递
- 胶南桃行超高压变质岩的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年代学制约被引量:5
- 2004年
- 对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诸城桃行地区榴辉岩及其花岗片麻岩围岩进行了单矿物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和锆石U-Pb定年。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出不均一亏损^(18)O的特征。石英-石榴石等高温矿物对的氧同位素温度为600~950℃,指示它们在榴辉岩相变质条件下达到并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而部分石英-长石和白云母-金红石等矿物对的氧同位素温度为350~570℃,指示它们在峰期变质之后的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达到并保存了同位素退化交换再平衡。锆石氧同位素组成低达-1.3‰~4.2‰,对这种低δ^(18)O值进行锆石U-Pb定年,分别得到762~834Ma的原岩年龄和202~249Ma的变质年龄。因此,桃行低δ^(18)O值锆石形成于新元古代(700~800Ma)的低δ^(18)O值岩浆。这种低δ^(18)O值岩浆是由于变质岩原岩经历新元古代高温大气降水热液蚀变后再部分熔融所形成。对于在角闪岩相退变质之后保存了封闭体系的花岗片麻岩样品(石英-长石矿物对温度为355~405℃),石榴石在榴辉岩相变质温度下达到并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石英-石榴石矿物对温度为685℃),指示石榴石中Sm-Nd体系在同样的变质务件下也达到了平衡。因此,花岗片麻岩中石榴石-斜长石-全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215±11Ma与锆石变质边的三叠纪年龄(202~249Ma)一样,代表了榴辉岩相峰期变质后的冷却年龄。而花岗片麻岩中石英-钾长石和石英-斜长石矿物对处于氧同位素不平衡状态,同时钾长石和斜长石相对于样品中其它矿物异常亏损^(18)O,指示在角闪岩相退变质之后体系曾经开放,岩石受到低^(18)O流体在低温和中温下(200~400℃)的热液蚀变。这种奈件下矿物氧同位素的退化交换是由表面反应机制控制,与Nd的扩散机制不同,因此氧同位素平衡无法制约Sm-Nd矿物等时线的有效性。
- 龚冰郑永飞吴元保
- 关键词:氧同位素SM-ND花岗片麻岩苏鲁造山带
- 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矿物O同位素平衡及其对Sm-Nd和Rb-Sr等时线年龄有效性的制约
- 2005年
- 对大别造山带双河超高压榴辉岩和片麻岩Sm-Nd和Rb-Sr等时线矿物进行了O同位素地质测温。尽管Sm-Nd等时线给出一致的三叠纪年龄(213~238Ma),同一样品Rb-Sr等时线却给出侏罗纪年龄(171~174Ma)。片麻岩、榴辉岩和榴闪岩矿物对0同位素测温得到600-720℃和420-550℃两组温度,分别对应于约225±5Ma榴辉岩相变质和约175±5Ma角闪岩相退变质条件下停止同位素扩散交换的温度。同一样品三叠纪Sm-Nd等时线年龄的保存、侏罗纪Rb-Sr等时线年龄的出现以及有规律的O同位素温度,表明在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Sr和O在含水矿物(如黑云母和角闪石)中的扩散速率在手标本尺度上比石榴石Nd和多硅白云母Sr的扩散速率快。
- 赵子福郑永飞李曙光龚冰
- 关键词:O同位素RB-SR等时线年龄SM-ND等时线年龄超高压榴辉岩同位素平衡变质矿物
- 苏北东海榴辉岩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4
- 1998年
- 研究了苏鲁地体西部东海地区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得到绿辉石和石榴子石的δ^(18)O值变化较大(为-10.4‰-+4.8‰),多硅白云母的δD值变化较小(为-104‰--83‰)。不同矿物对之间达到并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得到了一致的同位素温度(650-750℃)。榴辉岩具有低至-10‰和-104‰的异常δ^(18)O和δD值表明,岩石与极贫^(18)O和D的大气降水成因流体发生过氢氧同位素交换,同时排除了海水的参与。很可能榴辉岩在发生变质前与大气降水达到同位素平衡,并保存了变质前的同位素特征。因此,榴辉岩的原岩是曾出露于大陆地壳的一种玄武质岩石,它被大气降水来源的热液流体所蚀变。这表明在陆-陆碰撞的缝合带,由于存在板块俯冲到地幔而产生地壳物质再循环过程。由于可能存在的扩散和重结晶作用,在地幔温度和压力下硅酸盐矿物将经历快速的氧同位素交换。超高压榴辉岩中保存大气降水特征指示只存在有限的壳幔相互作用,因此,含榴辉岩原岩的板块在地幔深度的滞留时间可能很短。不同矿物对给出一致的氧同位素温度则指示,这些榴辉岩在地幔深度形成后可能经历了快速冷却和抬升过程。
- 傅斌郑永飞龚冰李一良李曙光
- 关键词:榴辉岩氢同位素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 超高压榴辉岩-片麻岩接触带矿物氢同位素和水含量变化
- 2007年
-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岩心样品连续取样的优势,对苏鲁造山带超高压榴辉岩-片麻岩过渡带进行了石榴石和绿辉石的氢同位素、全水含量和羟基含量的联合研究,结果为研究深俯冲大陆板块折返过程中变质流体的来源和可获得性提供了重要的制约.……
- 陈仁旭郑永飞龚冰
- 关键词:榴辉岩片麻岩折返过程氢同位素大陆深钻
- 硅酸盐岩中微量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其地球化学应用被引量:6
- 2002年
- 硅酸盐岩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微量碳酸盐,但是至今尚未对其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开展研究。本文建立了对硅酸盐岩中微量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并以大别山双河地区两种片麻岩为例,讨论了其地球化学应用。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微量法通常可将碳含量检出限降低至5μg/g,特殊情况下可至1μg/g。对大别山双河两种片麻岩中微量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测量发现,黑云母副片麻岩与花岗质正片麻岩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副片麻岩的碳含量较高,δ13C值为-4.5‰~0‰,指示其原岩为正常海相沉积环境,并与邻近大理岩原岩的灰岩沉积环境不同。正片麻岩的碳含量较低,δ13C值为-23.4‰~-2.1‰,反映出地表有机碳对岩浆岩原岩的混染。两种片麻岩中碳酸盐与硅酸盐全岩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既有处于平衡状态,也有处于不平衡状态。不平衡分馏指示其受到过后期退变质流体的影响。不过,变质岩中微量碳酸盐的碳含量和碳同位素比值分析能够对原岩类型提供有效的判别。
- 李龙郑永飞周根陶龚冰傅斌赵子福
- 关键词:碳同位素氧同位素副片麻岩正片麻岩退变质作用
- 威海地区超高压变质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研究
- 2005年
-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北段威海地区皂埠镇发现锆石δ^18O值低至-7.8‰左右的变质花岗岩,对这些低占δ^18O值变质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法U-Pb定年和系统的激光氟化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低占δ^18O值锆石成因和变质花岗岩的原岩性质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①这些低占δ^18O值锆石以新元古代岩浆锆石为主,但部分岩浆锆石在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结晶作用。δ^18O值为-7.08‰的岩浆核锆石U—Pb定年得到的变质花岗岩原岩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760±49Ma和751±27Ma,变质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32±4Ma和241±33Ma,指示其原岩为新元古代花岗岩并经历了印支期变质作用;②锆石占δ^18O值在局部范围内变化于-7.76‰~5.40‰之间,低占δ^18O值岩浆锆石表明它们是从新元古代低占δ^18O值岩浆中直接结晶形成,锆石占δ^18O值的局部变化表明其原岩岩浆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有不均一性,指示低占δ^18O值岩浆源区物质曾经在地表与极度亏损δ^18O的大气降水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高温水岩反应。威海皂埠镇地区和东海青龙山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在原岩时代、变质时代和氧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基本相同,指示其应具有相同的原岩性质,并经历了相同的变质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因此,极度亏损δ^18O的新元古代双峰式基性-酸性岩浆岩可能分布于整个大别-苏鲁造山带。
- 唐俊郑永飞吴元保龚冰
- 关键词:变质花岗岩氧同位素原岩性质锆石U-PB定年氧同位素分析花岗岩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