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哲
- 作品数:24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胸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胸上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我院胸上段食管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放化疗联合组及单纯放疗组,两组放疗均采用调强适形放疗法,联合组同时采用TP或PF的化疗方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放化疗联合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组;放化疗联合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治疗期间放化疗联合组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放疗组,但均可以控制,没有明显影响治疗,远期毒副反应不明显。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胸上段食管癌可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和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毒副反应可耐受。
- 龚哲尚闯
- 关键词:调强适形放疗同期化疗胸上段食管癌
- 一种恶性肿瘤的放疗辅助装置
- 一种恶性肿瘤的放疗辅助装置,包括床体,床体上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置有身体固定装置,身体固定装置包括腹部固定结构和与腹部固定结构相配合的肩部固定结构;腹部固定结构包括调节板上设置的弧形支撑,弧形支撑架上连接有按压板,弧...
- 侯继院李怀玉王海霞龚哲张红伟张大勇
- 文献传递
- 人脐带血衍生间质干细胞改善大鼠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神经功能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人脐带血衍生间质干细胞(UCB-MSCs)在改善大鼠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神经功能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82只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UCB-MSCs组(n=41)和对照组(n=41),收集脐血并分离培养人UCB-MSCs,进行巢蛋白(Nestin)染色鉴定.将UCB-MSCs移植到造模48 h的大鼠脑室并标记,于移植后24h、7d和14 d时,采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对神经功能进行盲评,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42份脐血成功分离UCB-MSCs;移植后7d和14 d时,UCB-MSCs组大鼠模型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6.76 ±0.42)和(4.27 ±0.4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4 d时,UCB-MSCs组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双肾上腺素激素(DCX)和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重标记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4.31 ±3.04)和(65.38 ±2.43)个,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B-MSCs组神经营养因子VEGF表达量为109.53 ±5.9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B-MSCs移植可有效促进大鼠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神经功能恢复,可能的机制是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及神经营养因子VEGF释放.
- 刘玉府王利红尚闯龚哲申东方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
- 十二指肠浆肌层与胰腺组织缝合包埋预防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被引量:1
- 2016年
-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3例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十二指肠残端过短的18例胃癌患者采用十二指肠前壁浆肌层与胰腺背膜缝合包埋(A组),十二指肠残端行直线切割闭合器关闭+浆肌层包埋(B组)185例。对比分析各组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情现。
- 尚闯龚哲高阳罗淼
- 关键词:胃癌十二指肠残端漏
- 伽玛刀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浆CG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7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实施伽玛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浆CGRP水平,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35/39),高于对照组71.05%(2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可改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及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提高疗效。
- 龚哲单国用刘兴安王海霞尚闯
- 关键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KDR基因遗传变异对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基因遗传变异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35例一线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收集外周血及活检癌组织标本分别用来进行基因分型及表达测定。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基因型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在KDR的标记多态性位点中,只发现了V297I位点的临床意义。V297I位点位于该基因的编码区,在研究人群的基因分布频率为:CC型99例(73.33%),CT型33例(24.44%),TT型3例(2.2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4,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898)。后期比较将TT型和CT型患者合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发现:CT/TT基因型患者和野生型CC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41.67%和47.47%(P=0.549)。CT/TT和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分别为6.2和8.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总生存期(OS)方面,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 OS)分别为18.9和21.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无进展生存期(PFS)构建多变量的Cox模型校正之后发现CT/TT基因型对PFS的影响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OR=1.95,P=0.019)。另外,进一步在68例癌组织标本的表达分析中发现,CT/TT基因型患者相对于野生型的CC型患者,癌组织中KDR的表达明显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KDR基因V297I位点可能通过影响KDR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 王海霞刘兴安侯继院龚哲单国用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多态性
- TIMP-1和MMP-9与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胆囊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与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MP-1和MMP-9在42例胆囊癌、18例胆囊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3例胆囊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及3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胆囊癌组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88.10%)较轻度不典型增生组(30.77%)及慢性胆囊炎组(2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其表达强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83)。胆囊癌组TIMP-1的阳性表达率(90.48%)高于慢性胆囊炎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其表达强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不同胆囊病变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呈正相关(r=0.222,P=0.024)。慢性胆囊炎,不典型增生和胆囊癌组中的MMP-9/TIMP-l的值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1,P=0.033)。结论 MMP-9和TIMP-1的阳性表达率及强度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的比值可用来评估胆囊癌的预后。
- 尚闯龚哲王芳红高阳
- 关键词:胆囊癌不典型增生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 脑梗死并发食管鳞状细胞癌人群中nm23-H1和MMP-9表达及生物学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并发食管鳞状细胞癌人群中nm23-H1和MMP-9表达情况以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选取2011-10—2012-11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74例,同时选取正常食管黏膜组织42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m23-H1和MMP-9情况。结果nm23-H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9%和92.9%,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和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nm23-H1和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侵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H1的表达同时与肿瘤分化程度、切端癌残留有关(P<0.05);nm23-H1与MMP-9在食管癌中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nm23-H1与MMP-9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nm23-H1表达缺失和MMP-9高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细胞侵润和转移,可以作为食管癌患者肿瘤侵润和转移的标志物,同时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龚哲尚闯刘兴安单国用
- 关键词:脑梗死转移抑制基因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意义
- 颅内囊性肿瘤伽玛刀治疗的容积效应探讨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颅内囊性肿瘤伽马刀治疗的容积效应,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及生命安全。方法根据颅内囊性肿瘤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囊液抽吸方式(直接穿刺抽吸或置入Ommaya储液囊),待囊液抽出后实施伽马刀治疗,应用Logistic综合方程分别计算颅内囊性肿瘤患者抽囊前后风险概率,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颅内囊性肿瘤患者抽液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且风险概率显著降低,提示颅内囊性肿瘤内容物容积与风险呈正比,即内容物容积越大,则风险越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对颅内囊性肿瘤患者进行伽马刀治疗时,应于治疗前首先对其颅内肿瘤囊液抽取,从而有效降低其治疗风险,保障治疗安全性,利于患者达到理想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海霞单国用刘兴安龚哲
- 关键词:伽马刀
- 阿帕替尼后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后线治疗晚期ES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56例后线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阿帕替尼治疗的起始剂量为每天500 mg或250 mg。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不良反应及预后。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和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安全性。结果56例ESCC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且均可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阿帕替尼单药后线治疗晚期ESCC患者的ORR为8.9%(95%CI:3.0%~19.6%),DCR为64.3%(95%CI:50.4%~76.6%)。中位PFS为3.7月(95%CI:3.19~4.21),中位OS为6.3月(95%CI:3.53~9.08)。晚期ESCC患者后线接受阿帕替尼治疗过程中相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50.0%)、乏力(41.1%)、食欲下降(35.7%)、手足综合征(30.4%)和腹泻(26.8%)等。结论阿帕替尼单药在晚期ESCC患者后线治疗中具有潜在的疗效及可耐受的安全性。但研究结果尚需要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 侯继院祁佩红王海霞龚哲单国用
- 关键词:食管鳞癌疗效预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