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炳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抗体
  • 6篇蛋白
  • 4篇血管
  • 4篇血清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内皮
  • 2篇血管内皮钙黏...
  • 2篇血小板特异性
  • 2篇血小板特异性...
  • 2篇人血浆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生物学
  • 2篇受体
  • 2篇特异性抗体

机构

  • 24篇苏州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杨炳华
  • 8篇何杨
  • 4篇金晓华
  • 4篇彭群新
  • 3篇周金苟
  • 3篇丁洁
  • 2篇赵瑾
  • 2篇李锦霞
  • 2篇章斌
  • 2篇邱骏
  • 2篇左斌
  • 2篇樊一笋
  • 2篇杨剑锋
  • 2篇李亚辉
  • 1篇秦华龙
  • 1篇蒋敏
  • 1篇高歌
  • 1篇严苏
  • 1篇朱华亭
  • 1篇黄惠芳

传媒

  • 6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癌外周血EGFR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血浆循环DNA的基因突变检测,筛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肺癌患者,探讨突变特征及其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上海市三甲类医院收治的96例肺癌患者的血浆以及其中59例相对应的肿瘤组织中提取DNA,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EGFR基因的突变。结果:96例肺癌血样中检测出EGFR突变17例,其突变率为17.7%。在这些突变的样本中,外显子19和21突变分别占88.2%(15/17)和11.8%(2/17),其中直接测序法检测出EGFR纯合突变3例[L858R 2例,del E746-A750(1)1例],杂合突变14例。对14例杂合突变样本进一步通过单克隆基因测序法确定其突变类型为del E746-A750(2)9例、del E746-A750(1)3例、del L747-S752 2例。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肺腺癌(包括腺鳞癌)患者,与患者的性别与吸烟史无明显相关性。59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的进一步分析证明,血浆EGFR基因突变类型与患者自身肿瘤的突变类型相同,表明血浆DNA检测到的EGFR突变与原发肿瘤检测到的突变相一致。结论:肺癌患者的血浆循环DNA与相对应的肿瘤组织DNA的EGFR基因突变类型一致;此外,相对于传统的"金标准"直接测序法而言,单克隆基因测序的方法能够更精确地判断基因的突变类型。这种简便且微创地检测血浆循环DNA的方法可应用于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诊断.从而预测靶向治疗的疗效。
彭群新赵瑾秦华龙杨炳华
关键词:肺癌游离D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
重组人血管抑素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培养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及建立鸡胚尿囊膜模型(CAM)观察重组人血管抑素(rhAS)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将不同浓度的rhAS加入含HMEC-1的培养瓶中,培养48h后,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的抑制率;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测定检测rhAS诱导HMEC-1凋亡的作用;用CAM模型检测rhAS对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 rhAS在体外可显著抑制HMEC-1细胞的增殖;在体内则可明显抑制CAM上血管的生成。通过AchE活性测定,发现rhAS既可抑制HMEC-1细胞的增殖,也可诱导HMEC-1细胞凋亡,其作用的不同与rhAS剂量相关。结论 rhAS是一个较有前景的抗肿瘤血管药物。
杨炳华何杨赵益明金坚
关键词:生物学活性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方法,并对方法学及临床应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包被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Ⅱb、Ⅲa、Ⅱb/Ⅲa单克隆抗体的微球捕获与血小板GP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加入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抗体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4种单抗荧光强度比值与非ITP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若将ITP组患者4种单抗荧光强度比值分别大于正常对照组上限1.37、1.24、1.48和1.19判断为阳性,则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94.3%;4种单抗联合检测总体敏感性明显高于改良间接单抗特异的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MAIPA)(P<0.05),且大于各单个抗体检测敏感性。结论流式微球技术可以简便、快捷地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可以提高检测阳性率,对于ITP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李锦霞杨炳华何杨赵益明朱明清阮长耿
关键词:流式微球技术自身抗体糖蛋白血小板减少
血清胰淀粉酶/淀粉酶比值在流行性腮腺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清胰淀粉酶/淀粉酶(p-Amy/Amy)比值在儿童和青少年流行性腮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正常组、流行性腮腺炎组及对照组血清Amy和p-Amy,并计算p-Amy/Amy比值。结果 流行性腮腺炎组Amy、p-Amy/Amy比值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3组间p-Amy无明显差异;p-Amy/Amy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8%和97.1%。结论p-Amy/Amy比值检测有助于流行性腮腺炎的早期诊断,有可能作为流行性腮腺炎早期诊断的一个较好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金晓华杨炳华周金苟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血清胰淀粉酶青少年
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人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钙粘蛋白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钙粘蛋白(sVE-cadherin)浓度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原核表达的人VE-cadherin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棋盘格滴定法筛选出最佳双抗体组合,其中检测抗体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建立检测人血浆sVE-cadherin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同时采用该法检测28名健康体检者和60例肿瘤患者的血浆sVE-cadherin浓度。结果:经筛选共获得6株单克隆抗体,通过筛查配对,成功建立检测人血浆可溶性VE-cadherin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该方法的检测限为24.7 pg/ml,批内变异系数(CV)为4.1%-7.7%,批间CV为8.7%-10.8%,平均回收率为96.7%。用该法检测28名健康体检者血浆VE-cadherin浓度为262.1±11.75 pg/ml,而用该方法检测24例白血病患者血浆VE-cadherin浓度为173.9±17.98 pg/ml,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14例胃癌患者血浆VE-cadherin浓度为311.7±25.24 pg/ml(P>0.05),11例肺癌患者血浆VEcadherin浓度为206.8±25.01 pg/ml,均低于正常人(P<0.05),11例其他肿瘤(9例乳腺癌,1例胶质瘤,1例肝癌)患者血浆VE-cadherin浓度为310.7±11.82 pg/ml(P>0.05)。结论: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可用于人血浆中可溶性VE-cadherin含量的检测,并可作为肿瘤诊断的一种新检测指标。
丁洁何杨杨剑锋左斌杨炳华阮长耿
关键词: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学传感器卡片测定血清电解质的应用观察
2000年
应用电化学传感器卡片与本科室自动分析仪对血清电解质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邱骏杨炳华吴昀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血清电解质卡片自动分析仪
肝功能指标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通过观察肝功能指标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前后的变化 ,从侧面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及治疗的时机。方法 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重型肝炎 38例 ,观察其肝功能指标中的BIL T、BIL D、ALT、AST、ALP、TBA、ALB、GLB、A/G的变化 ;动态观察了中期和晚期重型肝炎各 1例几次人工肝治疗前后BIL T、ALT的变化。结果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中的BIL T、BIL D、ALT、AST、ALP、TBA明显的下降 (P <0 .0 1) ,而血清白蛋白明显上升 ,球蛋白水平有所下降 ,白球比例均有明显上升 (P <0 .0 1) ;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不同 ,中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BIL T和ALT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 ,而晚期重型肝炎患者呈胆酶分离现象 ,虽每次治疗后血清BIL T水平明显下降 ,但随后出现反弹 ,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ALSS治疗后肝功能有明显改善 ;ALSS治疗早中期重型肝炎效果较好 ,而晚期重型肝炎较差 ,对于重型肝炎应尽早应用ALSS治疗。
金晓华邱骏杨炳华周金苟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肝功能指标重型肝炎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VE-cadherin是内皮细胞特异性钙黏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间连接部位的细胞膜上,其表达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反过来,其正常表达与功能为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成性所必需。简言之,VE-cadherin在正常血管发生、形成、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的各个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现有的研究提示,除血管内皮外, VE-cadherin还在某些肿瘤细胞中发挥作用。近年来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往往伴随着抗 VE-cadherin 自身抗体的出现,这预示着VE-cadherin可能在免疫功能紊乱的疾病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对VE-cadherin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些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丁洁何杨杨炳华
关键词: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自身免疫性疾病VE-CADHERIN免疫功能紊乱细胞特异性血管发生
CD40信号介导同种反应中CD4^+T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CD40信号在血管内皮细胞(ECV)与人外周血CD4+T细胞体外共培养的同种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法分离获得人外周血CD4+T细胞,将纯化的CD4+T细胞与高表达CD40分子的ECV体外共培养,同时应用功能型CD154单克隆抗体阻断CD40信号,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的共培养上清IL-2、IFN-γ水平及CD4+T细胞的增殖来评价CD40信号在同种反应中的生物学效应。结果CD4+T细胞与ECV共培养组上清中的IL-2和IFN-γ水平高于含有CD154单克隆抗体的阻断效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D154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CD40共信号,能有效地抑制CD4+T细胞活化,并使之对同种抗原的刺激,维持在较低的应答水平,在共培养的第6天差异最为显著(P<0.05)。结论CD40信号参与ECV介导的CD4+T细胞分泌IL-2和IFN-γ,并介导CD4+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免疫反应;CD154单克隆抗体等多种干预CD40信号的生物制剂可能在移植排斥的免疫负性调节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柴志军樊一笋杨炳华朱华亭顾国浩张学光
关键词:CD40信号细胞因子
PubMed-Medline收录我院1998~2007年论文统计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Medline收录我院1998-2007年发表的237篇科研论文,从论文的年度收录文章数、中文和外文论文分布、期刊分布、科室分布、几方面作统计分析,从一个侧面上对我院的科研水平、科研重点、科研力量等状况作出评估,并对医院科研工作状况提出几点评估意见,为医院科研管理提供参考。
祁加俊高歌杨炳华
关键词:MEDLINE统计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