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岚 作品数:19 被引量:60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转基因烟草表达西红花CSzCD基因产生西红花酸 2007年 为研究转基因烟草中产生西红花酸的可行性,研究西红花玉米黄素裂解酶(CSzCD)基因插入到pBI121载体的花椰菜花病毒(CaMV)35S启动子下游,通过农杆菌介导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通过Southern blotting分析得到21株转基因烟草株系;对转基因烟草叶片提取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HPLC分析,结果显示有西红花酸的产生,阴性对照未发现西红花酸的存在。 肖海波 王岚 严琛 徐莺 陈放 唐琳关键词:西红花 西红花酸 转基因烟草 麻疯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4 2007年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大戟科属麻疯树9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10个引物对9个居群共135个样品进行了扩增,共获得169条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4个.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居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水平(多态百分率PPB=97.04%,Neis遗传多样性H=0.2357,Shannon信息指数I=0.3760).AMOVA分析表明,9个自然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分化(Gst=0.5398)可能与其有限的基因流(Nm=0.4667)和遗传漂变有关;而居群内有限的遗传分化可能是由于麻疯树自交、近交占主导方式的繁育方式有关.并进行了麻疯树居群的聚类分析. 何玮 郭亮 王岚 杨威 唐琳 陈放关键词:麻疯树 ISSR 育种 可溶性大米蛋白水解液的干燥工艺 2010年 [目的]对自制的可溶性大米蛋白水解液进行干燥。[方法]采用自然干燥法、热风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和喷雾干燥法。[结果]采用喷雾干燥法的效果最好。[结论]初步确定了喷雾干燥的主要参数,即固液比为25%~30%,喷头压力为0.6~0.8MPa,进口温度控制在250~300℃,工作压力为5MPa,出口温度控制在80~85℃。 聂卉 李晓静 王岚 王章存关键词:可溶性 大米蛋白 不同前茬作物和施肥水平下麦田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及其对冬小麦磷累积量的贡献 2025年 为研究不同前茬作物下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差异及对后茬作物冬小麦磷累积的影响,开展了二因素田间试验,测定了3种前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和2个磷肥施肥水平(P_(2)O_(5)150 kg/hm^(2),常规施肥(+F);P_(2)O_(5)0 kg/hm^(2),限肥(-F))处理下播种前和收获后耕层(0~15 cm)土壤全磷、速效磷以及不同形态无机磷的质量分数,同时测定冬小麦植株磷累积量,运用通径分析法,分析了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对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限肥显著降低土壤全磷、速效磷和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在常规施肥水平下,玉米前茬处理的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为18.61 mg/kg,总无机磷、Fe-P和Ca_(10)-P的质量分数也最高,分别为592.55 mg/kg、41.97 mg/kg和338.77 mg/kg;大豆前茬处理的土壤全磷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为972.80 mg/kg,Al-P和O-P的含量也在大豆前茬处理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43.44 mg/kg和64.37 mg/kg;花生前茬处理的土壤Ca_(2)-P和Ca_(8)-P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7.53 mg/kg和94.14 mg/kg,但与玉米前茬和大豆前茬的处理结果差异不显著.在限肥水平下,玉米前茬处理土壤的全磷、速效磷和O-P的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分别为770.47 mg/kg、13.50 mg/kg、58.99 mg/kg;大豆前茬处理土壤Ca_(10)-P的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为320.62 mg/kg,总无机磷、Al-P和Fe-P的质量分数与其他前茬处理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41.96 mg/kg、34.50 mg/kg和36.42 mg/kg;花生前茬处理土壤Ca_(2)-P和Ca_(8)-P的质量分数最高但与花生前茬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分别为23.04 mg/kg和78.78 mg/kg.2个磷肥水平下冬小麦植株磷累积量均在花生前茬处理下最高,分别为33.11 kg/hm^(2)和25.14 kg/hm^(2).在常规施肥水平下,花生前茬处理与玉米、大豆前茬处理的差异不显著,而在限肥水平下显著� 邵云 王岚 王鹏飞 侯盟 安佳慧 赵宇浩关键词:冬小麦 前茬作物 无机磷形态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Genomic DNA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2012年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ISSR-PCR amplification factors,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for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Method] Using genomic DNA of Chuanxiong leaf extracted via an improved CTAB method as templat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DNA template concentration, Mg2+ concentration, dNTPs concentration, primer concentration, Taq DNA polymerase concentration on ISSR-PCR amplification and to optimize this system for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Result] The ISSR-PCR amplification(25 μl) suitable for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was determined to be composed of 2.5 μl of 10×reaction buffer, 2.1 mmol/L MgCl2, 300 μmol/L dNTPs, 0.4 μmol/L primer, 1.0 U Taq DNA polymerase and 20-40 ng genomic DNA. [Conclusion] Our study laid basis for analyz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resources distributed in 17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王岚 唐琳关键词:ISSR-PCR PARAMETER OPTIMIZATION 尼克酸对酿酒酵母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影响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进一步优化燃料乙醇的生产条件。[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尼克酸对酿酒酵母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工艺的影响。[结果]对于酿酒酵母发酵生产酒精,在发酵12h内,尼克酸对高压蒸汽下酸预处理后秸秆发酵产酒精量、还原糖的利用量有促进作用。[结论]尼克酸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燃料乙醇的生产。 王歌 王岚 王一帆 王丽 王林嵩关键词:玉米秸秆 尼克酸 豫北两熟区不同夏播作物对后茬冬小麦中后期群体微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2024年 为探讨不同夏播作物前茬对后茬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开展田间二因素试验,设置两个不同施肥水平(常规施肥和不施氮肥)和三种夏播作物前茬(玉米、大豆和花生),分析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叶面积指数(LAI)、叶夹角(LA)、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叶绿素荧光(F_(v)/F_(m)),以及土壤含水量(SWC)、土壤温度(Ts)和土壤呼吸速率(Rs)变化,并在成熟期测定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K)相比,不施氮肥条件下不同前茬的小麦LA略增,而LAI、IPAR、SPAD、F_(v)/F_(m)、SWC、Ts和Rs均有所降低。不施氮肥条件下,花生前茬的小麦LAI、IPAR、SPAD、F_(v)/F_(m)、SWC、Ts和Rs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前茬(P<0.05),其中花生、大豆和玉米前茬的SWC较CK的降幅分别为13.56%、13.39%和10.77%。与CK相比,不施氮肥条件下,花生前茬的小麦LA较CK的增幅在3种前茬中居中,小麦株型较为紧凑,有利于改善植株下层光合辐射,为群体生长创造良好的光合和土壤条件,其产量较玉米和大豆前茬分别高20.0%和21.9%;玉米前茬的整体表现不如大豆和花生前茬,但其和花生前茬的小麦千粒重和群体数均较高,因而产量居中;大豆前茬的小麦结实小穗数和干物质量较高,但其小麦千粒重较低,最终籽粒产量也较低。综合来看,在两熟种植模式中,选用花生作为冬小麦的前茬作物是豫北地区一年两熟区作物配置的一种较优选择。 邵云 杨俊华 刘玘 王鹏飞 王岚关键词:冬小麦 前茬作物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冬小麦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2024年 为探寻最适宜小麦种植的秸秆还田模式,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质量,采用根箱培养,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化肥共6个处理,即秸秆还田(SF)、秸秆生物炭还田(BF)、秸秆配施腐熟剂还田(SDF)、秸秆配施纳米载体腐熟剂还田(SNDF)以及单施化肥(F).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在不同时期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组分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SNDF处理在小麦成熟期的表层土壤总有机碳(SOC)、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质量分数分别为36.40 g/kg、491.56 mg/kg、273.10 mg/kg,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为225.7%,SDF在小麦成熟期的土壤活性有机碳(LOC)质量分数为7.79 g/kg,SOC、土壤DOC、土壤MBC、土壤LOC和碳库管理指数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研究发现SNDF处理对冬小麦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改善效果最好,该结果为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张黛静 刘毅昕 陈慧平 方凌 李春喜 王岚关键词:秸秆还田 土壤活性有机碳库 碳库管理指数 头孢菌素新型中间体制备及部分衍生物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10年 综合说明头孢菌素发展历史,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新型母核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并对其部分衍生物临床使用方法加以讨论和总结,同时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王岚 聂卉关键词:头孢菌素 中间体 衍生物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大豆SRAP-PCR反应体系 被引量:2 2014年 以133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从Mg2+、Taq酶、d NTP、引物、模板5种因素4个水平对大豆SRAP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于大豆的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为:模板DNA 30 ng,Mg Cl22.0 mmol/L,d NTP250μmol/L,上下引物各0.5μmol/L,Taq DNA聚合酶1.5 U,1×PCR buffer 2.5μL,加双蒸水至终体积25μL。优化的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1 min,35℃复性1 min,72℃延伸1 min,5个循环;94℃变性1 min,50℃复性1 min,72℃延伸7 min,35个循环。 王芳 王岚 周延清关键词:大豆 SRAP 正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