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长希

作品数:557 被引量:1,25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5篇期刊文章
  • 156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6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建筑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88篇肾移植
  • 127篇术后
  • 122篇移植术
  • 108篇肾移植术
  • 107篇移植术后
  • 94篇肾移植术后
  • 75篇受者
  • 60篇活体
  • 58篇器官
  • 57篇移植受者
  • 57篇供肾
  • 56篇移植肾
  • 56篇排斥
  • 50篇肾移植受者
  • 49篇儿童
  • 42篇细胞
  • 41篇排斥反应
  • 41篇供者
  • 39篇病毒
  • 37篇疗效

机构

  • 504篇中山大学附属...
  • 54篇中山大学
  • 30篇中山医科大学...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篇中山医科大学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郑州大学第一...
  • 7篇复旦大学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 6篇天津市第一中...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南京军区南京...
  • 5篇武警总医院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555篇王长希
  • 288篇陈立中
  • 245篇李军
  • 239篇费继光
  • 235篇邱江
  • 187篇邓素雄
  • 170篇陈国栋
  • 145篇傅茜
  • 139篇刘龙山
  • 133篇黄刚
  • 92篇郑克立
  • 73篇邓荣海
  • 52篇何晓顺
  • 49篇袁小鹏
  • 34篇付茜
  • 32篇张桓熙
  • 31篇曾文涛
  • 28篇韩明
  • 26篇赵亮
  • 24篇戴宇平

传媒

  • 103篇中华器官移植...
  • 23篇新医学
  • 21篇2013中国...
  • 19篇中华泌尿外科...
  • 17篇中山大学学报...
  • 17篇2012中国...
  • 15篇肾脏病与透析...
  • 15篇2014中国...
  • 13篇中华肾脏病杂...
  • 13篇实用医学杂志
  • 12篇中华移植杂志...
  • 1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0篇器官移植
  • 10篇2009中国...
  • 9篇广东医学
  • 8篇临床泌尿外科...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

  • 7篇2023
  • 7篇2022
  • 10篇2021
  • 10篇2020
  • 11篇2019
  • 10篇2018
  • 46篇2017
  • 48篇2016
  • 21篇2015
  • 31篇2014
  • 44篇2013
  • 24篇2012
  • 21篇2011
  • 12篇2010
  • 47篇2009
  • 34篇2008
  • 20篇2007
  • 23篇2006
  • 31篇2005
  • 32篇2004
5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LA预致敏合并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肾移植一例报道
2021年
本研究报道1例血型为A型的高致敏并且群体反应抗体(PRA)阳性(Ⅰ类:41%,Ⅱ类:60%)的女性受者术前经免疫诱导、免疫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处理,达到脱敏目标,移植后肾功能稳定。通过本病例探讨合适此类受者的术前脱敏治疗策略及术后监测方法。
陈海威陈国栋阮和欢王奕邱江王长希陈立中
关键词:肾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
LifePort机器灌注在DCD和ECD供肾质量评估中的作用
陈国栋汪昶袁小鹏王长希邱江邓荣海李军黄刚陈立中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聚集素、Ki-67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测定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聚集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制作8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组织芯片,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方法,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聚集素和K i-67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分析聚集素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临床分期等病理特征及肿瘤细胞凋亡、增殖及K i-67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43%(37/87)患者为聚集素蛋白过度表达,且聚集素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深度均有显著的相关性(2χ分别为14.1,10.2,P均<0.01);71%(20/28)低分化(G3)和62%(23/37)浸润型(T2~4期)患者的肿瘤组织聚集素蛋白过度表达,过度表达率明显高于分化较好(G1~2,29%,17/59)和浅表型(Ta^1期,28%,14/50)者。聚集素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凋亡指数(AI)呈负相关(2χ=7.31,P<0.01),但与K i-67的表达水平无关;聚集素过度表达的肿瘤,57%(21/37)表现为低AI值(≤1.2%),而聚集素正常表达的肿瘤,则72%(36/50)为高AI值。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聚集素蛋白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与肿瘤细胞的AI呈负相关。
陈炜谢丹罗俊航王长希陶瑜郑克立梅骅
关键词:聚集素KI-67抗原脱噬作用
肾移植PR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法 (ELISA)和微量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法 (CDC)检测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优缺点。方法 :将肾脏病患者首次移植术后 1个月血清 40份和首次移植肾失功恢复血透的患者血清 2 2份 ,分别以ELISA和CDC作PRA检测。结果 :ELISA检测耗时 15 0min ,检测出HLA Ⅰ类抗体阳性 2 9例 ,HLA Ⅱ类抗体阳性 2 0例 ;CDC检测耗时 130min ,检测出HLA Ⅰ类抗体阳性 2 8例 ,无法检测HLA Ⅱ类抗体。其中两种方法检测的 2 8例阳性一致。结论 :ELISA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方法稳定、敏感度高、结果准确、操作简便 ,重复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连周王长希傅茜徐鸿绪曾文涛
关键词:肾移植HLA抗原酶联免疫法
儿童器官捐献肾移植16例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公民器官捐献实践中儿童来源的器官占据一定比例,儿童捐献器官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儿童器官捐献肾移植手术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2月~2012年8月共成功实施儿童器官捐献肾移植16例。捐...
王长希傅茜袁小鹏李军陈立中邱江陈国株
勃起功能障碍药物治疗近况
2008年
勃起功能障碍(ED)的原因很多,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作用于中枢的药物阿朴吗啡等曾作为治疗ED的一线药物,但因疗效不理想和不良反应受到限制。新近问世的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逐渐成为主流药物。另外联合用药具有协同效应并可减少单一用药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因此对于单一药物效果不理想者可考虑联合治疗。
滕立臣王长希
关键词:勃起功能障碍外周联合用药
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肾移植临床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肾移植的受者临床特征和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预存DSA并经脱敏治疗行肾移植手术的16例受者资料。观察预后指标,包括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DSA水平变化、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预后。结果肾移植术后随访1~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8例受者发生排斥反应,发生率50.0%。其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5例(31.3%),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TCMR)2例(12.5%),亚临床排斥反应1例(6.3%)。其中1例受者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病理确诊为AMR,术后6个月因并发重症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受者术后病理确诊AMR,术后1个月发生移植肾破裂,后行移植肾切除术,术后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其余14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受者1年存活率93.8%,死亡删失的移植肾1年存活率93.3%。结论肾移植术前预致敏产生DSA,经脱敏治疗后,可获得较好肾移植效果。
苏晓均李军陈楚晓刘龙山张桓熙邓荣海吴成林邱江陈国栋傅茜王长希
关键词:肾移植排斥反应
高致敏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前的脱敏治疗及效果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高致敏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前脱敏治疗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等待肾移植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抗HLAI类抗体)〉50oA的尿毒症患者35例,27例的T淋巴细胞和(或)B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阳性,8例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为阴性。移植前接受血浆置换(PP)联合静脉注射小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进行脱敏治疗。采用美国OneLambda公司抗原板检测PRA,并用相应电脑软件分析抗HLA抗体特异性。当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为阴性时接受肾移植。结果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阳性的27例中,25例(92.6%,25/27)在PP+IVIG治疗(6.2±2.1)次后转为阴性,其抗HLAI类抗体从治疗前的(77±14)%下降至(36±17)%(P〈0.01),抗HLAⅡ类抗体从治疗前的(52±33)%降至(37±30)%(P〈O.01),最终接受了肾移植;另2例因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持续阳性而放弃肾移植。接受肾移植的25例中,有8例(32.0%,8/25)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5例(62.5%,5/8)为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均经治疗后逆转。随访(52±26)个月,受者术后1年和2年时的血肌酐分别为(112±18)μmol/L和(130±38)μmol/L。移植肾1年和3年存活率分别为96.0%和80.0%。结论肾移植前采用PP+IVIG能有效地对高致敏患者进行脱敏治疗,但术后AHR发生率较高,其近期效果可以接受,远期效果还有待观察。
袁小鹏王长希高伟何晓顺
关键词: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脱敏法血浆置换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经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为FSGS的25例肾移植受者资料。根据FSGS患者预后分为好转组、未愈组和恶化组,分析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伴发病、发病时间、活检时间、基础免疫抑制方案、穿刺时24 h尿蛋白定量、穿刺时血清肌酐水平、硬化肾小球百分比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分析蛋白尿水平和肾功能不全程度与肾小球硬化程度的相关关系。两个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关联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多组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好转组、未愈组、恶化组患者性别、年龄、伴发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发病时间(肾移植术后至FSGS发病的时间)、活检时间(FSGS发病至移植肾活检时的时间)、基础免疫抑制方案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好转组、未愈组、恶化组患者穿刺时血清肌酐水平分别为(144±47)、(232±103)、(410±208)μmol/L,硬化肾小球百分比分别为(0.24±0.19)%、(0.56±0.23)%、(0.49±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3和4.01,P均<0.05)。25例肾移植术后FSGS患者尿蛋白定量与穿刺时血肌酐水平无明显相关(r=-0.019,P>0.05);尿蛋白定量与肾小球硬化程度无明显相关(r=0.316,P>0.05)。结论移植肾FSGS临床表现与原发FSGS相似,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移植后出现蛋白尿早期,应及时进行移植肾活检并给予相应治疗。
黎东伟曹海明熊韫祎费继光邓素雄黄刚王长希
关键词:肾移植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蛋白尿活检
环孢素A转换为雷帕霉素对大鼠移植肾功能和组织学的作用
2011年
目的:研究并比较环孢素A(CsA)转换为雷帕霉素(Rapa)与CsA持续使用对大鼠移植肾的长期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模型并分组:CsA转换为Rapa组(第1组,n=10)、CsA持续使用组(第2组,n=10)、CsA撤离组(第3组,n=8)和控制对照组(第4组,n=8)予以安慰剂至第24周。另6只Lewis→Lewis同系移植作为同系移植组(T组)。每4周查24 h尿蛋白定量,24周时处死动物,获取移植肾标本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并检测转换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链的表达。结果:对比控制对照组(第4组),CsA和Rapa的使用(第1,2,3组)均显著地降低了尿蛋白的排泄量;CsA转换为Rapa(第1组)较CsA的持续使用(第2组)进一步降低了尿蛋白的排泄,在第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CsA和Rapa的使用(第1,2,3组)大体保护移植肾组织学破坏;而对比CsA持续使用或撤离(第2、3组),CsA转换为Rapa(第1组)则进一步地降低了移植肾组织学Banff评分、显著地减少了肾组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数、TGF-β1和α-SMA的染色强度以及转换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链的mRNA的表达量。结论:CsA转换为Rapa减少了移植肾远期尿蛋白的排泄,减缓远期移植肾组织学的损害并下调了纤维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改善临床移植肾的远期成功率。
何朝辉邱江李军赵大强陈国栋王长希陈立中
关键词:肾移植环孢素A雷帕霉素慢性移植肾肾病
共5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