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萱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肿瘤
  • 2篇因子-1
  • 2篇阴阳
  • 1篇毒性
  • 1篇胸腺
  • 1篇胸腺肽
  • 1篇胸腺肽Α
  • 1篇胸腺肽Α1
  • 1篇循环肿瘤细胞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所
  • 1篇药物所致
  • 1篇抑制剂
  • 1篇阴性
  • 1篇阴性乳腺癌
  • 1篇预后
  • 1篇症状

机构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6篇张清媛
  • 6篇王静萱
  • 3篇刘姝伶
  • 3篇赵文辉
  • 2篇武海燕
  • 1篇解丽
  • 1篇汤大北
  • 1篇马文杰
  • 1篇刘海峰
  • 1篇赵曙
  • 1篇宋英
  • 1篇卢康平
  • 1篇赵红
  • 1篇徐珊琦

传媒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阴阳因子-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阴阳因子-1(YinYang-1,YYl)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及123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YY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YY1蛋白表达率为63.2%(55/87),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48.8%(60/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YYI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P〈0.05)、肿瘤大小(P〈0.01)及腋窝淋巳结转移相关(P〈0.01)。非三阴性乳腺癌中,YY1阳性表达仅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YY1阳性表达者的5年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明显低于YY2阴性表达者(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YY1蛋白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浸润和转移有一定关系,YY1蛋白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检测YY1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赵红王静萱马文杰刘姝伶徐珊琦张清媛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
乳腺癌组织中YY1表达与E-cadherin甲基化状态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YY1(Yin Yang-1,YY1)的表达与E-cadherin甲基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乳腺癌原发病灶以及18例正常乳腺组织中YY1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MSP)进行E-cadherin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乳腺癌中E-cadherin甲基化率为57.1%(24/42),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的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阳性YY1的表达(22/42,52.3%)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2/1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Y1阳性乳腺癌组中E-cadherin甲基化者为20/22(90.9%),而YY1阴性组的乳腺癌E-cadherin甲基化者为4/16(25%),YY1与E-cadherin甲基化状态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中YY1的高表达有可能是E-cadherin甲基化失活的主要原因。
王静萱张清媛刘姝伶武海燕赵文辉卢康平
关键词:乳腺癌YY1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辅助治疗所致骨关节症状的研究
目的:研究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关节症状的影响,并观察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对芳香化酶抑制剂所导致骨关节症状的作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0例Ⅰ到Ⅲ期的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观察其使用来曲唑后是否发生...
王静萱张清媛宋英
关键词:芳香化酶抑制剂骨关节症状胸腺肽Α1
文献传递
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防治研究的现状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总结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研究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方法:应用PubMed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毒性、化疗和癌症"等为关键词,检索2006-01-2012-09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CIPN发生机制;2)临床表现;3)评估以及防治现状。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24篇。结果: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是抗肿瘤药物最常见毒副作用之一,其中紫杉烷类和顺铂治疗人群发生率为60%。CIPN导致患者活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限制化疗剂量甚至终止化疗。其发病机制、发生率、表现类型以及严重程度的多样性归咎于药物毒性成分不同。目前探索CIPN危险因素的研究日益增多,通过基因型确认患者是否为高风险人群为未来研究热点。CIPN权威评价标准尚未确立。结论:临床尚无有效药物预防CIPN发生或改善病程,只能通过调整化疗方案甚至停用限制神经毒性。通过对CIPN发生机制、临床特征和严重程度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其病理生理变化,发现预测因子、早期神经病变标志、更敏感的诊断技术和有效的神经保护策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解丽王静萱张清媛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毒性化疗肿瘤
阴阳因子-1表达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原发病灶及乳腺癌复发转移灶中阴阳因子-1(YY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原发病灶及其对应的复发后二次手术的乳腺癌转移灶,以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YY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R、PR、c-erbB-2、Ki-67和p53等多个乳腺癌相关因子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复发转移灶中,YY1的阳性表达率为78.6%(44/56),显著高于乳腺癌原发病灶的51.8%(29/56)及正常乳腺组织的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Y1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复发部位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YY1的表达与ER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c-erbB-2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PR和p53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YY1的高表达预示着肿瘤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转移性,YY1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刘姝伶张清媛武海燕王静萱赵文辉刘海峰
关键词:乳腺肿瘤复发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雌激素解救晚期内分泌治疗耐药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2012年
目的在晚期三线内分泌治疗耐药乳腺癌患者中,明确循环肿瘤细胞(CTCs)中FAS表达与雌激素疗效的关系,并研究雌激素在逆转内分泌治疗耐药时所起的作用。方法20例检测到外周血中CTCs且其上FAS表达呈阳性的晚期三线内分泌治疗耐药乳腺癌患者应用雌二醇片剂2mg口服,每日3次,4周为一周期。当雌二醇治疗临床获益的患者再次出现疾病进展时,给予阿那曲唑1mg口服,每日1次,4周为一周期。每周期重复影像学检查和CTCs检测,并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中失访1例,可供评价19例。应用雌二醇后,由实体瘤RECISTl.0标准判断疗效:CR0例,PR2例(10.5%),SD5例(26.3%),PD12例(63.2%),客观缓解率10.5%,临床获益率36.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0个月。由CTCs标准判断疗效:CR0例,PR2例(10.5%),SD4例(21.1%),PD13例(68.4%),客观缓解率10.5%,临床获益率31.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0个月。获益患者再次出现疾病进展并给予阿那曲唑治疗后,由实体瘤RECISTl.0标准判断疗效:CR0例,PR1例(14.3%),SD2例(28.6%),PD4例(57.1%),客观缓解率14.3%,临床获益率4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0个月。由CTCs标准判断疗效:CR0例,PR1例(14.3%),SD1例(14.3%),PD5例(71.4%),客观缓解率14.3%,临床获益率28.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0个月。两种评价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判定时间上,CTCs标准较影像学标准早1个月。结论监测晚期三线内分泌治疗耐药乳腺癌患者CTCs中FAS的表达情况,给予雌激素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并有可能恢复部分患者对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敏感性,且无明显副作用。
汤大北张清媛王静萱赵曙赵文辉
关键词:耐药雌激素FAS循环肿瘤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