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晔

作品数:68 被引量:282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缺血
  • 15篇再灌注
  • 15篇灌注
  • 14篇脑缺血
  • 12篇脑梗
  • 12篇脑梗死
  • 12篇梗死
  • 10篇缺血再灌注
  • 8篇脑炎
  • 7篇灶性
  • 7篇灶性脑缺血
  • 7篇脑缺血再灌注
  • 7篇局灶
  • 7篇局灶性
  • 7篇局灶性脑缺血
  • 7篇葛根素
  • 6篇预处理
  • 6篇大鼠局灶性脑...
  • 5篇凋亡
  • 5篇毒性

机构

  • 58篇西安市中心医...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市第四医...
  • 2篇延安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作者

  • 67篇田晔
  • 40篇狄政莉
  • 19篇王新来
  • 15篇刘志勤
  • 14篇张格娟
  • 13篇雷辉
  • 11篇李安泰
  • 11篇顾乃兵
  • 8篇梁画荻
  • 6篇张卫萍
  • 6篇饶春光
  • 5篇吴海琴
  • 5篇陈惠玲
  • 5篇毛佳
  • 5篇张琳
  • 5篇杜晶晶
  • 4篇董亚茹
  • 4篇秦爱菊
  • 4篇由凤秋
  • 3篇张卫萍

传媒

  • 13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卒中与神经疾...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疑难病杂志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华脑科疾病...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蛇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脑...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3篇2015
  • 1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2
  • 1篇2000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n=8):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葛根素预处理24h 100mg组,葛根素预处理24 h 200mg组,葛根素...
常明则田晔
文献传递
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观察丹参 (SalviaMiltiorrhiza)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NF 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丹参对体外培养的类缺血神经细胞进行干预治疗后再复氧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F κB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和丹参治疗组NF κB的表达分别为 (38.7± 4 .83) %和 (2 0 .8± 3.2 4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丹参对NF
田晔狄政莉梁画荻陈惠玲
关键词:丹参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核因子ΚB
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常明则田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GAT1的调节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γ氨基丁酸转运体(GAT)1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纯化SD大鼠BMSCs,双侧颈内动脉持续结扎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后经尾静脉注射5×10~6 BMSCs,4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鼠脑内GAT1的表达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各组表达差异,组间数据多重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对照组(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接受PBS注射)海马和皮层的GAT1表达较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内动脉未结扎)明显降低(P<0.01)。BMSCs移植4周后,蛋白灰度值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海马部位的GAT1表达(0.32±0.06)较对照组(0.18±0.03)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8,P=0.00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AT1阳性细胞在海马CA1区(43.10±2.87)个较对照组(24.30±3.97)个明显增多(t=18.99,P=0.001,)。细胞移植后皮层部位GAT1的表达[蛋白灰度值:0.55±0.04,阳性细胞量:(49.15±2.78)个]较对照组[蛋白灰度值:0.51±0.03,阳性细胞量:(47.82±3.27)个]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49,3.50;P=0.12,0.39)。结论 BMSCs移植有助于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海马(尤其是CA1区)GAT1的表达水平增高。
龙乾发罗强田晔刘卫平黑悦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Γ氨基丁酸
一种BPPV辅助复位模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演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PPV辅助复位模型。包含椭圆囊,所述椭圆囊为透明材质,还包含透明的半规管,半规管内置入带色颗粒状物质,带色颗粒状物质能够在透明的半规管中滑动而落入椭圆囊。有益效果:它克服了传统内...
贾晓涛王新来田晔常明则顾乃兵李斌
文献传递
核因子κB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炎症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7
2002年
核因子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时 ,核因子活性增高。活化的核因子κB促使黏附分子、即早基因和细胞因子表达 ,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始动机制之一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用抗氧化剂、酶阻滞剂或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核因子κB的活性及黏附分子表达 。
田晔万琪王洪典
关键词:核因子KB黏附分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
骨髓间充质细胞在脑梗死大鼠模型中通过抑制NF-Kb通路起到抗炎和抗凋亡作用
<正>目的过度表达的炎症和凋亡促进了缺血性脑梗死的损伤,Nulear factor-kappa B被认为是损伤过程中的关键因子。研究已表明骨髓间充质细胞起到脑保护作用。本实验目的是阐明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脑保护作...
顾乃兵田晔狄政莉常明则刘志勤
文献传递
多系统萎缩26例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狄政莉田晔李安泰绕春光王新来梁画荻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
超早期脑梗死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rt-PA50mg,90min内静脉滴入;两组次日均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4100U),每12h腹部皮下注射1次,连续7d;对照组应用706代血浆500ml加活血化淤中药,1次/d,连用8d。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死亡病例。结论:超早期脑梗死(发病3h内),静脉溶栓有效,且比较安全。
饶春光狄政莉田晔梁画荻张琳雷辉陈慧玲
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n=8):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葛根素预处理24h 100mg组、葛根素预处理24h 200mg组和葛根素预处理24h 400mg组,其中葛根素预处理24h组于脑缺血前24h给予相应剂量葛根素腹腔注射行单次预处理,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min,再灌注24h后,测定缺血侧海马线粒体内游离MDA、SOD、Na+-K+-ATP酶及Ca2+-ATP酶活性。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葛根素预处理-24 h100mg组、葛根素预处理-24h 200mg组及葛根素预处理-24h 400mg组大鼠脑线粒体内MDA含量明显下降,SOD、Na+-K+-ATPase、Ca2+-ATPase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在葛根素预处理3个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具有非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
常明则乔琳吴海琴狄政莉王新来田晔刘志勤毛佳王虎青
关键词:葛根素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