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亚勋
- 作品数:21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 整合性研究:环境社会学最新范式被引量:5
- 2005年
- 整合性研究范式(IntegratedResearchParadigm)是HannahBrenkert等人在2 0 0 4年提出的环境社会学的最新研究范式,他们希望在环境社会学领域里建立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理论框架来指导研究。整合性研究范式的最大特点和最大贡献就是将生物物理层面与社会层面放在一起研究,将个体、社会、环境纳入一个系统研究(将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分为生物物理子系统、宏观社会子系统、微观社会子系统三部分) ,这对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江莹秦亚勋
- 关键词:环境社会学社会子系统研究范式社会层面
-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言语产出后效被引量:3
- 2016年
- 本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受试,采用提取练习范式的两个平行实验,考察双语产出后效。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L2产出能促进L1对译词的回忆,而L1产出则阻碍L2对译词的回忆;受试的L2水平对后效的影响不大。统观两实验及其分析,阻碍与促进效应并存,促进效应中也包含了阻碍效应的成分。这为探讨当前心理语言学界"双语产出中的语言控制"这一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杨雯琴秦亚勋
- 关键词:语言控制后效
- 语用身份与修辞人格的理论渊源及伦理之维被引量:5
- 2019年
- "语用身份"作为当前语用身份研究的核心概念,与西方修辞学经典概念"修辞人格"有着深厚的学理渊源。一方面,语用身份与修辞人格均以言说效果为导向,都是话语主体通过特定话语策略在互动中构筑起的有利于实现说服目标的即时性身份,且均意识到诉诸情感对于诱发说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二者学科基础认定相异,后者可对前者构成理论补足。同时,语用身份伦理视角的开启也与修辞人格天然的伦理之维形成契合。修辞人格研究中对于言说者与受众在具体实践中应分别承担何种修辞责任、前者应作出何种满足后者"确定性"期待的"情境化判断"有着深入讨论,可望为尚待开启的语用身份伦理考察提供借鉴。本文最后简要展望了有待纳入未来语用身份与修辞人格界面研究议程的若干重要理论议题。
- 秦亚勋姚晓东
- 关键词:修辞人格
- 人际信任修复的认知-情感统合观被引量:7
- 2019年
- 交往主体之间的信任修复,一方面取决于信任方对违反信任行为的归因分析和对被信任方可信性的认知分析,另一方面也与违反者如何管理负面行为所致的情感因素有关。结合真实文本语料,本文考察交往主体如何借助语用身份建构策略及其语言表征,达到修复信任的目的。研究发现,单一的认知维度分析未能呈现信任修复过程的整体图景;作为信任修复策略的重要维度,情感管理有助于消除信任方的不快情感,为信任关系修复提供基础。这一认知-情感统合观视角下的信任修复研究在揭示信任关系运作过程的同时,兼顾信任双方的行为,可为人际语用学的关系研究提供参照。
- 姚晓东秦亚勋
- 关键词:信任修复情感管理
- 普遍语用学和语用-辨证理论的学理渊源及观念误植
- 2022年
- 普遍语用学和语用-辨证理论是当代语用学和西方修辞学共同认领的两个重要理论范式。在继承言语行为理论施为性内核的基础上,前者重构了言语行为的普遍规范,后者则聚焦作为言语行为复合体的论辩,形成了各自的理论特色。然而,二者皆因未能摆脱现代主义观念的束缚而存在核心观念的误植。这体现在它们一方面选取无法排除现实变量干预的“论辩”这一人文主义修辞路径,另一方面却不约而同地以科学主义色彩的“信服”作为言语行为取效的根本遵循。本文尝试借鉴当代人文主义话语思想,基于“说服”对“信服”的理论收编,纠偏两大范式,认为二者应摒弃纯粹理性的信服程序,转向关注突显情感协同效应的“合理性说服”这一言后效力。
- 秦亚勋陈新仁
- 关键词:普遍语用学信服说服
- 语境化能力:语用学与修辞学的契合点被引量:5
- 2017年
- 虽为修辞发明和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境化能力却并未得到语用学界应有的重视,这与语用学和修辞学之间少有沟通交流不无关联,也和二者基本预设的差异性相关。基于对语用语境和修辞情势概念的梳理分析,本研究对语境化能力作出如下界定:基于交际目的与特定受众,说话人征用符号资源进行语境建构,为后续行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造势铺垫,进而促进交际意图的实现。研究发现,这一语用能力体现在语言、副语言与行动三个层面,既是一种语用实践能力,也是交际者修辞能力的表征;语境化这一语用行为具有实践功能,在反映话语主体意图、修辞意识的同时实施行事和取效功能。
- 姚晓东秦亚勋
- 关键词:语用语境
- 从“语用-辩证学派”看现代论辩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渊源被引量:4
- 2020年
- 凡·埃默伦认为,论辩理论集描述性与规范性于一体,糅合多学科乃至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因而构成了一个混杂性学科。现代论辩学家或借助于侧重论辩合理性的辩证,或借助于关注论辩有效性的修辞,为论辩这一学科注入了新内涵。而要把握上述两个视角,则应参照亚里士多德的相关看法。用亚氏的话说,二者是两种"对应的艺术"。然而,它们的这一关系却未能在现代论辩理论中得到沿承。考虑到这一点关乎论辩理论能否完备周延,埃默伦借助"机变"概念对"语用-辩证"学说进行了拓展,从而重新确立了辩证与修辞作为两种"对应艺术"的关系。
- 弗朗斯·H.凡·埃默伦秦亚勋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辩证有效性修辞
- 语用学理论构筑中的理性思想及其反拨效应被引量:9
- 2012年
- 理性主体假设是语用学的默认前提,在其理论构筑中从未缺席,也有着不同体现。梳理和挖掘二者关系对认识和评价语用学理论具有积极的反拨效应,为重新审视语用原则、深化对交际主体的认识提供新的参照视角。对比分析经典语用学与新/后格莱斯语用学中的理性概念后显示:研究者的视角差异会导致其关注焦点的相应变化;理性假设在"出身背景"不同的语用学理论派别中的内涵与约束力不同,因而学界对各派理论成败得失的评价也应有所区别。
- 姚晓东秦亚勋
- 关键词:反拨效应
- 现代西方修辞视角下的钱钟书
-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比较文化学者,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海内外学术界一致对其作出了“学贯中西”的评价。然而,迄今为止,深入探讨钱钟书与现代西方修辞学之间深厚渊源的研究尚付阙如。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以跨文化...
- 秦亚勋
- 关键词:修辞论辩契合受众
- 国内广告语用学研究中的西方修辞被引量:1
- 2015年
- 国内广告语用学研究已经取得不少阶段性成果。部分研究因种种原因将广告的生效错误地解读为受众自动实现自我说服的过程。这一误区在其他一些研究中则得到有效避免。事实上,多位语用学界重要学者均认识到广告在对受众进行说服的过程中所必然遭遇的抵制或阻抗,并主张将诉诸情感作为重要实现手段。对受众的有效"说服"以及受众在实际上遵循的"不合作原则"历来是西方修辞的基础观念设定。广告语用学研究的理论趋势与西方修辞相关核心思想的不期而遇,呼唤着两个学科"合作性竞争"局面的打开。
- 秦亚勋杨雯琴
- 关键词:广告语用学西方修辞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