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叙扬

作品数:27 被引量:386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液
  • 8篇血液透析
  • 6篇肾脏
  • 4篇血浆
  • 4篇血浆置换
  • 4篇透析患者
  • 3篇血液透析患者
  • 3篇肾小管
  • 3篇肾小管上皮
  • 3篇肾小管上皮细...
  • 3篇肾小球
  • 3篇肾脏病
  • 3篇维持性
  • 3篇维持性血液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3篇细胞
  • 3篇小管
  • 3篇小管上皮细胞
  • 3篇慢性
  • 2篇单重血浆置换

机构

  • 27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河北省民政总...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市垂杨柳...
  • 1篇北京市第二医...
  • 1篇北京市广外医...

作者

  • 27篇程叙扬
  • 12篇左力
  • 6篇金其庄
  • 5篇王梅
  • 5篇于重燕
  • 4篇李晓玫
  • 4篇赵明辉
  • 3篇王海燕
  • 3篇刘莉
  • 3篇鲍云飞
  • 2篇徐丰博
  • 2篇殷培
  • 2篇李冀军
  • 2篇蔡砺
  • 2篇许戎
  • 2篇王琰
  • 2篇郑茜子
  • 2篇吴华
  • 2篇贾晓玉
  • 2篇刘惠兰

传媒

  • 11篇中国血液净化
  • 6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国外医学(泌...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现代护理(上...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中的作用被引量:43
2002年
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决定各种肾脏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和损伤反应可进一步加重肾间质病变。疾病状态时在缺氧、蛋白尿及多种炎症 /细胞因子作用下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活化、增殖 ,并分泌多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血管活性因子进入肾间质 ,加重肾间质的炎症和纤维化进程。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除了发生坏死或凋亡外 ,还可能发生表型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进入间质 ,直接参与肾间质纤维化。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损伤后的反应是加重肾间质炎症。
程叙扬李晓玫王海燕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慢性肾脏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间质损伤
口服维生素C对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口服维生素C对炎症指标的影响,了解维生素C与MHD患者体内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病情稳定的MHD患者,入选标准:①未服用维生素C或服用维生素C不超过2周;②年龄20~80岁,病情稳定,规律透析大于3个月;③Kt/V>1.2。排除标准:①急性炎症;②活动性自身免疫病、肝炎、肿瘤及血液病;③妊娠;④HIV阳性。共入选76例(男性26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0.3±13.4)岁,透析龄(63.3±42.4)月。其中服用维生素C者(治疗组)42例,未服用者(对照组)34例,观察时间为6~8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红蛋白、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炎症相关指标的变化。血浆维生素C浓度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组hs-CRP明显降低(P<0.05),而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明显升高(均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无明显变化,而hs-CRP有升高趋势(P=0.048)。观察结束时,治疗组血浆前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MHD患者补充维生素C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体内炎症指标。
戴珊珊张坤英程叙扬刘莉曹丽云左力
关键词:血液透析炎症维生素C
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在单重血浆置换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探讨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单重血浆置换的枸橼酸钠抗凝参考方案。选择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就诊并接受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单重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3例次,根据枸橼酸钠抗凝的方式分为A组(n=9)和B组(n=10),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无一例因滤器跨膜压(TMP)达到上限或动静脉小壶凝血而提前终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B组患者体内离子钙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且更接近正常目标值,提示B组方案更为安全有效。本研究结果提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方案简便易行,抗凝效果理想,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可保证单重血浆置换安全有效地进行。
吴道诩贾晓玉谭颖于重燕程叙扬金其庄
关键词:血浆置换低钙血症枸橼酸钠凝血
活性炭联合大黄类制剂协助控制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评价活性炭联合大黄类制剂对常规治疗控制不良的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试验设计为多中心前瞻性自身交叉对照试验。选择稳定的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并存在常规治疗方法不能控制的高磷血症。所有患者维持原有的饮食习惯和基础治疗不变,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爱西特1.5g与三餐同服,肾衰宁胶囊4粒每日3次,根据腹泻和便秘情况调整肾衰宁剂量。治疗1月后交叉,再观察1月。评价治疗是否可降低血清磷水平,以及治疗对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影响。将治疗期前后的生化指标的变化量与对照期前后的生化指标变化量进行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结果共入选50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腹膜透析患者15例,平均年龄(56±13)岁,平均透析龄(4.9±3.1)年。1例失访、1例入选后用药前出现腹泻、1例饮食极不稳定,没有纳入最终数据分析。治疗可降低血清磷(0.35±0.67)mmol/L(P=0.0010),其中36.2%患者的血清磷水平降低到小于1.78mmol/L,没有发现药物治疗对钙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治疗过程中出现3例腹泻和3例便秘,经调整肾衰宁胶囊剂量全部缓解。结论活性炭联合大黄类制剂可协助治疗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为高磷血症的控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由于本研究观察时间短且样本量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该治疗方案的长期益处和风险。
程叙扬蔡美顺崔太根何莲白霞凤吴雷云董捷王宓刘婧朱宁郭伟亚乔松赵慧萍许戎左力王梅
关键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高磷血症活性炭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136例维持性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6个月。试验0、3、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白蛋白水平,进行食欲评分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结果对全部入选者的白蛋白水平无影响;升高了白蛋白低于25%分位患者的白蛋白,在0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36.4±3.1)g/L、(39.9±3.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006)。高通量透析6个月后食欲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49)。SGA在试验3个月及6个月均较0个月有显著升高(P<0.05),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营养基线水平较低的患者营养状况有改善作用。
徐丰博刘惠兰左力吴华李冀军蔡砺汤天清殷培程叙扬鲍云飞
关键词:高通量透析营养状况
原发性淀粉样变并发右髂总动脉栓塞一例
2003年
孙鲁英程叙扬李国龙王梅
关键词:原发性淀粉样变并发症病例报告
血浆置换治疗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效率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血浆置换治疗是清除循环中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分析了血浆置换治疗清除循环中抗体的效率、影响因素、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9~2015年确诊抗GBM病且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60例。血浆置换采用单重或双重置换,置换液采取5%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计算血浆置换前后抗体下降的百分比,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结果 (1)血浆置换疗程结束后,有33/60例(55%)患者循环中的抗GBM抗体转阴,27/60例(45%)患者抗体未转阴、但抗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抗体未转阴的患者,治疗前的抗体水平更高(123.00比200.00 RU/ml,Z=-3.976,P<0.001)、联合激素冲击治疗的比例更低(30.80%比61.70%,χ~2=3.937,P=0.047)。抗体水平是决定血浆置换治疗后抗体能否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OR 7.727,95%CI 1.911~31.240,P=0.004)。(2)本研究的60例患者均存活,有38例(63.3%)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这些患者诊断时的血肌酐(Z=-2.454,P<0.001)和抗GBM抗体的水平(Z=-2.089,P=0.037),少尿/无尿的比例(χ~2=6.334,P=0.012),均显著高于非ESRD患者,且血浆置换后抗体转阴的比例更低(χ~2=6.962,P=0.008)。2组患者接受血浆置换的次数(Z=-1.534,P=0.125)没有显著差异。诊断时的血肌酐水平(>600μmol/L)是患者最终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24,95%CI 2.332~81.939,P=0.004)。结论血浆置换可以有效清除循环中的抗GBM抗体,抗体能否转阴主要取决于诊断时的抗体水平。血浆置换的次数与肾脏预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诊断时血肌酐的水平是患者最终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
贾晓玉刘丽萍崔昭程叙扬于重燕金其庄赵明辉
关键词: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血浆置换
不典型膜性肾病的治疗反应和肾脏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不典型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特征、治疗效果及肾脏预后,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治疗和随访的不典型MN和同期原发性MN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实验室指标、治疗反应及肾脏预后的差异。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患者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原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比较PLA2R相关MN组与非PLA2R相关MN组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不典型MN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主要随访终点事件为肾功能不全,定义为终末期肾病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值下降>30%且<60 ml·min^(-1)·(1.73 m2)-1。结果65例不典型MN患者入选本研究。与原发性MN组(n=324)相比,不典型MN组患者年龄较小(Z=-4.229,P<0.001),合并血尿比例(χ^(2)=5.555,P=0.018)、24 h尿蛋白量(Z=2.228,P=0.026)较高,eGFR较低(t=-5.108,P<0.001);肾组织IgG4沉积阳性比例较低(χ^(2)=8.081,P=0.004),IgA(χ^(2)=16.969,P<0.001)、IgM(χ^(2)=9.281,P=0.002)沉积阳性比例较高。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血白蛋白、抗PLA2R抗体阳性比例、抗PLA2R抗体水平、肾脏C3/C1q沉积阳性比例等项目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典型MN组患者接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49.3%比57.1%)、钙调磷酸酶抑制剂(27.7%比19.1%)、环磷酰胺(21.5%比23.8%)治疗的比例与原发性MN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临床缓解率(80.0%比77.2%)、部分缓解率(44.6%比44.1%)、完全缓解率(35.4%比33.1%)、自发缓解率(36.9%比42.6%)、环磷酰胺治疗缓解率(85.7%比81.8%)、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缓解率(88.9%比79.0%)、复发率(30.8%比26.8%)等项目上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
范晓艳张潇丹崔昭张宜苗王芳王鑫程叙扬孟立强刘刚王素霞赵明辉
关键词:预后
微小病变患者尿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3
2002年
目的 探讨尿蛋白对肾小管损伤的途径及加重肾脏病变的相关机制。方法 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尿液中的总蛋白成分。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合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RT、PCR检测细胞TGF-βmRNA表达,间接竞争ELISA检测细胞上清的纤连蛋白(FN)水平。结果(1)提取的尿蛋白主要成分为白蛋白、转铁蛋白和IgG,分别是84.5%、8.0%和1.2%。(2)0.2~10mg/ml浓度的尿蛋白能刺激HK-2细胞增殖,为对照组的3.33~8.59倍(P<0.01~0.001)。(3)在0.5~5mg/ml浓度的尿蛋白作用下,HK-2细胞分泌FN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5mg/ml时的作用最强,为对照组的(2.908±0.544)倍。(4)尿蛋白还诱导HK-2细胞合成MCP-1、α-SMA蛋白及上调表达TGF-β mRNA,当浓度为5~10 mg/ml时其作用最强。(5)TGF-β1中和抗体在浓度为1~2μg/ml时可部分阻断尿蛋白(5mg/ml)对HK-2细胞FN分泌和MCP-1蛋白合成的刺激作用。结论 人类微小病变来源的尿蛋白可刺激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炎症趋化因子,诱导肾小管细胞发生以α-SMA为标志物的表型转化。这一效应部分通过TGF-β1的介导作用。这可?
程叙扬李晓玫唐嘉薇王海燕
关键词:蛋白尿肾小管表型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恶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的恶性高血压(MHT)的临床特点及其对肾脏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1990~2002年4月收治的肾脏病伴发MH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用多元回归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符合诊断的共38例,男女比例3.75∶1;平均年龄(29.5±7.7)岁,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病因以IgA肾病最多见。这组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75.7%,长期治疗率13.5%,控制率5.4%。其中6例发生急性肾衰竭,16例发生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13例为慢性肾衰竭,3例肾功能正常。经过积极抗高血压治疗后,41.7%患者肾功能好转,需透析者中20%脱离透析。1年肾存活率55%。高血压家族史、最高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以及肾脏慢性病变积分是影响短期肾功能好转的不良指标。最高血肌酐水平和肾脏慢性病变积分是决定1年肾脏存活的重要指标。结论在年轻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发生MHT并不少见,严重影响肾脏预后。经过积极降压治疗部分患者可好转。最高血肌酐水平和肾脏慢性病变积分是决定1年肾脏存活的重要指标。肾性高血压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低可能是这组患者容易发生MHT并导致肾功能快速恶化的重要原因。
程叙扬赵明辉李晓玫刘玉春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恶性高血压降压治疗MH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