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位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咸宁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磷脂酶A2抑制剂对急性胰腺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应用磷脂酶A2(PLA2)抑制剂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O组)、SAP组、PLA2抑制剂治疗组(抑制剂组)。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SAP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30m in腹腔注射PLA2抑制剂S5920/LY315920Na(0.5mg/100g)。各组于术后12h点处死大鼠,观察胰腺和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淀粉酶(AMY)、血清和肠黏膜组织中sPLA2活性的变化,RT-PCR法检测肠黏膜组织sPLA2 mRNA表达。结果SAP组胰腺和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血清AMY水平、IL-1β含量、血清和肠组织sPLA2活性、sPLA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O组(P<0.05)。PLA2抑制剂治疗组胰腺和肠黏膜组织病理损害程度较轻,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SAP组(P<0.05),但仍高于SO组(P<0.05)。结论PLA2抑制剂可通过降低血清IL-1β、抑制sPLA2 mRNA表达和下调血清及肠组织PLA2的活性等减轻SAP大鼠肠黏膜损伤。
- 程正位郑芳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磷脂酶A2抑制剂肠黏膜损伤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水浸-束缚法建立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应激模型组和丹参治疗组。检测3组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结果应激模型组大鼠UI值和胃液总酸度增大,同时胃液胃蛋白酶活性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升高;而应激前预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则减轻了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UI值和胃液总酸度减小,胃液胃蛋白酶活性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降低。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抗大鼠水浸-束缚冷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有关。
- 程正位熊建光吴娟
-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复方丹参注射液胃酸胃蛋白酶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表达的研究
-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terative colitis,UC)患者外周血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数量、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以及 Foxp3基因的表达,分析它们在 UC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 UC 患者及健...
- 程正位周雪敏何小飞熊建光
- 文献传递
-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与胆囊壁厚度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胆囊壁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ALT值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ALT值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腹部B超检查,测定其胆囊壁厚度。结果98例患者在ALT高峰期有76.23%出现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经治疗后ALT值恢复正常时,仅有2.04%患者胆囊壁增厚。ALT高峰期患者胆囊壁厚度与ALT恢复后患者及健康检查者胆囊壁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血清ALT水平与胆囊壁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 吴娟熊建光程正位
- 关键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B超检查胆囊壁增厚
- 氟西汀治疗32例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近期疗效。方法按照罗马Ⅲ标准选择32例难治性腹泻型IBS患者,采用自身对照临床试验,给予氟西汀20mg/d,疗程12周,治疗过程中评定患者IBS主要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消化道主要症状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指标呈逐周下降,按意图治疗(ITT)和方案分析(PP),治愈率分别为50.0%和51.6%,总有效率为分别96.8%和100.0%。结论心理因素在I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氟西汀可显著改善难治性IBS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及精神状态。
- 程正位熊建光刘启胜王柳青吴娟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抗抑郁药氟西汀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免疫平衡的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CD4+IL-17+T细胞)与Treg细胞(CD4^+CD25^+T细胞)数量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UC患者(UC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肝素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分别以PE-CD4与FTTC—CD25单抗,PE-CD4与FITC—IL-17的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的百分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TGF—β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升高,Treg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下降,Th17/Treg比值升高(P〈0.05),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升高、TGF-β1降低,并且IL-17/TGF-β1比值升高。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h17/Treg细胞数量与免疫平衡状态发生改变,T淋巴细胞耐受机制的破坏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有关。
- 程正位郑芳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TH17/TREG细胞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以及Foxp3基因的表达,分析它们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UC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PE标记的抗CD4单抗,FITC标记的抗CD25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UC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水平,RT-PCR检测T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患者外周血CD4+T、CD25+T细胞百分率作及CD4+CD25+T/CD4+T均显著下降(P均<0.05),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T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UC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功能状态发生改变,T细胞耐受机制的破坏可能与UC的疾病活动状态和发病机制有关。
- 程正位陈婷周雪敏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FOXP3基因
- 血管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胆道大出血5例分析
- 2006年
- 程正位
- 关键词:胆道大出血栓塞治疗血管造影诊断肝胆手术后动脉造影诊断大出血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