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雪红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输血
  • 2篇凝血
  • 2篇聚体
  • 2篇二聚体
  • 2篇癌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血浆
  • 1篇血浆D-二聚...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回输
  • 1篇亚群
  • 1篇亚群比例
  • 1篇异体
  • 1篇异体输血
  • 1篇预后相关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原发性肝癌患...

机构

  • 6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纪雪红
  • 4篇宋波
  • 4篇刘晓芬
  • 1篇韦爱芬
  • 1篇陈春晓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量输血患者及时检测凝血四项与及时输注血浆的意义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需输血的2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需要少量输血的134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需要大量输血的15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在输血前及输血后的1、3、5d对凝血四项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状况。结果输血前,两组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后第1天,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较输血前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降低,与输血前相比凝血四项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后第3、5天PT、APTT、TT、FIB逐渐恢复至输血前。对照组输血前及输血后1、3、5d凝血四项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量输血后第1天凝血四项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后第3、5天凝血四项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可使凝血功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及时监测凝血四项、适当的输注一定比例的血浆,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避免出血,提高输血的疗效。
纪雪红
关键词:输血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
颅脑手术治疗患者术中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输血对其临床疗效影响及感染研究被引量:30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颅脑手术治疗患者术中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输血对其临床疗效及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颅脑手术治疗患者120例,根据术中输血血液来源不同将患者分为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各6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自体血液回输量、异体血液输注量、血液输入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4、8d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相关血液指标,术前、术后1、7d检测炎性因子相关指标,术后观察两组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相关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自体输血组术后1、4、8d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值均显著高于异体输血组(P<0.05);两组术后1、4、8d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前白介素-6、干扰素-γ检测值无显著差异;自体输血组术后1、6d白介素-6和干扰素-γ检测值显著高于异体输血组(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及感染情况比较,自体输血组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异体输血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手术术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处理并回输后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无抑制作用,红细胞形态好,携氧能力高,对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纪雪红韦爱芬刘晓芬宋波陈春晓
关键词:颅脑手术自体血液回输异体输血临床疗效
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时联合检测CRP及D-D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时联合检测CRP及D-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其中合并DIC者20例作为AL合并DIC组,其余32例作为AL组,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3组入选者CRP及D-D检测结果。结果:AL合并DIC组患者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AL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L组患者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RP<10 mg/L组患者D-D水平和合并DIC率均明显低于CRP 10-100和CRP>100 mg/L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RP10-100 mg/L组患者D-D水平和合并DIC率均明显低于CRP>100 mg/L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治疗后CRP、D-D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L合并DIC组患者治疗后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AL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CRP和D-D联合检测对AL及AL合并DIC的诊断和鉴别有较高参考价值,在评估AL治疗效果中也有重要作用。
纪雪红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C反应蛋白D二聚体
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取97例肺癌患者和70例健康查体人员的静脉血,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97例肺癌患者78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80.41%,对照组均呈阴性反应,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TNM分期D-二聚体检测结果,Ⅲ期56例中51例呈阳性反应,Ⅳ期31例全部呈阳性反应,二者与Ⅱ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伴有转移者占78.14%,均呈阳性反应。结论肺癌患者具有凝血活性亢进和继发纤溶亢进。按TNM分期,D-二聚体随病情加重而升高,与预后显著相关。该方法迅速、简便、敏感性高,可作为肺癌辅助诊断与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诊断标准。
纪雪红占伟海宋波刘晓芬
关键词:肺癌D-二聚体预后
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而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介入治疗对肝癌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我们对比观察了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为肝癌介入治疗过程中的辅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刘晓芬宋波纪雪红
关键词:外周血T细胞亚群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细胞免疫状态晚期肝癌患者
脂肪因子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2年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有研究显示肥胖可能与其发病有关,尤其是与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和预后相关,但具体机制不明。近年的研究显示,脂肪组织是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瘦素、脂联素、
刘晓芬宋波纪雪红
关键词:发病风险乳腺癌脂肪因子内分泌器官妇女健康预后相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