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广圣 作品数:91 被引量:7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一般工业技术 电气工程 理学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快淬磁各向异性SmCo_5的结构和磁性 被引量:5 2002年 采用熔体快淬法 ,在不同辊速条件下制得 Sm Co5合金条带。通过 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手段对其结构和磁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快淬带主要由 Ca Cu5结构的 Sm Co5相组成 ,在低辊速 (v=5 m/ s)条件下制得的快淬带经 90 0℃ / 2 h退火后 ,能获得高磁性能 :Mr=0 .91T,Mr/ Ms=0 .9,i Hc=12 96 k A/ m,(B· H) max=145 .6 k J/ m3 。 罗广圣 罗根香 阎阿儒关键词:磁各向异性 SMCO5 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材料 CMH模型中部分参数对磁滞回线形状影响的研究 2002年 研究了Complete Moving Hysteresis模型计算公式中部分参数对磁滞回线形状的影响 ,发现饱和磁化强度Ms 和移动参数α对回线形状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参量γ的影响却是明显的 ,随着γ值的增加 ,回线的斜率增加 。 罗广圣 葛海 王晶 阴津华 张宏伟关键词:饱和磁化强度 斜度 Ni-Zn铁氧体的结构和电磁性能的Nd^(3+)掺杂效应 2013年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Ni0.5Zn0.5Nd x Fe2-x O4铁氧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阻抗分析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电磁性能进行表征,讨论了Ni0.5Zn0.5Nd x Fe2-x O4(x=0.002~0.010)铁氧体的结构和电磁性能。结果表明:Nd3+掺杂量x>0.008时,样品中出现了杂相NdFeO3;随着Nd3+掺杂量的增加,晶格常数呈现先增大后不变,而密度、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x=0.008时出现最大值),但饱和磁化强度呈现逐渐减小(x=0.010时有最小值71.22 emu/g);并且所有样品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均出现峰值,表现异常的介电行为。 罗广圣 姜贵文 李建德 李瑞林关键词:介电性能 饱和磁化强度 Nd(Fe_(1-x)Co_x)_(10)V_2的Mssbauer谱 被引量:1 2001年 通过X射线衍射、磁测量和M ssbauer谱等测试方法研究了Nd(Fe1-xCox) 10 V2 的结构和磁性。结果表明 :Nd(Fe1-xCox) 10 V2 (x =0 ,0 .0 5 ,0 .1,0 .15 ,0 .2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均为ThMn12 型结构 ;随着Co含量增大 ,晶格常数将单调减少 ,居里温度Tc 呈单调增大 ,饱和磁化强度Ms 逐渐增加。Co部分取代Nd(Fe1-xCox) 10 V2 中的Fe原子 ,将择优占据 8i铁晶位。 罗广圣 曾贻伟关键词:居里温度 饱和磁化强度 穆斯堡尔谱 永磁材料 金属间化物(Sm_(1-x)Y_x)_2Fe_(17)N_y中N原子占位的点电 1995年 通过穆斯堡尔谱等手段研究赝三元金属间化物(Sm1-xYx)2Fe17Ny中的N原子占位机闭,并通过点电荷模型对N原子的占泣机制进行理论解释。由试验结果和点电荷模型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N原子占据9e(6h)和18g(3b)两个间隙品位;2)N原子的双重占位与自旋磁结构密切相关,是单轴各向异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罗广圣 贺伦燕 曾贻伟 杨伏明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 Nd、Mn离子掺杂对铁氧体LaFeO_3的结构和性能影响 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Fe1-xMnxO3(x=0,0.1,0.2,0.3,0.4,0.5)和La1-xNdxFeO3(x=0.2,0.4,0.6,0.8,1.0)2个系列样品,分别研究了Mn离子部分替代Fe位掺杂、Nd离子部分替代La位掺杂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d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样品的晶格参数和晶胞体积均呈减小的趋势,随着Mn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样品的晶格参数和晶胞体积均有所增加。Mn离子掺杂使样品的居里温度呈现升高趋势,而Nd离子的掺杂使样品的居里温度呈现降低趋势。 李建德 罗广圣 姜贵文 李文善 周正有关键词:离子掺杂 晶体结构 居里温度 超磁致伸缩合金材料(Tb,Dy)Fe_2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区域定向凝固方法制备<110>取向的TbDyFe超磁致伸缩合金,用管式氩气保护进行了热处理方面的工作,全面研究热处理条件的变化对(Tb,Dy)Fe2超磁致伸缩合金的超磁致伸缩性能以及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使磁致伸缩性能可以得到较大提高,富稀土相的球化和晶粒吞并长大,减小了磁化过程中90°磁畴转动的阻力,这是高温热处理提高磁致伸缩性能的根本原因。运用多参数磁测量系统测试了材料的磁致伸缩系数λ、磁感应强度B、动态磁致伸缩系数d33、增量磁导率μ33和磁机电耦合系数k33,研究了磁特性随磁场H的变化规律。 罗广圣 周正有 辛勇 雷宇关键词:TBDYFE合金 超磁致伸缩 金属间化合物Tb(Fe_(1-x)Ni_x)_(11.3)Nb_(0.7)的结构和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05年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对化合物Tb(Fe1-xN ix)11.3Nb0.7的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间化合物Tb(Fe1-xN ix)11.3Nb0.7(x=0,0.05,0.10,0.15,0.20,0.25)的结构均为ThMn12型结构,并且随N i含量x的增大,Tb(Fe1-xN ix)11.3Nb0.7金属间化合物的晶格常数a,c和单胞体积V均呈减少趋势,居里温度TC呈单调上升趋势.当x>0.15时,Tb(Fe1-xN ix)11.3Nb0.7金属间化合物中的杂质相明显呈现出来. 罗广圣 李小怡 辛勇关键词:居里温度 磁性能 Mn-Zn铁氧体制备的工艺及其结构研究 被引量:3 2009年 以氧化锌、硫酸锰、硝酸铁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锰锌铁氧体前驱体粉末,并与以三氧化二铁、氧化锌和二氧化锰为主要原料的氧化物法前驱体粉末同时通过传统氧化物固相烧结工艺制备锰锌铁氧体。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及分析表明:烧结后的样品形成了很好的尖晶石型结构铁氧体。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在1 250℃下烧结4 h时晶粒最为细小均匀,且密度和居里温度达到最大,在1 280℃下烧结4 h时固相反应最完全。传统氧化物方法制备的样品在1 220℃时烧结4 h时固相反应最完全。共沉淀法和氧化物法制备的样品晶胞体积均比理论值有所膨胀,在1 250℃时,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最小。 罗广圣 李建德 周正有 姜贵文 李文善关键词:化学共沉淀法 氧化物法 居里温度 晶体结构 稀土空位锰氧化物(La_((1-x-y))Y_y)_(2/3)Ca_(1/3)MnO_3的磁热效应 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La(1-x)2/3Ca1/3MnO3(x=0.0,0.04)和(La0.7Y0.3)2/3Ca1/3MnO3系列样品,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磁化强度—磁场曲线,计算样品的磁熵变,研究La空位掺杂和Y3+离子掺杂对磁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a空位掺杂(x=0.04)的样品在居里温度附近磁熵变最大值为6.22 J/(kg.K),这比La2/3Ca1/3MnO3磁熵变最大值(6.26 J/(kg.K))稍有降低;而Y3+离子掺杂的样品在温度60 K时和磁场强度2 T下,其磁熵变最大值为0.568 J/(kg.K),并且磁熵变随温度变化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这表明(La0.7Y0.3)2/3Ca1/3MnO3可以作为一定温区的磁致冷材料。 罗广圣 李小怡 周正有 刘光华 熊惟皓 吴小山关键词:磁热效应 磁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