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栋燊
- 作品数:22 被引量:96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生态文明消费观及其模式的构建——对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正确认识
- 2010年
- 凯恩斯消费理论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凯恩斯的刺激消费政策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凯恩斯的刺激消费政策是以大量闲置资源为前提条件,对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不正确理解会形成不可持续的消费观念及模式,必然造成资源的不可持续.凯恩斯消费理论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在对传统消费观和生态文明消费观比较的基础上,分析生态文明消费观发展的动因,认为生态文明消费观对促进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和谐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提出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的对策建议.
- 罗栋燊
- 关键词:生态文明消费观消费文化
- 生态脆弱区生态文明消费观及其模式的构建--以长汀为例
-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关键环节,不仅与生产、分配、流通紧密相联,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人口、资源、环境的状况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文章比较了传统消费模式和生态文明消费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了生态脆弱典型区域长汀发展生...
- 罗栋燊兰明慧林彤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脆弱区
- 文献传递
- 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28
- 2022年
- 文章考察了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的碳减排效应,分析了城镇化影响消费结构升级进而影响碳排放的理论机制,构建了STIRPA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并以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二者对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影响;城镇化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城镇化初期促进了碳排放,而后期促进了碳减排;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消费结构升级能够显著影响碳排放。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中部地区,消费结构升级能够显著促进碳减排,东部地区碳减排效果略好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消费结构升级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不显著;消费结构升级主要通过扩大非物质消费和扩大服务业占比两个路径对碳减排产生促进作用。
- 罗栋燊沈维萍胡雷
- 关键词: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碳排放
- 废纸进口管理措施的经济影响评估被引量:7
- 2019年
- 废纸进口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本文在梳理我国废纸进口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我国2009-2018年10年间废纸进口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并从三种情景的角度,分析了废纸进口管理措施对我国经济及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产量、产值、利润及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减少1吨废纸进口,将会影响到0.8吨的产量、1.81万元的产值、0.067万元的利润以及0.009个就业岗位。总体来看,禁止废纸进口呈现的是对经济影响不断下降、环境收益不断上升的态势,在长期和总体上对经济及社会呈现正面的影响。最后本文从严格实行废纸进口管理措施、削减废纸进口额度、构建废纸回收利用体系及其标准体系、加强环保监管以及增加木浆进口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 罗栋燊潘家华
- 关键词:废纸进口管理
-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福州市进城农民工多维贫困特征研究
- 2024年
- 基于福州市进城农民工的385份调研问卷,借助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福州市进城农民工进行了多维贫困测度与分解,并分析了不同居住区农民工多维贫困状况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福州市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状况有待改善,多维贫困发生率为63.12%。其中住房拥挤现象最为突出,养老保障参保率有待提高,城市社会融合度有待加强。不同居住区的农民工多维贫困特征存在空间异质性。聚居在城中村的农民工多维贫困程度最高,其次为城郊地区和内城居住区。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城市贫困治理的系列政策建议。
- 何秀罗栋燊王成超
- 关键词:农民工多维贫困空间异质性
- 生态文明研究综述被引量:8
- 2012年
- 就生态文明的内涵、特点及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在分析国内生态文明实践的基础上从建立生态型政府、发展生态文明经济、探索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兰明慧廖福霖罗栋燊
- 关键词:生态文明
- 内蒙古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对策研究
- 2016年
- 介绍了内蒙古能源利用状况,对内蒙古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的路径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内蒙古能源就地转化的对策。
- 罗栋燊
- 关键词:煤炭
- 福州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评价与对策研究
- 城市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区域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当今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推进的进程中,“生态城市”理念已经得到迅速发展。它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城市化模...
- 罗栋燊
-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生态评价城市经济环境经济学
- 文献传递
- 我国可持续城市建设:经验、问题与展望被引量:7
- 2018年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绿色发展、环境友好、公平发展的理念正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指引中国可持续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可持续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历程大致分为可持续城市发展初期实践阶段(1986—2000)、关注转型发展的可持续城市建设阶段(2001—2012)、强调协调发展关注社会公平的可持续城市建设阶段(2012至今)三个阶段。在此期间,我国提出并开展了可持续城市、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韧性城市、卫生城市、海绵城市、循环经济城市等一系列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发展经验。从我国可持续城市发展实践来看,尚存在诸多问题。在多规融合、统筹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推进下,可持续城市实践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和更高效的行政支持。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可持续城市发展方面的实践,无疑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可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作出贡献。
- 王谋康文梅刘君言吕献红张莹罗栋燊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 蚁族城市租住区位规律研究——以福州市为例被引量:14
- 2012年
-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租房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福州市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在三个层面租房区位的选择进行调查。结果认为:作为理性经济人,大学毕业生在在租房区位选择时希望通过最小的成本付出,能实现效用的最大化,而且对不同层面的区位选择表现出不同的区位规律。宏观区位偏好表现为:希望租住在鼓楼区的最多,台江区和仓山区次之,晋安区最少;区位特征及空间规律变现为贴合各区区位优势差异及现居住地"地理惯性"大。中观区位偏好及区位特征表现为:希望租住在距离工作地近的、交通便利的区位。微观区位偏好及区位特征表现为:希望租住在安全的、厕所和洗澡等生活设施完善和房东友好、有熟人在的小区。
- 吴双霞祁新华罗栋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