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燚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肠癌
  • 3篇术后
  • 3篇注射
  • 3篇注射液
  • 3篇细胞
  • 2篇凋亡
  • 2篇蛇葡萄素
  • 2篇细胞株
  • 2篇免疫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调节
  • 1篇蛋白酶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凋亡作用
  • 1篇穴位
  • 1篇炎性
  • 1篇炎性肠梗阻

机构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广州市中医医...

作者

  • 9篇耿燚
  • 6篇杨振淮
  • 2篇李关宁
  • 1篇田立新
  • 1篇杨泽娟
  • 1篇龙云

传媒

  • 2篇广州医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心电图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择期结肠癌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估择期结肠癌手术前无机械性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和有益性。方法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回顾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科结肠癌手术患者42例,常规行机械性肠道准备(MBP);研究组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42例患者不行机械性肠道准备(NMBP),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指标: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吻合口漏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指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开始半流饮食时间及术后第一次大便中益生菌双岐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果两组切口感染率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腹腔脓肿发生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MBP组大于NMBP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开始半流饮食时间比较,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MBP组大于NMBP组。术后比较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MBP组小于NMBP组。结论 NMBP不会升高切口感染率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可以降低腹腔脓肿的发生率。NMBP可以使患者术后更早排气排便,更早进食。NMBP术后对肠道菌群影响小恢复快,利于肠功能恢复。所以,择期结肠癌术前无机械性肠道准备是安全有益的。
耿燚杨振淮李关宁
关键词:结肠癌机械性肠道准备肠功能
吴茱萸封包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体会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中药吴茱萸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吴茱萸封包+常规西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比较腹胀、腹痛、便秘、呕吐等临床表现、腹平片结果;对比分析2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胃液引流量。结果 (1)治疗组治愈率80.8%,高于对照组41.7%,有差异(P<0.01);(2)治疗组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24 h胃液引流量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封包穴位外敷能显著提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
耿燚杨振淮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封包治疗穴位
蛇葡萄素通过Dermcidin蛋白调节肝癌细胞株HepG2侵袭活力及侵袭基因表达的实验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蛇葡萄素(AMP)对肝癌细胞株HepG2侵袭活力及侵袭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后用不同剂量的AMP处理(20、40、60、80μmol/L)、转染Dermcidin的siRNA,测定细胞的迁移能力、侵袭能力以及Dermcidin、侵袭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不同剂量AMP处理后细胞的迁移、侵袭数目及细胞中Dermcid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10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AMP剂量越大,细胞的迁移、侵袭数目及细胞中Dermcidin、MMP2、MMP9、MMP10mRNA水平越低;80μmol/L AMP联合dermcidinsiRNA后,HepG2细胞的迁移、侵袭数目以及细胞内MMP2、MMP9、MMP10mRNA表达水平均增多。结论AMP通过下调Dermcidin蛋白来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的侵袭活力、降低侵袭基因的表达水平。
李关宁杨振淮耿燚
关键词:肝癌蛇葡萄素基质金属蛋白酶
蛇葡萄素对人膀胱癌T_(24)细胞株凋亡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蛇葡萄素对体外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的凋亡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蛇葡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应用MTT的培养检测凋亡率。结果:浓度为80μg/ml、40μg/ml的蛇葡萄素对体外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的凋亡率率明显高于浓度为20μg/ml、10μg/ml的蛇葡萄素。结论:蛇葡萄素可促进体外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凋亡,在一定范围内的浓度达到最大的凋亡率,不会因浓度增加而使凋亡率增加。浓度为80μg/ml、40μg/ml更能有效的促进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的凋亡。
龙云杨泽娟耿燚田立新
关键词:蛇葡萄素膀胱癌
蟾酥注射液保留灌肠对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的观察
结直肠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大约有40万患者死于结直肠癌。随着我国居民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根据中国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2002年的报告,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位...
耿燚
关键词:直肠癌蟾酥注射液保留灌肠术后局部复发远期疗效
文献传递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氟尿嘧啶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凋亡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华蟾素注射液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凋亡抑制。方法实验分四组:空白对照组、单独使用5-Fu组、单独使用华蟾素组、5-Fu联合华蟾素组(5-Fu+华蟾素组),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通过MTT比色法得出,作用24 h,Lovo细胞抑制率:5-Fu+华蟾素组=华蟾素组>5-Fu组>对照组(P>0.05),作用48 h,Lovo细胞抑制率:5-Fu+华蟾素组>华蟾素组>5-Fu组>对照组,(P<0.05),提示5-Fu+华蟾素组对Lovo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但抑制率和时间无明显对应关系(P>0.05)。Annexin V-FITC/PI法根据早、晚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比较,5-Fu+华蟾素组>5-Fu组>华蟾素组>对照组(P<0.05),得出5-Fu+华蟾素组可以加速Lovo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根据G1/S比例,5-Fu+华蟾素组>5-Fu组>华蟾素组>对照组(P<0.05),证明5-Fu+华蟾素组可以更好抑制细胞由G1期向S期转化,减少肿瘤分裂增殖。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5-氟尿嘧啶对大肠癌Lovo细胞有更好地抑制作用,可加速凋亡,且非时间依赖型,但单用华蟾素注射液并没有比传统的5-Fu效果更好。
耿燚邱芳华
关键词:华蟾素注射液5-氟尿嘧啶大肠癌LOVO细胞细胞凋亡
泻热祛毒汤辅助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机制
2024年
目的探讨泻热祛毒汤辅助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机制。方法选取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治疗联合泻热祛毒汤治疗,疗程7 d。治疗前、治疗7 d比较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马歇尔(Marshall)评分。治疗后28 d,统计两组患者生存情况,计算累计生存率。治疗前、治疗7 d检测两组血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二氨氧化酶)、炎症因子(PCT、CRP、IL-6)水平。结果治疗7 d,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以及血清D-乳酸、二氨氧化酶、PCT、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8 d,观察组累计生存率(86.1%vs 75.0%,P<0.05)。结论泻热祛毒汤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有良好疗效,其药理机制与促进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恢复及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陈自强耿燚杨振淮
关键词:胃肠功能障碍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药理机制
艾迪注射液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实验组也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同时加用艾迪注射液50 ml+生理盐水500 ml治疗,共10 d。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T、Th、Ts、Th/Ts)和NK细胞。结果实验组外周血TT、Th、Ts、NK细胞数量及Th/Ts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外周血TT、Th、NK细胞数量及Th/Ts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Ts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化疗后实验组外周血TT、Th、NK细胞数量及Th/Ts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Ts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改善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耿燚杨振淮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大肠癌术后化疗免疫功能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2年
目的分析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1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难以确诊。但组织学上含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的特征,免疫组化检测表达肌源性(Actin)及黑色素瘤抗体(HMB45、melan-A)。结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肿瘤,发病部位不同且组织形态多样,主要依靠病理进行诊断。手术是目前各种PEComas的惟一治疗方法。
李关宁杨振淮耿燚
关键词: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