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国
- 作品数:5 被引量:86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农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小麦纹枯病生防益菌菌株对小麦的促生性被引量:6
- 1999年
- 以平板测定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5 个芽孢杆菌菌株 ( W122, W141, C B1, W445, T0), 分别按液培和土培麦苗的方式测定其对麦苗的促生性。以对小麦有明显促生效应的菌株 W26 作标准对照, 以清水 ( C K) 作空白对照。结果表明, 小麦液培时, 各菌株促生效应各指标的综合评价顺序为 W122> C B1> W141 > W26 > W445> T0> C K; 小麦土培时, 各菌株促生效应各指标的综合评价顺序为 W26> W122> W445> W141> C K> T0。
- 杨大旗刘灼均胡义文李华荣肖建国陈宇吴帮承颜思齐
- 关键词:小麦菌株纹枯病
- 棉花多酚类、黄酮类含量与抗枯萎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1993年
- 本研究测定了抗、感枯萎病棉花品种多酚类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分析了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病条件下,3叶期感病品种的多酚类含量明显高于抗病品种。而黄酮类的含量则相反。在种子接菌条件下,抗病品种86—1多酚类含量急剧上升,至花蕾期含量达1叶期的2.7倍;感病品种鲁棉1号的含量则迅速下降,表明多酚类物质的大量形成是抗病的应激代谢反应。在接菌条件下感病品种黄酮类含量1~3叶期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而抗病品种1叶期含量高,以后迅速下降至5叶期达最低,其后又上升,形成V形低谷,说明大量黄酮类物质降解可能与植保素形成有关。上述两类物质的动态变化与抗病性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 刘发敏刘鸿年肖建国
-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抗病性多酚类黄酮类
- 蜡质芽孢杆菌R_2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被引量:40
- 1993年
- 选用我们从稻株上分离筛选的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R_2号菌株,分别在室内和田间测定其对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的拮抗性和防病效果。在PDBA平板上,R_2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带可达10.9mm宽。在WA平板上可抑制病菌菌核萌发,R_2菌量为4×10~6、2×10~7、2×10~9cfu/ml时,病菌菌核萌发菌丝指数分别较对照降低28.2%、39.7%、56.4%。用菌量为2×10~9cfu/ml的R_2菌液处理人工接种病菌的离体稻叶,对纹枯病病斑扩展的控制效果为55.5%,随R_2菌量降低,其控制效果相应递减。用菌量为4×10~7cfu/ml的R_2菌液喷施田间人工接种病菌的稻株,对纹枯病的防效可达43.8%。
- 李华荣肖建国颜思齐
-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蜡质芽孢杆菌
- 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被引量:15
- 1989年
- 在西南农大小麦品种圃中,采用人工高位叶鞘接菌法,鉴定了86个代表性小麦品种(系)、材料对纹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明显。其中,病情指数低于10%的5个,10~30%者8个,30~50%者20个,50%以上者53个,但无完全免疫的品种。
- 肖建国李华荣林佳芸颜思齐
-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抗病性
- 小麦纹枯病菌侵染过程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27
- 1999年
- 本文报道了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侵染小麦的过程。病菌在穿透寄主之前产生侵染垫、菌丝圈以及形态简单的单附着胞等侵染结构。由侵染垫基部菌丝或附着胞产生的侵染菌丝直接或通过气孔侵入寄主,也可见菌丝直接侵入寄主;菌丝侵入寄主表皮后;迅速在受侵细胞内呈网状扩展,并直接穿透毗邻细胞壁,向其它细胞纵横扩展。受病组织出现细胞变形、变空;接近菌丝的质膜发生质壁分离,质膜断裂:叶绿体变形、变小或接近消失,类囊体被破坏,叶绿体内嗜饿颗料减少或无;线粒体解体等系列组织病变。
- 刘雪梅肖建国
- 关键词:小麦RHIZOCTONIA组织学纹枯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