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姗

作品数:27 被引量:365H指数: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建筑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建筑
  • 13篇能耗
  • 7篇住宅
  • 7篇节能
  • 6篇碳排放
  • 5篇建筑能耗
  • 5篇
  • 4篇城镇住宅
  • 3篇低碳
  • 3篇住宅建筑
  • 3篇建筑节能
  • 3篇建筑领域
  • 3篇采暖
  • 2篇电力
  • 2篇中国建筑
  • 2篇通风
  • 2篇能耗分析
  • 2篇能耗模拟
  • 2篇农村
  • 2篇气候

机构

  • 27篇清华大学
  • 3篇住房和城乡建...
  • 2篇国家发展和改...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7篇胡姗
  • 15篇燕达
  • 11篇江亿
  • 5篇彭琛
  • 4篇刘烨
  • 2篇谷立静
  • 2篇张野
  • 2篇周欣
  • 2篇崔莹
  • 1篇刘学
  • 1篇吴如宏
  • 1篇孙红三
  • 1篇唐孝炎
  • 1篇王潇
  • 1篇秦蓉
  • 1篇任晓欣
  • 1篇倪维斗
  • 1篇刘敬疆
  • 1篇王珊珊
  • 1篇白泉

传媒

  • 8篇建筑科学
  • 4篇气候变化研究...
  • 3篇中国能源
  • 2篇建设科技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暖通空调
  • 1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全国暖通空调...
  • 1篇全国暖通空调...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基准值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方法被引量:10
2020年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减排形势严峻,减少碳排放需要生产者、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世界各国的携手合作。科学合理的碳排放责任评价方法辅以针对性的减碳政策可以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有效促进各方采取减碳行动,同时也有利于各利益相关方接受并承担自身相应的减排义务促进国家之间的减排合作,是推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基础。基于上述出发点,并借鉴已有的环境责任核算研究,碳排放责任应同时符合标准化原则、一致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以实现尽可能有效促进多方碳减排行动的目标。目前现有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方法主要有生产者责任法、消费者责任法和各类责任分摊法,但这些方法均尚存争议,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三个原则,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针对以上问题,作者在对已有的碳排放责任分摊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碳排放责任分摊的新方法“基于基准值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方法”。新方法基于产品碳排放基准值划分排放责任,在能耗与材耗的问题上统一了核算边界,并且在使生产者和终端消费者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实现了其排放责任与可采取的减排行动相对应,形成了核算生产和消费各环节碳排放责任的框架体系。在这一框架下,生产者追求生产时的节材与高效,而终端消费者则追求减少非生产能耗和高碳产品的消费。同时,通过管控消费领域的碳排放责任即可实现对全社会直接碳排放的控制,避免了碳排放配额对生产侧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新方法为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促进中国生产和消费两侧的碳减排行动,也为国际社会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提供了新视角。
张洋江亿胡姗燕达
关键词:气候变化
对《武汉市民用建筑能耗限额指南》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建筑节能的目标是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将建筑能耗控制在一定的合理水平上。对于公共建筑,制定合理的建筑用能定额,作为判断建筑节能与否的基本准则,对于科学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在武汉市发展改革委领导下,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联合武汉科技大学,制定了《武汉市民用建筑能耗限额指南》并于2014年11月发布。本文简要介绍了《武汉市民用建筑能耗限额指南》,将其与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指南》的结构框架与限值,同时将《指南》与公示的公共建筑的实际能耗数据进行了对比,以分析《指南》中限额的适用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胡姗燕达刘烨
关键词:能耗限额公共建筑
提高建筑气密性的适应性研究
本文根据我国建筑气密性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着重研究了不同地区提高建筑气密性的节能效果,以及在保障室内新风需求的情况下提高建筑气密性的适用性。在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室内外空气温差大,冷风渗透造成的热量...
彭琛燕达周欣胡姗
关键词:气密性供暖能耗机械通风热回收
文献传递
中国建筑领域能耗与碳排放的界定与核算被引量:63
2020年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带动了建筑规模的持续增长,中国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已成为全社会能源消费与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正处于能源供给与消费方式变革的关键节点,因此,对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的现状进行全面认识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对中国建筑领域的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界定,并建立了中国建筑能耗和排放模型(China Building Energy and Emission Model),基于统计数据及实测调研数据对中国的建筑规模、建造及运行阶段的用能和排放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对我国建筑领域的用能及排放特点,提出建筑领域节能与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胡姗张洋燕达郭偲悦刘烨江亿
关键词:建筑节能能耗碳排放低碳发展
中国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被引量:138
2021年
建筑部门是能源消费的三大领域(工业、交通、建筑)之一,也是造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领域之一。在2030年之前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央对我国低碳发展给出的明确目标和时间表。中国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意味着零排放,指的是建筑部门相关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同样影响气候变化的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都为零。针对我国建筑部门的运行直接碳排放、运行间接碳排放、建造和维修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及运行导致的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的现状水平、主要来源、减排关键问题和实现零排放的路径与关键技术。指出"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并给出了我国实现建筑部门碳中和的四个主要任务:取消直接碳排放,协助减少电力和热力使用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减少建造和维修用材的生产和运输导致的碳排放,以及避免建筑空调制冷系统使用中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该促进这四个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和关键低碳技术的应用,通过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
江亿胡姗
关键词:生态文明温室气体排放
民用建筑大数据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宏观数据是为国家政府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构建民用建筑大数据指标体系是政府部门获取宏观数据解决民用建筑目前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对现有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全面深入梳理,分析总结目前数据存在的问题,基于此,遵循实用性、可获取性、层次性、可拓展性等原则,从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建筑拆除等全寿命期视角,涵盖基础信息、建筑面积规模、用材、用地、用能、用水及环保等七部分内容,构建从宏观贯穿到微观的民用建筑"四节一环保"大数据指标体系。
刘烨唐千喻胡姗申维维刘敬疆
关键词:民用建筑宏观数据
面向碳中和的各国建筑运行能耗与碳排放对比研究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在我国“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建筑领域亟需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多国均已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建筑领域减碳路径。开展各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对比研究是认识我国建筑领域现状水平、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并设计碳中和路径的重要手段,也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文中提出了采用电力当量法折算建筑运行总能耗的方法,应用于各国建筑运行能耗的对比研究,并提出了各国建筑运行碳排放的对比研究方法。对各国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开展横向对比,剖析各国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措施。结果表明,我国建筑运行的人均和单位面积能耗以及碳排放强度相较发达国家均处于较低水平,但建筑运行人均碳排放和单位当量用电碳排放已高于全球平均值。我国建筑领域碳中和路径,一方面要维持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应继续推进建筑用能电气化,助力新型零碳电力系统建设,通过电力系统的低碳来实现建筑运行的低碳。
杨子艺胡姗徐天昊燕达江亿
关键词:碳排放
不同建筑空间形态对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建筑室内热状态受室外气候状态和建筑围护结构所影响,因此建筑供暖空调能耗在很大程度上与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围护结构形式有关,而不同的建筑空间形态分布还会影响建筑的遮阳与自然采光,从而影响建筑的人工照明能耗。为了研究不同空间形态和布局对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本研究对各类布局下的住宅建筑,利用De ST模拟软件对其建筑运行能耗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能耗比较来分析不同的空间形态对住宅建筑的遮阳、采光和夏季空调、冬季供暖能耗的影响。
胡姗燕达崔莹
关键词:建筑空间形态DE
长江中下游地区城镇住宅冬季供暖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该地区居民对于冬季提升室内舒适水平的呼声日益强烈。伴随着供暖需求的不断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供暖能耗也逐年增长,如果不加以任何措施,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能源供应压力。因此,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供暖问题是目前建筑节能领域的重点之一。本文基于大量实际数据和文献总结出几种供暖典型模式,并开展大规模问卷调研,了解该地区居民供暖发展意愿,对该地区供暖能耗进行预测,并构建不同发展情景,提出在满足居民需求前提下最适宜的发展情景,根据该地实际情况,指出切实可行的未来技术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
崔莹燕达郭偲悦胡姗
关键词:供暖情景分析
基于案例分析与调研问卷的集中供冷系统回弹效应研究
近年来,集中供冷系统由于系统效率较高在中国多个地区被推广.然而,案例实测表明,集中供冷系统的能源消耗往往大于分散系统.这一能耗差异主要是由于行为模式的变化导致的.本研究拟基于案例分析与调研问卷,对不同系统的行为模式差异进...
郭偲悦燕达胡姗周欣钱明杨
关键词:建筑空调系统集中供冷系统回弹效应能耗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