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胜平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腺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载体介导
  • 2篇重组杆状病毒
  • 2篇介导
  • 2篇抗血管生成
  • 2篇杆状
  • 2篇杆状病毒
  • 2篇病毒
  • 1篇丁酸
  • 1篇丁酸钠
  • 1篇移植瘤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神经节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胡胜平
  • 3篇张敏
  • 3篇李彪
  • 3篇张一帆
  • 2篇王俊
  • 2篇唐永华
  • 2篇王士礼
  • 2篇田相龙
  • 2篇缪飞
  • 2篇蔡昌枰
  • 2篇赵雪松
  • 2篇王明亮
  • 2篇吴志远
  • 2篇严福华
  • 1篇林晓珠
  • 1篇李剑颖
  • 1篇姜前
  • 1篇沈云
  • 1篇尹其华

传媒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重组杆状病毒载体介导大鼠螺旋神经节细胞基因转染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重组杆状病毒(baculovirus,Bac)作为内耳螺旋神经节细胞基因转染载体的可行性及其转染特点。方法应用 Bac-to-Bac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杆状病毒载体(Bac-GFP),以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ies of infection,MOI)的病毒和不同浓度的丁酸钠转染大鼠螺旋神经节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率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强度,并观察杆状病毒和丁酸钠对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毒性。结果杆状病毒可以高效转染螺旋神经节细胞,转染效率达77.69%。Bac-GFP 转染率和表达强度随着 MOI和丁酸钠浓度的提高而提高。GFP 在转染后6 h 开始表达,第2天达到最高。重组杆状病毒 MOI 小于800以及丁酸钠终浓度小于或等于10 mmol/L 时,对螺旋神经节细胞没有明显细胞毒性。结论重组杆状病毒可以在体外高效安全转染内耳螺旋神经节细胞。
王俊王士礼蔡昌枰李彪张一帆胡胜平田相龙张敏
关键词:螺旋神经节转染
动态增强MRI评价胰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价值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方法评价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通过胰腺癌组织块种植法制作人胰腺癌BxPC-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3周后取20只荷瘤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在肿瘤...
王明亮缪飞吴志远唐永华胡胜平赵雪松尹其华严福华王鹤姜前
文献传递
CT能谱成像评价胰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价值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CT spectral imaging)评价胰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效果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人胰腺癌BxPC-3细胞株接种于BAL.B/c裸鼠制作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周后取20只荷瘤鼠分为...
缪飞王明亮林晓珠吴志远唐永华胡胜平赵雪松严福华李剑颖沈云
文献传递
重组杆状病毒载体介导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体外模型基因转染研究
2007年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模型,探讨重组杆状病毒作为内耳基因转染载体的可行性及其转染特点。方法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Bac-GFP,建立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体外模型,加入携带报告基因的病毒悬液,观察外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48小时后,培养组织生长良好。Bac-GFP联合丁酸钠可以高效转染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同时并没有改变Corti器的正常结构。结论新生大鼠离体内耳组织转基因培养法是内耳基因治疗实验研究的一种可行方法。杆状病毒可以在体外高效、安全、快速的转染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有希望成为内耳基因治疗的新型载体。
王俊李彪蔡昌枰张一帆王士礼胡胜平田相龙张敏
关键词:杆状病毒丁酸钠CORTI器
乳腺癌裸鼠移植瘤NES1基因去甲基化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5-杂氮-2′-脱氧胞嘧啶核苷对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效应。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5-氮-2′-脱氧胞苷的抗肿瘤作用。10只裸鼠随机分为治疗组(5-氮-2′-脱氧胞苷组)和对照组(PBS组),测定用药前后两组肿瘤的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肿瘤中正常上皮细胞特异性基因1(NES1)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抑瘤率为57.44%,具有显著差异(P<0.01)。用5-氮-2′-脱氧胞苷治疗后,HE染色可见对照组瘤细胞生长活跃,核分裂像多见,未见坏死,治疗组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严重,细胞核浓缩、碎裂;免疫组化染色及蛋白印迹结果均表明NES1基因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NES1基因可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和分子标志物,其表达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使用去甲基化药物可使NES1基因表达增高,从而发挥抑瘤作用,为乳腺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胡胜平李彪张一帆张敏
关键词:乳腺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