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迎春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麦
  • 6篇小麦赤霉病
  • 6篇小麦赤霉病菌
  • 6篇霉病
  • 6篇病菌
  • 6篇赤霉
  • 6篇赤霉病
  • 6篇赤霉病菌
  • 4篇致病力
  • 4篇镰孢
  • 4篇镰孢菌
  • 4篇菌株
  • 4篇禾谷
  • 4篇禾谷镰孢
  • 3篇禾谷镰孢菌
  • 2篇系统发育
  • 2篇系统发育学
  • 1篇多菌灵
  • 1篇遗传转化体系
  • 1篇致病力菌株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7篇胡迎春
  • 4篇李伟
  • 3篇陈莹
  • 3篇陈怀谷
  • 2篇张爱香
  • 2篇李伟
  • 1篇周益军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我国小麦赤霉病菌部分菌株系统发育学分析及产毒素化学型检测
O’Donnell 等人(2000,2004)利用β-微管蛋白(β-tubulin)、转录延伸引子(EF-1α)、交配基因(MAT)等11个基因序列对世界各地的能够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群(Fusarium gram...
李伟胡迎春陈怀谷张爱香陈莹
文献传递
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赤霉病菌组成、致病力及对多菌灵的抗性研究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一类重要的禾谷类作物病原物,由它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温暖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麦田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由禾谷镰孢菌群(Fusarium graminearum com...
胡迎春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孢菌致病力抗性多菌灵
文献传递
长江流域禾谷镰孢菌群部分菌株系统发育学、产毒素化学型及致病力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从采集自长江流域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群(Fusarium graminearum clade)菌株中选取了31株,扩增并测定了这些菌株的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PHO(phosphate permease)基因序列,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对这些菌株的产毒素化学型进行了分子检测。同时,用两个小麦品种(扬麦158和安农8455)测定了菌株的致病力。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绝大多数菌株与F.asiaticum聚为一枝,只有一个菌株11027与F.graminearum聚类。30株F.asiaticum中有24株产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3-乙酰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cDON),另外6株产雪腐镰孢菌烯醇(Nivalenol,NIV)。一株F.graminearum菌株11027产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ON)和15-乙酰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cDON)。在扬麦158上,菌株间的致病力分化较为明显,产NIV毒素的菌株致病力普遍较弱,强致病力的菌株都产3-AcDON毒素。结果表明在我国长江流域,产3-AcDON毒素的F.asiatic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优势种群,中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扬麦158可以有效评价菌株的致病力强弱。
李伟胡迎春陈莹张爱香陈怀谷
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赤霉病菌组成和致病力检测
本文在2008年、2009年采集了中国小麦主产区发生赤霉病的小麦病穗,并从中分离到赤霉病菌700株。从这些菌株中选取了296株,采用引物UBC85F410/UBC85R410对这些菌株进行了PCR扩增,其中289株能稳定...
胡迎春李伟陈怀谷周益军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孢菌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赤霉病菌菌株的分子鉴定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一类重要的禾谷类作物病原物,由它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温暖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麦田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世界范围内采集的禾谷镰孢菌菌株进行分子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显示禾...
胡迎春李伟陈怀谷
文献传递
中国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组成及其致病力被引量:27
2010年
由禾谷镰孢菌群(Fusarium graminearum complex)引起的赤霉病是中国小麦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目前中国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赤霉病菌的组成,对2008年和2009年从9省采集和分离的291株小麦赤霉病菌株,用PCR-RFLP的方法进行了镰孢菌种群鉴定。结果显示,其中245株为F.asiaticum,46株为F.gra-minearum,说明中国目前冬小麦主产区的小麦赤霉病菌主要致病菌仍为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以F.asiaticum菌株为主,黄淮流域及以北地区以F.graminearum菌株为主。利用PCR的方法检测了这些菌株产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化学型。在291株菌株中,255株为DON化学型(I),36株为NIV化学型(II)。在255株DON化学型菌株中,207株为3-AcDON化学型(IA),48株为15-AcDON化学型(IB)。在F.graminearum菌株中只发现15-AcDON化学型。在F.asiaticum菌株中,存在3种化学型,以3-AcDON化学型菌株为主,占84.5%,其次为NIV化学型菌株,占14.7%,15-AcDON化学型菌株只占1.1%。在小麦扬花期,采用单花滴注接种法对其中257株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供试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菌株群体之间的致病力无显著差异,DON化学型菌株群体的致病力明显高于NIV化学型菌株,产3-AcDON化学型与产15-Ac-DON化学型菌株群体对小麦的致病力无差异。
胡迎春李伟陈怀谷周益军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孢菌致病力
我国小麦赤霉病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弱致病力突变菌株的筛选
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温暖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麦田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亚洲的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孢菌的亚洲种(F.asiaticum)(Starkey et al.,...
李伟陈怀谷胡迎春张爱香陈莹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