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彦平

作品数:42 被引量:15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7篇背角无齿蚌
  • 5篇淡水
  • 5篇养殖
  • 5篇幼蚌
  • 5篇生物积累
  • 5篇水华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5篇贝类
  • 4篇淡水贝类
  • 4篇中华绒螯
  • 4篇中华绒螯蟹
  • 4篇绒螯蟹
  • 4篇蓝藻
  • 4篇池塘
  • 3篇毒性
  • 3篇养殖池
  • 3篇养殖池塘
  • 3篇藻类
  • 3篇脂质

机构

  • 38篇中国水产科学...
  • 18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保定中法供水...

作者

  • 42篇苏彦平
  • 37篇刘洪波
  • 35篇杨健
  • 29篇陈修报
  • 7篇戈贤平
  • 4篇姜涛
  • 2篇王坎
  • 2篇李敦海
  • 2篇刘永定
  • 2篇孙磊
  • 2篇杨文斌
  • 2篇赵颖
  • 2篇李威
  • 1篇徐娟娟
  • 1篇沈韫芬
  • 1篇贾宏
  • 1篇李凤超
  • 1篇闻海波
  • 1篇徐跑
  • 1篇王丹婷

传媒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2010水产...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水产学杂志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年份

  • 5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量元素对水华发生、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微量元素作为藻类营养因子的一部分,对藻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而藻类(特别是微囊藻)的大量增长则会造成"水华"现象。本文综述了各种微量元素对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进而得出结论:微量元素对水华藻类的生长影响趋势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藻类对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在微量元素中,铁元素对水华的发生、发展至为重要,在某种情况下有可能成为水华发生、发展的限制因子;其他元素(如稀土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等)在水华发生、发展中则起辅助作用。
李威杨健刘洪波苏彦平
关键词:微量元素水华
不同养殖类型池塘藻类群落特征被引量:11
2015年
2013年4—9月对3种养殖类型池塘[养殖过程投饵的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N1R7)、不投饵料的背角无齿蚌高密度(N4R6)、低密度(N1R3)养殖池塘]的藻类群落结构和水体理化因子(温度、p H值、浊度、透明度、溶解氧、总固溶物、盐度、电导率、电阻率)定期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共镜检出藻类7门58种,其中绿藻35种、蓝藻11种、硅藻8种、甲藻1种、隐藻1种、裸藻1种、金藻1种;N1R7池塘中优势种为微囊藻、色球藻、四尾栅藻、蹄型藻等;N4R6池塘中藻类优势种种类较多,为微囊藻、色球藻、鱼腥藻、螺旋藻、双对栅藻、单生卵囊藻、小球藻、尖针杆藻等;N1R3池塘中优势种为微囊藻、色球藻、鱼腥藻、小球藻等;各池塘藻类生物量总体呈逐月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细胞数2.02×10^6-27.20×10^6个/L;3种池塘中藻类生物量总体上呈N1R7〉N4R6〉N1R3的趋势,而其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N1R3〉N1R7〉N4R6的趋势;调查期间,温度、p H值呈逐月增加趋势,而浊度总体上呈N1R3〉N1R7〉N4R6的趋势;各池塘藻类生物量与水体浊度、温度、p H值等水质因子呈显著正相关;饵料投喂可引起养殖池塘的富营养化和藻类尤其是蓝藻的快速增殖;养殖池塘藻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的变动明显受到养殖密度的影响。
武秀国苏彦平陈修报刘洪波戈贤平杨健
关键词:养殖池塘大宗淡水鱼背角无齿蚌藻类群落
一种提高淡水贝类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存活率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淡水贝类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存活率的方法,属于生物监测环境技术领域。其步骤包括:(1)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的获取;(2)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培养的存活检验和标准培养溶液的获取;(3)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受铜胁迫...
刘洪波杨健陈修报苏彦平
文献传递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池塘底泥释放营养盐的净化效果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阐释鱼、蚌生态混养的可行性,通过建立微型生态系统,探索不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池塘底泥释放营养盐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对pH、DO和总固溶物的影响总体不明显,但能够显著降低浊度和Chl-a含量(P<0.05),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9.2%和83.4%;背角无齿蚌对营养盐的净化效果受到处理时间、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P<0.05);TN、NO_3~–-N和NO_2~–-N呈现升高的趋势,而能够显著降低NH_4^+-N、TP和PO_4^(3–)的含量(P<0.05),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0.9%、55.6%和52.9%。响应面优化分析显示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配比分别为27个/m^3和22.63 d、25个/m^3和23.69 d时,对TP和PO_4^(3–)的去除率可进一步提升至68.9%和58.1%。本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有潜力用于养殖池塘底泥富营养化的防控。
陈修报刘洪波苏彦平戈贤平杨健
关键词:背角无齿蚌底泥营养盐
基于EPMA的背角无齿蚌贝壳中元素分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应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贝壳(棱柱层和珍珠层)进行了19种元素(Ag、Al、Au、Ca、Co、Cu、Fe、Hf、Mg、Mn、Mo、Na、Re、Se、Sn、Sr、Tl、V、Zn)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元素面分布分析和定量线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贝壳中Ca含量最高,Hf、Re、Mn、Al、Co、Fe、Sr、Cu和Na的含量较低,而Au、Mg、Tl、Zn、Sn、Ag、V、Mo和Se的含量甚少.Mn在珍珠层的分布高于棱柱层,壳顶区域的珍珠层的含量(0.087±0.045)%显著高于棱柱层(0.030±0.025)%(P<0.05),腹缘区域的珍珠层的含量(0.072±0.055)%亦显著高于棱柱层(0.044±0.025)%(P<0.05),而其余元素在贝壳中均匀分布.
陈修报姜涛刘洪波苏彦平杨健
关键词:背角无齿蚌贝壳EPMA生物监测
太湖南泉水域水体及水华蓝藻中常量元素Ca Na Mg K和Al的特征和变化被引量:6
2011年
近年来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的太湖蓝藻水华持续暴发,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2009年太湖南泉水域蓝藻发生过程中藻类群落组成的变化,并同步研究了蓝藻体内及其水环境中常量元素Ca、Na、Mg、K和Al元素浓度的周年变化,分析了三者之间可能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太湖蓝藻发生时间为6—10月,期间水温保持在20℃以上,pH值在水华发生后期可升高至9.8;水体中元素浓度依次为Na>Ca>Mg>K>Al,而水华蓝藻中元素浓度依次为Ca>K>Mg>Na>Al;藻体对水体环境中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Al>K>Mg>Ca>Na。研究结果既为选择最佳物理除藻时期来有效降低湖泊中常量元素的负荷量,从而进行水华控制提供了支撑,也为今后将富含元素的水华蓝藻作为"生物矿源"加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苏彦平杨健刘洪波
关键词:太湖蓝藻
内陆渔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特征及碳汇机制被引量:6
2012年
渔业是水体生态系统中惟一可控的有效增汇产业,碳汇渔业是水体生态系统中惟一的"碳汇产业"。为了更好地把握内陆渔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汇机制的特征,目前的重点研究应包括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包括自然水域和池塘)中碳循环的规律,碳赋存形态的归转,各类水产品生物对碳汇的贡献途径和份额以及相应的计量体系和评价模型等;同时,希望合理地估算及测定内陆渔业水体、水–气界面间CO2通量,把握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动态,进而构建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环境碳/生物碳/碳通量时空变化的信息库。
杨健苏彦平刘洪波戈贤平
关键词:内陆渔业生态系统碳循环
一种提高淡水贝类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存活率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淡水贝类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存活率的方法,属于生物监测环境技术领域。其步骤包括:(1)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的获取;(2)、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培养的存活检验和标准培养溶液的获取;(3)、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受铜...
刘洪波杨健陈修报苏彦平
文献传递
背角无齿蚌幼蚌食物中的藻类组成被引量:4
2014年
选取不同生长阶段(1.5月龄,2.5月龄,6月龄)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幼蚌,通过生物学解剖对其消化道内容物中的藻类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组成均以蓝藻、绿藻为主。随幼蚌个体发育,检出的藻种类数逐渐增多(1.5月龄仅11种,2.5月龄13种,6月龄37种)。在1.5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微小四角藻(Tetra?dron minimum);2.5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小球藻、微小四角藻和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6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银灰平裂藻、小球藻和直径较大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微小四角藻在6月龄幼蚌消化道前后端的出现频率差异显著(P<0.05),反映出较高的利用强度。上述结果可为突破饵料"瓶颈",建成标准化养殖背角无齿蚌实验动物种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研究其他淡水经济蚌类的饵料藻类,以促进其人工繁育及资源恢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苏彦平陈修报刘洪波武秀国杨健
关键词:背角无齿蚌幼蚌食物组成藻类
背角无齿蚌组织中的元素分布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Agilent7500ce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研究了18种元素(Na、Mg、K、Ca、Zn、Mn、Fe、Al、Cu、Cr、Co、Ni、As、Se、Mo、Ag、Tl、Pb)在背角无齿蚌5种组织(外套膜、闭壳肌、足、鳃和内脏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鳃中元素的浓度最高,内脏团和外套膜次之,足和闭壳肌中较低。Ca、Mn、Mg、Zn、Al、Cu、Ni、As和Se9种元素浓度均在鳃中最高,Na在外套膜中浓度最高,K在足中浓度最高,Fe和Pb在内脏团中浓度最高。元素负荷量的绝大部分存在于重量较大的鳃和内脏团中,但近50%的Na却积累于外套膜、闭壳肌和足中。背角无齿蚌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元素的积累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李威杨健陈修报赵颖苏彦平刘洪波
关键词:背角无齿蚌负荷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