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文亭

作品数:11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力衰竭
  • 7篇衰竭
  • 4篇慢性
  • 3篇预后
  • 3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胆红素
  • 2篇蛋白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再住院
  • 2篇再住院率
  • 2篇脂蛋白
  • 2篇脂蛋白A
  • 2篇瑞舒伐他汀
  • 2篇瑞舒伐他汀钙
  • 2篇受体阻滞剂
  • 2篇他汀
  • 2篇住院
  • 2篇住院率

机构

  • 6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承德市中心医...
  • 2篇赤峰市医院

作者

  • 11篇苏文亭
  • 6篇张健
  • 2篇王越红
  • 2篇吴磊
  • 2篇侯天华
  • 2篇石铭宇
  • 2篇王宇楠
  • 2篇赵宇
  • 2篇安涛
  • 2篇黄燕
  • 2篇韦丙奇
  • 1篇张宇辉
  • 1篇毕亚艳
  • 1篇邹长虹
  • 1篇李为民
  • 1篇陈雀敏
  • 1篇刘冰
  • 1篇赵进军
  • 1篇郭潇
  • 1篇周琼

传媒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口服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索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应用Swan-Ganz导管监测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按照是否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分成β受体阻滞剂组和无β受体阻滞剂组,对比分析院内死亡率、住院时间、住监护室时间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结果共152例患者,男127例,女25例,β受体阻滞剂组131例,无β受体阻滞剂组21例,β受体阻滞剂组与无β受体阻滞剂组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心率、血压、病因、伴随疾病、用药情况等基线资料基本一致。两组间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不会增加院内死亡率(P=0.14),延长住院时间(P=0.54)及住监护室时间(P=0.716)。对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指数、肺血管阻力指数、体循环阻力指数等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能明显降低肺动脉收缩压(P=0.018)、肺动脉舒张压(P=0.031)、平均肺动脉压(P=0.042)、肺血管阻力(P=0.044)、中心静脉压(P=0.000)。结论口服低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不会恶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在心率较快,血压可耐受的情况下可谨慎地使用。
陈雀敏张健韦丙奇刘冰黄燕安涛苏文亭
关键词:心力衰竭医院死亡率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1例AMI患者并发AHF、心功能KillipⅡ~Ⅲ级,在常规标准抗缺血、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欠佳,且伴有血压和心率较基线水平升高的条件下,给予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负荷剂量0.5 mg/kg 1 min内静脉注射,继之0.05 m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肺淤血程度的变化。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11例患者接受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中位给药时间38.5 h)后,收缩压降低[(109±16)mm Hg比(136±18)mm Hg]、舒张压降低[(61±8)mm Hg比(77±11)mm Hg]、心率减慢[(71±11)次/min比(96±31)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11例患者经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均明显缓解,肺部啰音均明显减少,X线胸片肺淤血程度均明显减轻;(3)1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低血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对于AMI患者,若病程中发生以缺血为诱因的AHF且伴有血压、心率较基础水平升高,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苏文亭黄燕张宇辉周琼韦丙奇邹长虹安涛郭潇吕蓉张健
关键词:艾司洛尔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
利尿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1年
利尿剂是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之一。利尿剂能减轻液体潴留,迅速改善心衰的充血症状,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使用非常广泛。由于单一的利尿剂治疗并不能使患者获得临床上的稳定状况,它们总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B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但目前除了螺内酯以外,还没有关于利尿剂对于病死率和患病率的随机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而利尿剂引起的低血钾、高血钾等副作用所带来的严重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合理的使用利尿剂仍然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苏文亭张健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正性肌力药物一直是临床医生治疗心力衰竭的有力武器,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才有较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评价这类药物的作用。近年来,人们意识到神经内分泌因素在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性肌力药物临床评价试验结果的公布,
苏文亭张健
瑞舒伐他汀钙对LDL-C/HDL-C和脂蛋白a的干预效果的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多危险因素所致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尤其是冠心病高危患者病死率、致残率更高。因此,近年来对冠心病防治引起了很大的重视。近年来研究揭示了脂蛋白(a)[Lp(a)]在动脉硬化和缺血性...
苏文亭
关键词: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
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贫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3-2008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功能Ⅱ~Ⅳ级患者资料,从中再选取出合并贫血的患者.共收集到患者315例,从中选出符合贫血条件的46例.将选出的46例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22例,仅接受改善心功能治疗(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等);第2组24例,接受改善心功能治疗的同时接受抗贫血治疗,口服硫酸亚铁片(0.3g/片),每次1片,每日3次和(或)每周2次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 U.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心脏彩超检查.观察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径缩短率(FS)、心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及E峰与A峰比值(E/A).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心功能分级与贫血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 ①在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中,贫血的发病率分别为7.9%(10/126)、19.2%(23/120)和24.6%(17/69).Ⅲ、Ⅳ级与Ⅱ级贫血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8、3.12,P均<0.05).②治疗后第1组与第2组患者Hb[(101.3±6.31)、(130.7±5.75)g/L]、RBC[(0.36±0.08)×1012/L、(0.43±0.02)×1012/L]、HCT[(15.6±1.8)%、(18.0±2.5)%]、LVEF[(4.4±1.6)%、(5.1±1.2)%]、FS[(3.49±0.17)%、(4.12±0.25)%]、SV[(48.9±3.1)%、(58.5±2.7)%]、CO[(38.9±3.7)%、(49.1±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65、2.898、3.221、3.197、4.018、3.775、2.264,P均<0.05).③第2组患者治疗前Hb[(102.7±6.9)g/L]、RBC[(0.35±0.07)×1012/L]、HCT[(16.0±2.4)%]、LVEF[(3.7±1.4)%]、FS[(3.41±0.12)%]、SV[(47.5±2.9)%]、CO[(38.2±7.9)%]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32、13.325、5.569、17.182、3.186、2.999、3.074,P均<0.05).�
王越红王宇楠侯天华苏文亭赵宇石铭宇赵进军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贫血药物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生化指标及症状与梗死部位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化指标及症状与心肌梗死部位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曾经入我院的150例AMI患者.根据心电图表现将其分为两组:前壁梗死组和下壁梗死组.观察指标为:①临床症状分析:根据其病例资料回顾性地进行胸痛、恶心、呕吐症状分析;②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半定量免疫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TnI),生化分析仪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③分析每组症状与实验室指标发生与变化情况,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150例AMI患者中,前壁、下壁梗死组分别为58例(38.7%)、92例(61.3%).血清TnI、CK、CK-MB峰值在前壁、下壁梗死组分别为189.7/76.4(ng/mL)、1890/976(U/L)、146.3/101.5(ng/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痛、恶心、呕吐症状在前壁、下壁梗死组中分别为56/88例(97%/96%)、32/58例(55%/63%)、14/29例(24%/3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前壁梗死组患者的TnI、CK、CK-MB峰值明显高于下壁梗死组患者,而胸痛、恶心、呕吐症状与心肌梗死部位无关.
王越红王宇楠侯天华苏文亭赵宇石铭宇吴磊李为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生化指标症状梗死部位
血清肝功能指标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部分,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血清白蛋白浓度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相关性,同时评价血清白蛋白浓度是否可以提供独立于NT-proBNP以外的预后信息。   方法:顺序入选2009年1...
苏文亭
关键词:心力衰竭白蛋白胆红素预后情况
文献传递
血浆白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判定中的作用,血浆白蛋白水平是否可以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独立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预后信息。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405名于2009年1月至...
苏文亭张健
关键词:心力衰竭白蛋白再住院率
文献传递
瑞舒伐他汀钙对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脂蛋白a干预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评价药物瑞舒伐他汀钙对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DL-C/HDL-C)和脂蛋白a[Lp(a)]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辛伐他汀为对照,采用随机平行组间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筛选合格的受试者随机分配为A组40例、B组40例(A=瑞舒伐他汀10mg,B=辛伐他汀20mg)连续8周。分别于受试后的第4周和第8周随访。观察调脂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组在治疗第4周、第8周LDL-C/HDL-C均有显著下降(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均优于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4周时Lp(a)水平均有下降,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时,瑞舒伐他汀组Lp(a)明显下降,且效果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LDL-C/HDL-C和Lp(a)的水平,且有良好安全性。
毕亚艳苏文亭吴磊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辛伐他汀冠状动脉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