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选良
- 作品数:104 被引量:48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玉米茎基腐病采样装置
- 一种玉米茎基腐病采样装置,包括刀柄、复位装置、固定螺栓、中心轴、上刀头和下刀头四部分组成;所述刀柄包括剪刀柄和连接螺栓构成,刀柄采用曲线设计,并且采用塑料材质;所述复位装置由复位杆与复位弹簧组成,复位杆上固定有复位弹簧,...
- 姜宇博钱春荣于洋宫秀杰郝玉波李梁葛选良李柱刚王萍赵宏亮杨忠良陈磊陆欣媛侯国强李禹尧孙丹李波姜辉刘凯任洋
- 文献传递
- 一种玉米秸秆腐解菌剂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秸秆腐解菌剂,涉及秸秆降解技术领域,能够在酸碱环境和生存温度恶劣的条件下对玉米秸秆产生持久的降解和腐解作用,大大提高玉米秸秆的腐解率;该腐解菌剂为放线菌,所述放线菌为链霉菌、诺卡氏菌、节杆菌和小单胞菌...
- 宫秀杰钱春荣于洋王秋菊孟令辉曹旭郝玉波李梁姜宇博吕国依杨忠良马军韬童淑媛杜振宇葛选良刘鑫侯国强姜辉赵杨
- 文献传递
- 浅埋滴灌条件下秸秆还田与灌溉定额对玉米光合能力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2021年,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辽河镇东升村,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还田方式为主处理、灌溉定额为副处理,研究了秸秆还田与灌溉定额对玉米光合能力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产量在W2、W3处理下秸秆还田均显著高于秸秆离田,秸秆还田和灌溉定额互作对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和实测产量均无显著影响;穗位叶SPAD值均以W3最高、W2次之、W1最低,秸秆还田均显著高于秸秆离田;净光合速率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升高,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秸秆离田条件下W3处理显著高于W1、W2处理,W1、W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叶面积指数穗位叶均表现为W3显著高于W1、W2处理,W3处理下秸秆还田与秸秆离田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片光合能力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秸秆离田条件下,W3显著高于W1、W2处理,在W3处理下秸秆还田和秸秆离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 李宝涵杨恒山范秀艳葛选良李媛媛郑威王玉哲张瑞富
-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灌溉定额光合能力籽粒产量
- 一种玉米秸秆、土壤样品分离收集装置
- 一种玉米秸秆、土壤样品分离收集装置。其组成包括:筛网框,所述的筛网框为长方形,所述的筛网框的底部开有一组插接固定孔,所述的插接固定孔粘接磁套,所述的筛网框的底部设置有筛网,所述的筛网的网孔与所述的插接固定孔重合、并插入磁...
- 葛选良钱春荣于洋宫秀杰郝玉波李梁姜宇博杨忠良姜辉侯国强
- 文献传递
-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0
- 2018年
-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玉米秸秆覆盖还田(SCR)、旋耕还田fSPR)、翻埋还田(SDPR)和不还田fCK)4种方式,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玉米根系活力、株高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还田使土壤容重下降3.24%-5.76%,孔隙度增加4.08%-5.89%,土壤含水率增加6.43%-10.86%。秸秆还田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且SDPR处理效果最好。秸秆还田有利于玉米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SDPR处理产量和WUE最高,其次为SPR和SCR处理,CK最低。SDPR、SPR和SCR处理较CK增产15.14%、9.41%和5.06%,WUE提高28.62%、22.67%和18.11%。
-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高盼王宇先杨慧莹于侃超葛选良迟莉樊景胜
-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土壤物理性状
- 浅埋滴灌下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土壤有机碳固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外源有机物(秸秆)添加直接影响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周转,研究浅埋滴灌条件下玉米秸秆持续还田土壤有机碳固存及其影响因素对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可持续生产与耕地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玉米连作秸秆连年全量还田0年(0a)、3年(3a)、5年(5a)和7年(7a)4个处理,探讨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结构、胞外酶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碳储量、固碳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与0a处理相比,0~30 cm土层3a、5a和7a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分别增加1.65%、1.99%和3.33%,土壤三相结构距离分别降低5.55%、6.65%和12.7%;0~30 cm土层3a、5a和7a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提高4.34%、13.0%、15.9%和12.1%、16.3%、20.9%,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5.86%、13.4%、19.2%和12.6%、21.3%、34.1%;不同处理间几何平均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差异显著,0~30 cm土层3a、5a和7a几何平均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较0a分别提高8.63%、15.90%、22.25%和9.12%、17.19%、25.09%。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其储量均表现为3a、5a和7a显著高于0a,0~30 cm土层3a、5a和7a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较0a分别提高13.4%、32.7%、42.7%和17.5%、27.5%、42.5%,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0a分别提高13.2%、18.5%、28.5%和33.9%、45.3%、56.1%;同时0~30 cm土层3a、5a和7a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分别提高11.6%、29.5%、36.2%和14.9%、23.8%、35.5%,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储量分别提高10.7%、15.2%、22.3%和31.0%、41.0%、48.5%。0~30 cm土层5a和7a土壤固碳量均显著高于3a;0~30 cm土层各处理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差异显著,5a和7a较3a分别提高17.0%、26.1%和7.00%、19.9%。土壤结构稳定性、胞外酶活性与土壤固碳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相关分析
- 葛选良杨恒山杨学振张瑞富刘晶李莹莹
- 关键词:土壤特性碳库管理指数
- 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花期光合特性及其种子生产性能被引量:8
- 2008年
- 2007年5~8月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对2年生、3年生、4年生、6年生紫花苜蓿的光合特性及其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花期各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上午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下午。午后净光合速率2年生苜蓿明显高于其它3个生长年限的苜蓿,而6年生苜蓿净光合速率总体上相对较低。叶绿素含量2年生苜蓿最高,其次为6年生苜蓿,3年生、4年生苜蓿较低。光能利用效率除2年生苜蓿午后明显高于其它各生长年限苜蓿外,其余株龄间差异不明显。各生长年限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均为上午高于下午,平均水分利用效率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生物产量以2年生苜蓿最高,且与6年生苜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种子产量4年生、3年生苜蓿均显著高于2年生苜蓿;种子芽率则以4年生、6年生苜蓿较高,2年生、3年生莒蓿较低。
- 张丽妍杨恒山葛选良刘晶
- 关键词:紫花苜蓿光合特性种子生产性能
- 新型便携式划区专用尺
- 新型便携式划区专用尺。本产品其组成包括:直尺,所述的直尺的左侧连接左加长尺,所述的直尺的右侧连接右加长尺,所述的直尺、所述的左加长尺、所述的右加长尺均开有一组左定位孔和一组右定位孔,所述的左定位孔与所述的右定位孔之间通过...
- 于洋钱春荣宫秀杰姜宇博郝玉波李梁葛选良杨忠良孙丹任洋
- 文献传递
- 浅埋滴灌下水氮运筹对春玉米根系衰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23年
- 为探明浅埋滴灌下水氮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及吐丝后根系衰减特性的影响,2017—2020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牧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以传统畦灌常规施氮(W:4000 m^(3) hm^(–2),N:300 kg hm^(–2))为对照(CK),以滴灌定额为主处理,设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W1:1600 m^(3)hm^(–2))、50%(W2:2000 m^(3) hm^(–2))、60%(W3:2400 m^(3) hm^(–2))3个水平,以施氮量为副处理,设常规施氮量50%(N1:150 kg hm^(–2))、70%(N2:210 kg hm^(–2))和常规施氮量(N3:300 kg hm^(–2))3个水平,测定不同水氮运筹下春玉米产量的变化,2019年和2020年采用BTC-100微根监测系统对春玉米吐丝后0-50 d时段内0-100 cm土层的根系进行定点连续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连续4年均为W3N3显著高于CK,与W3N2、W2N3、W2N2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效率连续4年均为W3N2较高。与CK相比,浅埋滴灌W3N30-60 cm土层根长密度、总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增加,80-100 cm土层根长密度降低,总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差异较小;吐丝后0-50 d根长密度、总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衰减幅度较CK低,其中20-40 cm土层根长密度吐丝后0-50 d时段W3N32年分别降低10.29%和8.83%,CK分别降低了15.04%和14.08%,平均根系衰减率W3N3较CK降低5.23%和4.43%。浅埋滴灌下,根长密度、总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W3N3、W3N2高于其他处理,且吐丝后0-50 d时段内0-60 cm土层衰减幅度较低,80-100 cm土层差异较小;吐丝后0-50 d时段内0-100 cm土层平均根系衰减率W3N3与W3N2差异不显著,W3N2较W2N2和W1N22年分别低5.68%、5.44%和9.75%、11.98%,较W3N1低7.16%和6.77%。方差分析表明,滴灌量和施氮量对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滴灌量对吐丝后0-50 d时段内0-60 cm土层根长密度、总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系衰减率影响显著,施氮量对吐丝后0-50 d时段内0-60 cm土层根长密度、吐丝后0-30 d时段内0-60 cm总根表面积和吐丝后0-50 d时段内0-40 cm土�
- 张玉芹杨恒山杨恒山李从锋张瑞富李从锋杨镜宏
- 关键词:玉米水氮运筹
- 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新品种耐密性初探
- 2016年
- 为了筛选适宜松嫩平原中南部地区增密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提高种植密度,提升粮食产量,对4个新近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耐密性研究。设置中高密(75000株·hm^-2)和高密(90000株·hm^-2)两个密度水平,通过对玉米主要生育期、植株性状、倒伏率、空秆率、果穗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生理指标的调查与测量,研究参试品种的耐密性及高密度种植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出苗期无明显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高,部分参试品种拔节期延迟1d,抽雄期、吐丝期延迟1~2d,果穗秃尖增长明显,籽粒百粒重降低;参试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强;龙作1号在两个密度条件下空秆率均较低,表现出了较好的防空秆能力;4个参试品种在密度升高过程中产量变化趋势不一致,稷秣108呈产量增加趋势,其它品种呈产量降低趋势。其中,利民33在申高密条件下产量最高;稷裱108在高密条件下产量最高,适宜高密度种植;利民33穗位相对较低,更符合机械化收获标准。
- 姜宇博王俊河于洋宫秀杰郝玉波李梁钱春荣葛选良
- 关键词:玉米耐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