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旭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原子力显微镜
  • 1篇动力学
  • 1篇性能表征
  • 1篇悬臂
  • 1篇压痕
  • 1篇探针
  • 1篇力学性能
  • 1篇力学性能表征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压痕
  • 1篇PMMA
  • 1篇力学性

机构

  • 2篇湘潭大学

作者

  • 2篇张平
  • 2篇丁燕怀
  • 2篇蒋旭
  • 1篇姜勇
  • 1篇尹久仁
  • 1篇程世玉
  • 1篇邓旭辉
  • 1篇蒋有能
  • 1篇任虎鸣
  • 1篇罗利

传媒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原子力显微镜用于微尺度材料力学性能表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纳米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从AFM的原理出发,分析了探针与样品之间作用力的计算过程,介绍了确定悬臂弹性常数的几种方法,并综述了AFM在生物材料、薄膜材料、纳米结构、单分子操作和纳米力学实验中的研究进展。
丁燕怀蒋旭任虎鸣尹久仁姜勇邓旭辉张平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力学性能探针
PMMA压痕回复的二阶反应动力学方法分析
2012年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结合纳米压痕表征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压痕的深度回复,考察了温度对压痕回复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期压痕深度迅速回复,经过3 h左右压痕深度不再发生变化。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压痕残余深度迅速降低,20℃时压痕残余深度约为120 nm,50℃时压痕残余深度降低到约10nm。采用二阶反应动力学方法对粘弹性压痕回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压痕的粘弹性深度回复。
蒋旭罗利程世玉蒋有能丁燕怀张平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