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庆华

作品数:210 被引量:3,709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生物学
  • 7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农业科学
  • 10篇天文地球
  • 8篇水利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7篇水库
  • 39篇群落
  • 38篇生态系统
  • 36篇三峡水库
  • 31篇底栖动物
  • 29篇水生
  • 29篇河流
  • 23篇植物
  • 21篇群落结构
  • 20篇大型底栖动物
  • 20篇水华
  • 18篇营养化
  • 18篇富营养化
  • 17篇水体
  • 16篇生态学
  • 15篇水生态
  • 14篇藻类
  • 12篇水质
  • 12篇溪河
  • 12篇香溪河流域

机构

  • 209篇中国科学院
  • 31篇中国科学院大...
  • 29篇中国科学院研...
  • 11篇枣庄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河海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大理大学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4篇福州大学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 4篇中国水利水电...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城...
  • 3篇郑州市气象局
  • 2篇大理学院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作者

  • 210篇蔡庆华
  • 50篇唐涛
  • 29篇黎道丰
  • 27篇叶麟
  • 24篇谭路
  • 21篇徐耀阳
  • 21篇刘建康
  • 17篇刘瑞秋
  • 16篇李凤清
  • 16篇蒋万祥
  • 14篇邓红兵
  • 13篇张敏
  • 12篇渠晓东
  • 11篇潘文斌
  • 11篇王岚
  • 11篇吴乃成
  • 10篇贾兴焕
  • 10篇孔令惠
  • 9篇李斌
  • 9篇邵美玲

传媒

  • 53篇水生生物学报
  • 21篇应用生态学报
  • 20篇生态学报
  • 18篇长江流域资源...
  • 9篇应用与环境生...
  • 9篇湖泊科学
  • 6篇湿地科学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生态毒理学报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生态科学
  • 3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Journa...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4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16篇2009
  • 13篇2008
  • 11篇2007
  • 20篇2006
  • 4篇2005
  • 12篇2004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环保空气吸泥船的清淤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江河底部淤泥疏浚和输送清理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环保空气吸泥船清淤装置。空气动力吸泥机头通过加长臂杆与船体连接;船体的出料端通过浮管与接力泵连接,接力泵连接岸边上料管通向淤泥筛分系统,淤泥筛分系统的出料端布置...
戴会超吴丹凤戴凌全蒋定国蔡庆华毛劲乔
文献传递
三峡库区四条支流藻类多样性评价及“水华”防治被引量:87
2006年
应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对长江4条支流水域的藻类多样性进行了评价.比较了4条支流春、秋两季浮游藻类优势种、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等指标,对三峡蓄水后库区“水华”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4条支流的营养水平均属于中-富营养型,童庄河的水质最差,其次为香溪河和青干河,九畹溪的水质较好.春季硅藻的种类数多,绿藻种类数少;秋季则相反.藻类细胞密度的最高值出现在香溪河(6.036×106个/L),生物量的最高值出现在童庄河(19.997mg/L).2项指标的最低值均出现在九畹溪.在春季,童庄河还出现了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sp.)“水华”,并伴有较大量的小环藻(Cyclotellasp.)和卵形隐藻(Cryptomonasovata).三峡库区的水华属于季节性水华,可通过控制外源污染和增加水体流速来控制.
周广杰况琪军胡征宇蔡庆华
关键词:三峡库区支流丰富度指数
香溪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生态学被引量:40
2009年
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通过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量化监测,对三峡水库湖北库区最大河流香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生态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溪河大型底栖动物以收集者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刮食者,捕食者、滤食者、撕食者相对丰度较小;各功能摄食类群分布明显受时空资源位的限制;香溪河物质循环能力、两岸物质的输入量和粗有机颗粒/细有机颗粒在九冲河明显高于其它河流,在冬季高于其它季节;物质输送能力以高岚河最高,在时间方面以冬季明显高于其它季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流速、电导、浊度、总氮、二氧化硅对香溪河河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指示作用;二氧化硅和化学需氧量对物质输送能力具有指示作用;水温、水深、二氧化硅、总磷可作为沿岸物质输入量的指标;水温、二氧化硅可作为评估河道中粗、细有机颗粒比例的重要指标。
蒋万祥蔡庆华唐涛渠晓东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
香溪河水生昆虫功能性状及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被引量:11
2017年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研究已从群落物种多样性拓展至功能多样性层面,使用功能性状表征功能组成及功能多样性是当前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物种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敏感,对群落和种群沿环境梯度的演替具有许多潜在的指示作用。为了解香溪河水系水生昆虫功能性状空间分布格局及环境因子对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于2005年12月及2006年1月、2月对该水系的香溪河、九冲河、高岚河、古夫河4条河流的水生昆虫进行了调查,并对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本研究选择化性、漂移性、游泳能力、吸附能力、形状、个体大小、流态偏好、温度偏好、生活型、营养习性等10个功能性状纳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香溪河水系共鉴定水生昆虫127种,四节蜉(Baetis sp.)、高翔蜉(Epeorus sp.)、短尾石蝇(Nemoura sp.)为区域优势分类单元,相对丰度分别为38.6%、9.1%、6.7%;4条河流间优势物种组成差异较大。10个功能性状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等级性状分别为1世代/a(Volt2)、高漂移率(Drft3)、无游泳能力(Swim1)、无吸附能力(Atch1)、流线型(Shpe1)、小型个体(Size1)、沉积/侵蚀流态兼好型(Rheo2)、广温型(Ther2)、附着型(Habi4)、收集者(Trop1);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化性、附着能力、大小、流速偏好、温度偏好、漂移性、生活型、营养习性等性状级别间差异显著,而游泳能力、形状性状等级间无显著差异。对10个功能性状的33个等级性状在4条河流间相对丰度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Volt1、Drft2、Swim2、Atch1、Atch2、Size3、Rheo1、Ther3、Habi2、Habi3、Trop3、Trop5等12个等级性状相对丰度在4条河流间差异显著。功能性状多样性、树状图功能多样性用来描述4条河流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功能性状多样性指数均值在古夫河、高岚河、九冲河、香溪河分别为2.8、3.2、6.9和5.4;�
蒋万祥何逢志蔡庆华
关键词:功能性状水生昆虫
东湖屈挠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由蒙金娜培养基上分离获得了东湖中的屈挠杆菌。研究了其中4个代表株的生物学特性,并与中华屈挠杆菌、加拿大屈挠杆菌、皮纳屈挠杆菌等3种屈挠杆菌的模式株作了比较和数值分类,讨论了屈挠杆菌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离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李勤生利群蔡庆华
关键词:水细菌微生物生态
香溪河流域河流中树叶分解速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0
2002年
应用分解网袋法 ,对神农架地区的 1条 1级支流河岸林 4种乔木树种的树叶凋落物进行了连续90d的分解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树叶干重的损失程度不一样 .华西枫杨、连香树树叶干重损失达77%、71%;而米心水青冈和多脉青冈树叶干重损失为 43%和 42 %.利用指数方程Wt=W0 e-kt对 4种树叶凋落物的干重损失过程进行拟合 ,效果较好 .根据分解速率值的大小 ,将华西枫杨、连香树划分为快组 ,米心水青冈和多脉青冈为中等组 .收集到无脊椎动物 2 2种 ,分属于 3纲、6目、2 1科 .在不同时期 ,不同植物种类叶袋中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各不相同 .可能与树叶中营养成分的不同有关 .在早期分解阶段 ,无脊椎动物数量较多 ,个体体长较短 ;在分解中后期 ,个体绝对数量减少 ,但个体体长增加 .
江明喜邓红兵唐涛蔡庆华
关键词:香溪河流域分解速率无脊椎动物河流河岸林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昼夜垂直分布初步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具鞭毛的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是三峡水库多数支流库湾春季甲藻水华的优势种类。研究表明,昼夜垂直迁移是鞭毛藻重要的生态学特征。拟多甲藻形态学特征虽然也有鞭毛和自由游泳能力,但至今仍没有关于该种类昼夜垂直迁移的描述。定点昼夜垂直分层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甲藻水华暴发的优势种之一拟多甲藻种3(Peridiniopsissp.3)是绝对优势种,相对丰度达到45%;该物种与其它鞭毛藻相似,有昼夜垂直迁移的生态学特征,白天趋于在水体上层聚集分布,晚上趋于在水柱中随机分布;太阳光的昼夜交替是影响拟多甲藻昼夜垂直迁移的重要环境因素。
徐耀阳蔡庆华黎道丰王岚孔令惠余伟
关键词:三峡水库春季水华光合有效辐射
溪流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地适合度模型的构建与河道内环境流量研究——以三峡库区香溪河为例被引量:18
2008年
基于对香溪河河流生态系统的多年研究,以该流域河流大型底栖动物最优势类群四节蜉为指示生物,建立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基于长期的连续的野外现场实测数据的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合度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HSM).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文中将河道内环境流量分为3个层次,即河道内最小需水量、最小环境流量和适宜环境流量,并利用水文法和加权可利用面积法(weighted usable area,WUA)分别构建了这3个层次的河道内环境流量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香溪河的最小需水量为Tennant法中描述为差或最小状态的流量(即0.615 m3.s-1),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维系河道景观多样性,应将多年平均流量的42.91%(即2.639 m3.s-1)作为研究地点的适宜环境流量.综合考虑水文和生物因素,从3个层次确定了河道内环境流量,可以为香溪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较准确地计算河道内最小环境流量提供探索性研究.
李凤清蔡庆华傅小城刘建康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
不同水生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污水净化效能的比较被引量:31
2008年
有关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研究已有广泛报道,但现有成果多来源于静态的室内研究,所用植物多为生活型接近的物种。为了比较不同生活型植物对河道污水的原位净化效果差异,构建了由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马尾草(Equisetum flu-viatile)、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 Michx.)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等4种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组成的水生植物塘系统,研究塘中不同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污水中氮、磷等指标去除效能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水力冲击负荷能力,能适应河道污水水质和水量均不稳定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污水中CODCr、NH3-N、NO3-N、TN和TP等指标均有去除作用;但各种植物对不同指标的去除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浮水植物水芹菜和沉水植物狐尾藻综合净化效能较强。整个植物塘系统对CODCr的去除率最高,达到41.4%;而对NO3-N的去除率最低,只有5.7%。研究成果对滇池入湖河流及其它类似污染水体的生态治理具有示范作用。
黄亮黎道丰蔡庆华唐涛
关键词:水生植物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底泥中总氮、总磷含量的时空分布被引量:23
2009年
2004年10月—2006年7月,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底泥中总氮(TN)、总磷(TP)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底泥中TN、TP含量均表现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TN含量最高值为1.08 mg.g-1,出现在库湾中部区域,最低值为0.89 mg.g-1,出现在河口附近区域;TP含量最高值为1.07 mg.g-1,最低值为0.80 mg.g-1,分别出现在库湾中部和库尾.TN含量按秋季、冬季、春季的顺序依次降低,从春季到夏季则大幅上升,夏季达最高值;TP含量的季节波动较小,以春季最高.研究区底泥中TN、TP含量的年际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香溪河库湾底泥中总氮、总磷含量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水体中悬浮物质沉积率的影响,沉积率较高区域的TN、TP含量较高;TN含量的季节波动主要受上游来水量季节变化的影响,而TP含量的季节变化主要源于点源污染.
张敏徐耀阳邵美玲蔡庆华
关键词:底泥营养物质三峡水库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