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薄启炜

作品数:26 被引量:22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井下
  • 6篇油水
  • 6篇油水分离
  • 6篇井下油水分离
  • 5篇稠油
  • 3篇油田
  • 3篇井筒
  • 3篇分流比
  • 2篇旋流器
  • 2篇蒸汽吞吐
  • 2篇深部
  • 2篇深部封窜
  • 2篇水泥
  • 2篇水泥浆
  • 2篇水溶液
  • 2篇泥浆
  • 2篇驱油
  • 2篇聚合物驱
  • 2篇聚合物水溶液
  • 2篇回注

机构

  • 21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化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江苏油田
  • 1篇玉门油田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6篇薄启炜
  • 10篇张琪
  • 5篇戴彩丽
  • 5篇赵福麟
  • 4篇由庆
  • 4篇蔡文斌
  • 3篇林博
  • 3篇董长银
  • 3篇曲占庆
  • 3篇陈新民
  • 2篇赵东伟
  • 2篇蒋海岩
  • 2篇齐宁
  • 2篇李恒
  • 2篇陈胜男
  • 2篇郝永卯
  • 2篇纪文娟
  • 2篇李志芬
  • 2篇徐明海
  • 2篇陈月明

传媒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石油机械
  • 2篇石油钻探技术
  • 2篇石油大学学报...
  • 2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油田化学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8篇2003
  • 1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稠油热采井改性纤维复合防砂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单一的防砂技术在稠油热采井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解决热采井防细粉砂,从改善纤维复合防砂技术体系中的基体(树脂涂敷砂)性能入手,以期使纤维复合防砂技术能够用于热采井防砂。通过考察水溶性酚醛树脂、ER树脂粉末、偶联剂、增强剂加量对砂体抗压强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分析了体系中各组分的作用机理。通过室内实验优化了纤维防砂体的配方,研究表明,偶联剂、改性剂、增强剂、ER树脂粉末、水溶性酚醛树脂SR-1、石英砂之间的质量比为(0.15~0.20):3.1:1.5:(2~4):10:100时体系具有较高的防砂强度,并且在350℃下仍能保持在3MPa左右,较不加入纤维时高30%,渗透率可增加10%左右。
薄启炜齐宁周福建陈新民顾海红
关键词:纤维防砂稠油热采井出砂
油水分离旋流器地面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中石化集团公司先导试验项目"井下油水分离技术"能使高含水原油在井下直接分离,分离出的水可直接注入另一注水层或废弃油层,分离后含少量水的原油被举升至地面.这种系统可节约举升混合液和大量注水的能量,减少污水的处理量,降低生产成本,延长油井生产周期,提高采收率.
林博张琪戴俊生薄启炜
关键词:高含水原油油水分离技术
井下气水分离技术
曲占庆张琪薄启炜李恒徐明海齐宁李晓军蔡文斌陈胜男蒋海岩
该项目完成了含水气井井筒积水条件预测方法的研究;针对生产特征优选了适宜的排水采气方案;完成了井下气水分离器的分离机理及分离效率的数值模拟研究,设计加工了螺旋式和管柱式两套分离器,完成了相应的室内试验;设计、加工了配套的井...
关键词:
关键词:排水采气回注
具有双重堵水作用的堵水剂及其注入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重堵水作用的堵水剂及其注入方法,堵水剂由起泡剂、稳泡剂、交联剂、气体和水组成,起泡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稳泡剂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1.6×10<Sup>6</Sup>的水溶性聚丙烯酰胺,...
戴彩丽由庆赵福麟薄启炜王富
文献传递
重力式井下油水分离确定分流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为深入研究井下油水分离同井回注技术,根据水力学相似原理,在几项基本假设的前提下,开展了油水分离室内管流模型实验和室内井筒模型实验,对自然重力式井下油水分离确定分流比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分离效果一定的情况下,分流比随油井产流量、含油量的增加而增大;在φ139.7 mm(5(1/2)英寸)套管和φ73 mm(2(7/8)英寸)油管的井筒环空模型中,产液量小于50 m^3/d时,分流比可小于0.7,分离效果较好,而当注入液量大于130 m^3/d时,油水几乎不能分离。
薄启炜张琪赵东伟张秉强
关键词:重力式井下油水分离分流比
CO_2驱油实验研究被引量:80
2005年
为研究CO2驱油机理,并为制定开发方案提供基础数据,严格按照规定取样,按拟合泡点压力的配样原则配样,通过室内高压相态实验、CO2减黏效果评价实验和细管驱油实验,测定CO2 原油多组分体系的相行为,评价压力体积关系和CO2减黏效果,认识CO2驱的机理和规律。细管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收率随驱替压力曲线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混相条件最为准确,本次实验油样(胜利油田油样)最小混相压力为26MPa。对比总结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认为对于特定油田的不同油样,相对饱和压力、归一化体积系数、膨胀系数、CO2 溶解度和相对黏度等参数与CO2 注入浓度的关系曲线是一定的,可以用回归的曲线进行有关预测。
郝永卯薄启炜陈月明
关键词:CO2驱泡点压力细管实验最小混相压力
中国石化页岩气电动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被引量:4
2023年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页岩气压裂施工采用传统柴油机驱动压裂泵车组施工噪声大、能耗高和占地面积广等不足逐步显现出来,电动压裂设备因其功率和排量大、噪声和能耗低、施工占地少等优势逐步得到规模应用。在系统总结分析国内外电动压裂技术的发展应用历程及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中国石化电动压裂技术的应用规模、时效和成本,剖析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全面升级电动压裂系统、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大规模推广应用全电动压裂技术等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电动压裂技术发展和应用,为我国深层和常压页岩气开发提供经济高效的技术手段。
刘红磊周林波陈作薄启炜马玉生
关键词:页岩气中国石化
砾石充填层孔喉结构可视化模拟被引量:20
2003年
砾石充填是防止疏松砂岩油藏在开采中出砂的主要方法之一 ,砾石层孔喉结构是选择砾石尺寸并预测其挡砂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给定砾石颗粒的总数量 ,不考虑重力压实作用 ,在未沉降颗粒中随机抽取颗粒 ,进行沉降模拟 ,模拟过程包括沉降初始化、确定碰撞砾石颗粒、判断颗粒稳定性条件和运动趋势。统计模拟结果可得到充填层的可视化结构及孔喉直径的分布状况。用此方法两次模拟直径为 0 .4~ 0 .8mm砾石随机沉降的二维充填 ,结果砾石层孔喉尺寸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分布规律。对于同种砾石应多次模拟 ,将各次模拟结果加权平均后作为最终结果。图 4表 1参
薄启炜董长银张琪李志芬赵东伟
关键词:防砂砾石充填孔隙结构计算机模拟可视化
井下掺液抽稠油泵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通过对常规泵进行串联、改造 ,研制出了井下掺液抽稠油泵。对泵结构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阐述了泵的工作原理 ,并对泵的工作参数进行了分析。该泵是通过从油管掺入液、从油套环空产出液 ,在上冲程时吸入产出液 ,在下冲程时举升混合液 ,从而实现了在柱塞下方掺液 ,避免了出现砂磨柱塞的现象 ,减少了稠油对柱塞运动的阻力 ,克服了泵上掺液不能降低进泵原油粘度的缺点 ,解决了在井筒降粘和稠油抽汲中存在的问题。该泵使用了连动式凡尔与弹簧 ,保证了底阀与顶阀打开与关闭的同步性 ,能够达到吸入产出液、加入掺入液以及举升混合液同时进行的目的。该泵的设计原理可行 ,工艺容易实现 ,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抽稠油泵。
薄启炜张琪曲占庆董长银赵海洋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研究
张琪曲占庆薄启炜徐明海李恒倪玲英林博蒋海岩陈胜男高海红蔡文斌
该项目完成了井下油水旋流分离器的结构设计、参数优化方法的研究,并完成了油水旋流分离的室内和现场地面试验;完成了有杆泵重力分离的室内试验研究;完成了有杆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及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方案设计,并提出了选井及系...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水分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