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军

作品数:37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脑损伤
  • 10篇颅脑
  • 9篇颅脑损伤
  • 9篇颅内
  • 8篇血肿
  • 7篇手术
  • 6篇预后
  • 6篇内血肿
  • 6篇颅内血肿
  • 4篇动脉瘤
  • 4篇重型
  • 4篇重型颅脑
  • 4篇重型颅脑损伤
  • 4篇外科
  • 4篇颅脑损伤后
  • 4篇脑室
  • 4篇脑损伤后
  • 4篇胶质
  • 3篇血管
  • 3篇术后

机构

  • 37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7篇袁军
  • 21篇郑丰任
  • 15篇赖润龙
  • 11篇杨应明
  • 8篇许锦成
  • 7篇周德祥
  • 6篇肖哲
  • 6篇许益民
  • 5篇蔡楚伟
  • 5篇许烈鹏
  • 5篇郑云贵
  • 4篇郑少钦
  • 4篇陈哲
  • 3篇韩天旺
  • 3篇张填波
  • 2篇曾而明
  • 2篇涂艳阳
  • 2篇徐声亮
  • 2篇林运全
  • 2篇林绿标

传媒

  • 4篇汕头大学医学...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转化医学电子...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其呈浸润性生长,具有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预后差等特点.虽然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方法已经取得迅猛发展,但目前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预后仍然较差.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治疗脑胶质瘤的新型且有效的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目前常用的基因治疗方式包括:自杀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溶瘤病毒治疗、抑癌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因子治疗和microRNAs介导的基因治疗.本文将介绍目前用于脑胶质瘤治疗的基因疗法.
郑云贵卢晓闻许烈鹏李钦喜涂艳阳袁军
关键词:脑胶质瘤基因治疗
荧光显像剂在胶质瘤荧光显像技术中的应用概况被引量:4
2017年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治疗预后差.目前除了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越来越多针对胶质瘤的诊疗技术,如伽马刀、超声刀、术中磁共振、光动力治疗,包括目前最前沿的各种基因、免疫治疗等已被应用到胶质瘤诊疗的临床实践中.相关研究证实,更广泛、精确的手术切除可以延长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期寿命.但由于肿瘤特殊生长的部位及肿瘤生长特性,临床上往往很难单纯依靠手术就可以将肿瘤细胞完全切除干净.因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更广泛,精确的手术切除可以延长胶质瘤患者的预期寿命.然而,目前神经外科导航技术在弥漫性胶质瘤的边缘缺乏相对灵敏性与特异性,想要通过现有的影像学辅助技术下完全切除肿瘤较为困难.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对手术范围最大化切除所带来的益处.许多神经胶质瘤的研究也都致力于改善长期预后的新手术方法.荧光引导手术(FGS)是一项在胶质瘤术中用来增强肿瘤边缘可视化以提高脑胶质瘤手术切除范围的技术.各种荧光剂,包括5-氨基乙酰丙酸(5-ALA)、荧光素钠、ICG、纳米荧光技术等已在临床以及临床前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各种荧光剂在胶质瘤荧光显像技术中的应用概况进行介绍.
陈哲卢晓闻许烈鹏李钦喜涂艳阳袁军
关键词:胶质瘤荧光素5-氨基乙酰丙酸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6
2004年
曾而明郑丰任袁军赖润龙周德祥
关键词:亚低温颅脑损伤葡萄糖代谢高血糖症动物模型
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形态学与通透性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研究脑损伤后血脑屏障形态结构与通透性并评价其在血管源性脑水肿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电镜观察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及镧示踪显示紧密连接的开放状态;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伤后3~24h见内皮细胞吞饮小泡明显增多及线粒体肿胀模糊、核皱缩,基膜断裂,胶质细胞足突肿胀模糊,血管外隙扩大并液体积聚。伤后48~72h吞饮小泡增多减弱;镧颗粒示紧密连接于伤后3h初步开放,24~48h开放达高峰,72h显著开放;脑组织含水量:与对照组比较,伤后3、24h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48h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72h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伤后24h内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以内皮细胞吞饮活跃为主,伤后24h后以紧密连接开放为主;在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紧密连接开放比吞饮活动所起作用要大。
周德祥郑丰任赖润龙袁军许锦成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血脑屏障通透性颅脑损伤后血管源性脑水肿脑组织含水量线粒体肿胀
脑干胶质瘤化疗的研究进展
2018年
脑干胶质瘤是一种以儿童常见的异质性脑胶质瘤,呈双峰的年龄分布,儿童脑干胶质瘤在脑肿瘤高达20%,成人脑干胶质瘤仅占脑胶质瘤的1%~2%。过去几十年由于脑干胶质瘤特殊的解剖位置,导致它们不能被切除,并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心没有进行活检。脑干胶质瘤是一种罕见且无法治愈的脑肿瘤,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而导致生存率低下。近年来,脑干胶质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出现了许多新进展,迎来了脑干胶质瘤化疗的新时代。现就脑干胶质瘤临床化疗的研究进展作出以下综述。
李钦喜卢晓闻许烈鹏郑云贵陈哲黄志豪袁军
关键词:脑干胶质瘤化疗治疗活检
颈前路减压原位骨屑回植融合术治疗颈椎病
2004年
袁军杨应明郑丰任
关键词:颈椎病手术方法
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63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41例,预后不良2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Ⅲ级(OR=11.453,95%CI:1.888~69.495,P=0.008)、合并脑内血肿(OR=6.665,95%CI:1.298~34.236,P=0.023)、合并脑梗死(OR=11.353,95%CI:1.909~67.520,P=0.008)是影响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Ⅲ级、合并脑内血肿、合并脑梗死,预后较差。这些因素可评估此类病人近期预后,指导临床诊治。
郑云贵卢晓闻许烈鹏袁军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颅内微小动脉瘤预后影响因素
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的临床、CT及预后
1997年
急性半球脑肿胀(HBS)伴颅内血肿多见于成人患者,临床上发展迅速,易导致难以控制的颅高压及脑疝形成,多有神经定位征,预后较差。CT表现除可见颅内血肿(血肿量一般在40ml以下)与同侧侧脑室、Ⅲ脑室、基底池受压变窄或闭塞外,以中线移位程度与血肿厚度不成比例为其特点。治疗上除手术减压外,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甘露醇、早期正确的过度换气、通畅的硬膜下引流也是治疗的重要方面。中线移位程度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预后决定于肿胀的程度和血肿的类型。
赖润龙郑丰任袁军
关键词:脑损伤脑肿胀颅内血肿CT预后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血清TNF-α、IL-6、IL-8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4-11月神经外科住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1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分别在伤后第1、3、7天取外周静脉血3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IL-6、IL-8,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分级与血清中TNF-α、IL-6、IL-8含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IL-6、IL-8早期即有升高,伤后3、7d升高显著,且有继续上升趋势;TNF-α于伤后第3天达高峰,第7天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组在病程第1、3、7天三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IL-8的水平较轻、中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血清中TNF-α、IL-6、IL-8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水平在重型颅脑损伤中显著增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并可能在继发性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其测定对于早期评估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黄雪钦袁军周德祥
关键词:颅脑损伤TNF-ΑIL-6IL-8
骨多肽在颅骨缺损修复中应用研究
2002年
目的 探讨骨多肽生长素在离体颅骨瓣原位修复颅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颅骨瓣二期原位修复颅骨缺损 4 5例 ,共 4 8处 ,随机分为二组 ,其中多孔离体颅骨瓣 +骨多肽生长素 (简称组Ⅰ ) 2 6处 ,多孔离体颅骨瓣 (简称组Ⅱ ) 2 2处 ,通过术后各阶段影像学检查 ,对术后并发症 ,骨瓣骨质吸收及骨再生情况对照研究1~ 2年。结果 骨瓣部位无松动感 ,外观完美 ,影像学检查示接合处对合良好 ,缝隙渐消失 ,可见骨痂形成 ,组Ⅰ中骨瓣密度均正常 ,组Ⅱ中 5处骨瓣可见中央部密度降低 ,有部分骨质吸收现象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骨多肽生长素局部应用能防止骨瓣吸收 ,促进新骨形成。
郑少钦杨应明郑丰任赖润龙许益民许锦成袁军蔡楚伟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修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