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输血
  • 5篇灌注
  • 4篇再灌注
  • 4篇缺血
  • 4篇灌注损伤
  • 3篇心肌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抗氧化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肌酶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型
  • 2篇血液
  • 2篇氧化酶
  • 2篇凝血
  • 2篇凝血酶原时间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功能
  • 2篇抗氧化酶

机构

  • 10篇湖北民族大学
  • 10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作者

  • 20篇袁杰
  • 7篇石天
  • 5篇罗艳
  • 2篇余莹莹
  • 1篇唐由凯
  • 1篇杜银香
  • 1篇尹文仲
  • 1篇黄筱钧
  • 1篇周发为
  • 1篇王珍华
  • 1篇李红橙
  • 1篇胡如华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民族医药...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量输血对老年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库存血液与新鲜血液比较,许多成分发生了变化,使用CPD血液保存液2℃~6℃保存的血液有效期为21 d,有效红细胞仅占输注红细胞的80%,保存时间越长,血液pH、K、Na、Cl、氨及乳酸变化越明显,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呈退化状态,大量输血后,有可能出现内环境的紊乱情况,本文拟观察老年患者输血前、中、后生化指标及血气结果变化,旨在研究大量输血对老年患者生化指标及血气的影响。
袁杰石天罗艳
关键词:输血生化指标血气分析酸中毒低钾血症
胶体金法与ELISA法在检测血液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中的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索胶体金法与ELISA法在检测血液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41例丙型肝炎疑似患者。回顾分析胶体金法与ELISA法检测结果,对照分析胶体金与ELISA法检测结果、检查时间和费用。结果 541份样本中,与ELISA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胶体金法相对特异性为96.0%(261/272),相对灵敏性为88.8%(239/269),相对准确性92.4%(500/541)。胶体金与ELISA法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对照显示,HCV胶体金检查时间〔(22.4±4.6)min〕和费用〔(6.2±1.1)元〕显著低于ELISA法的检测时间〔(118.2±21.1)min〕和费用〔(13.3±3.2)元〕(P<0.05)。结论胶体金法应用于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操作便捷、省时及费用低,且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作为紧急和特殊需要情况下的初筛。
袁杰
关键词:ELISA法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成年人甲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导致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我国的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病毒感染居其他各型肝炎之首。通过对人群进行甲肝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甲肝发病率,控制甲肝蔓延[3]。本研究通过对成年人甲肝疫苗接种状况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影响其接种后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人群的免疫效果,控制甲肝流行提供依据。
袁杰罗艳石天李红橙王珍华
关键词:甲肝疫苗免疫效果接种后成年人甲型肝炎病毒急性肠道传染病
竹节人参皂甙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竹节人参皂甙对家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行手术结扎家犬冠状动脉左心室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细胞能源Na+,K+-ATP及Ca2+-ATP酶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心脏舒缩功能减退,MDA含量增高,SOD、GSH-PX、Na+,K+-ATP及Ca2+-ATP活性降低,LDH、CK酶大量释放。竹节人参皂甙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抑制MDA、LDH、CK升高,增强SOD、GSH-PX、Na+,K+-ATP及Ca2+-ATP活力。结论:竹节人参皂甙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袁杰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竹节人参皂甙心肌酶
头顶一颗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功能及抗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头顶一颗珠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左心功能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取2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和头顶一颗珠研究组10只,分别用生理盐水和头顶一颗珠水提取液灌胃4周后,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15min、25min后左心室内压力峰值(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再灌注15min时,研究组大鼠LVSP、±dp/dtmax和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P均<0.01),LVEDP及MDA降低(P<0.05,P<0.01);再灌注25min后,研究组大鼠LVSP、±dp/dtmax明显升高(P<0.01,P<0.05)、LVEDP变化不显著。结论头顶一颗珠能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左心功能,可提高血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的含量。
袁杰
关键词:左心功能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
多次大量输血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输血是比较常见的支持性及代偿性疗法,可迅速纠正患者失血过多及严重贫血,也是临床维持血容量、血压,防止休克的重要抢救和治疗措施,但输血也有其副作用,使用时必须掌握其适应证,本文拟分析老年手术患者的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多次大量输血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袁杰石天罗艳
关键词:输血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对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采用对比法,对入住的130名患者受血患者进行了检验。结果使用盐水检验法检验法对130名患者进行检验,呈阳性反应者6人,阳性检出率为4.62%,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人可见特异性细胞凝集;使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对这130名患者进行检验,可以发现有14名患者呈阳性反应,阳性检出率为10.77%。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14名患者都可见特异性细胞凝集。结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可以极大提高血液阳性的检出率,让临床输血变得更为安全和可靠。
袁杰
关键词:低离子聚凝胺输血检验
恩施硒茶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保护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恩施硒茶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保护及抗氧化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恩施硒茶处理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恩施硒茶灌胃4周后,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5、10min和再灌注10、20min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Ⅱ导联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PVB)、室性心动过速(VT)及心室颤动与扑动(VF)的发生率和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缺血10min时,恩施硒茶能明显改善PVB的发生率(P﹤0.01);而且明显减少再灌注10min和20min时VT、VF(P﹤0.01)的发生率;恩施硒茶能明显提高再灌注10min时血中SOD活性(P﹤0.01),降低MDA和ROS的含量(P﹤0.01)。[结论]恩施硒茶能明显降低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可提高血中SOD活性,降低MDA和ROS的含量。
袁杰
关键词:心律失常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
3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移植后ABO血型抗原和抗体效价的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异基因HSCT对受者ABO抗原和抗体效价的变化进行临床监测,为HSCT移植的输血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0例HLA配型相合、ABO血型抗原不合的HSCT受者的移植前后进行ABO血型鉴定;选取其中2名患者,在移植后第1、2、4、5、7、8、10周检测其ABO血型抗原强度和抗体效价的变化。结果:所有30例ABO血型抗原不合的配对,移植后受者的血型抗原转变为供者的血型抗原,其中,主次侧均不合的配对在移植后第4周血型抗原发生转变,仅次侧不合的配对在移植后第7周血型抗原发生转变;仅主侧不合的配对,移植后的正反定型结果相符;仅次侧不合的配对,第8周血清中可检出凝集素(抗B或抗A)、抗体效价为1∶4;主次侧均不合的配对,移植后血清中未检出凝集素,且出现了正反定型结果不相符的结果。结论:异基因HSCT移植,应尽量选择HLA配型相合的受者-供者配对,输血时应选择不被受者血清中抗体所凝集的红细胞并不含相应抗原,以及供者血清中不含相应抗体的血小板或血浆进行输注。
袁杰石天罗艳周发为
关键词:异基因抗体效价输血治疗
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加温输血的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枪救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时加温输血的必要性。方法:将研究对象的100侧患者分成未加温组和加温组.详细记录患者输血情况,并对比。结果:加温输血组明显优于未加温组。结论:加温输血应用于临床创伤后低血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它将大大降低创伤后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输入低温液体后寒颤等发生率,有利微循环改善。
袁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