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疆森

作品数:33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专利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酵母
  • 8篇发酵
  • 7篇氨酸
  • 6篇天门冬氨酸
  • 6篇门冬氨酸
  • 6篇酵母菌
  • 5篇生物转化
  • 5篇糖醇
  • 5篇富马酸
  • 5篇赤藓糖
  • 5篇赤藓糖醇
  • 4篇天冬酰胺
  • 4篇虾青素
  • 4篇摩尔比
  • 4篇母细胞
  • 4篇酵母细胞
  • 4篇谷胱甘肽
  • 4篇发酵培养
  • 4篇L-天冬氨酸
  • 3篇蒸馏水

机构

  • 31篇中国食品发酵...
  • 2篇北京农学院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中国食品发酵...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市食品安...
  • 1篇山东保龄宝生...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烟台恒源生物...

作者

  • 33篇裴疆森
  • 16篇程池
  • 16篇徐友强
  • 10篇黄玲
  • 10篇刘勇
  • 9篇张京涛
  • 9篇王哲
  • 5篇张奇
  • 4篇张露
  • 2篇刘波
  • 2篇姚粟
  • 2篇李金霞
  • 2篇郭蓓
  • 1篇梁大方
  • 1篇张金彬
  • 1篇王德良
  • 1篇莫湘筠
  • 1篇薛洁
  • 1篇栾庆民
  • 1篇赵新河

传媒

  • 6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2005年全...
  • 1篇中国食品工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4篇2016
  • 1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酵母菌中提取虾青素和谷胱甘肽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从酵母菌中提取虾青素和谷胱甘肽的方法,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特别涉及酵母菌代谢产物提取。本发明发酵联产虾青素和谷胱甘肽的发酵培养基中碳源为葡萄糖,葡萄糖的浓度为25-40g/L;将发酵获得酵母发酵液离心洗...
裴疆森黄玲
文献传递
非酿酒酵母Nakazawaea ishiwadae GDMCC 60786产乙酸乙酯的诱变菌株筛选及其安全性评价
2023年
为提升Nakazawaea ishiwadae GDMCC 60786产乙酸乙酯的能力,通过物理诱变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和化学诱变甲基磺酸乙酯、亚硝基胍筛选突变菌株。利用三丁酸甘油酯初筛、摇瓶发酵二筛和外加底物发酵三筛。同时,对突变菌株进行遗传稳定性、溶血性和耐药性体外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处理,最终获得1株高产乙酸乙酯、遗传稳定性良好及体外安全性良好的突变菌株N5,将该诱变菌连续传代5次,得到乙酸乙酯含量的平均值为764.52 mg/L,葡萄糖转化率达到38.22%,与出发菌株相比,乙酸乙酯提高了1.90倍,葡萄糖转化率提高了25.03%。外加乙醇后,突变菌株N5乙酸乙酯质量浓度为1426.81 mg/L;但外加乙酸后,该菌株不生长,并失去产酯能力,表明其对乙醇耐受性强于乙酸。同时发现24 h时,突变菌株N5的酯酶、乙酰辅酶A和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本研究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该菌株的诱变体系。
马文瑞孙志伟石俊张小娜于佳俊于佳俊王德良裴疆森薛洁王德良
关键词:乙酸乙酯酶活性
3-羟基丙酸产生菌株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4
2010年
3-羟基丙酸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化学物质,其生物制取相对于化学制取又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优势。笔者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可代谢产生3-羟基丙酸的微生物菌株,并尝试探索自然界中微量代谢物质生产菌株的检出方法,同时对所获菌株进行了初步的种属鉴定。通过富集培养、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和菌种分离纯化,结果获得以甘油为代谢底物的目标菌株4支,产量在0.1%-0.16%(质量/体积),证明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所获菌株经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初步判定为土生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terrigena)。
李冰裴疆森
关键词:3-羟基丙酸菌种鉴定
L-乳酸发酵和聚乳酸的生产工艺
本文对L-乳酸发酵和聚乳酸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乳酸和L-乳酸的特点及应用、乳酸的发酵生产、聚乳酸工艺、我国的乳酸和聚乳酸产业发展的前景等进行了阐述。
裴疆森王定昌
关键词:工业发酵发酵工艺
文献传递
一种生物转化富马酸生产L‑苹果酸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转化富马酸生产L‑苹果酸的方法。利用自主选育的葡萄牙棒孢酵母CICC 33054(Clavispora lusitaniae CICC 33054),经发酵培养,离心得酵母细胞。酵母细胞加入富马酸钠溶液...
程池黄玲裴疆森刘勇张京涛徐友强王哲
文献传递
一种室温固相合成天门冬氨酸镁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温固相合成天门冬氨酸镁的方法。利用天门冬氨酸粉末与氧化镁或氢氧化镁粉末按摩尔比2:1混匀,经湿法造粒室温反应后,直接干燥得天门冬氨酸镁。该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
程池刘勇裴疆森徐友强张京涛王哲
文献传递
一株产L-天冬氨酸酶大肠埃希氏菌的噬菌体分离和生物学特性
2016年
【目的】从大肠埃希氏菌CICC 11021S发酵液中分离一株噬菌体,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噬菌体CICC 80003;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提取噬菌体基因组,核酸内切酶处理并进行凝胶电泳;分析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p H和温度稳定性、宿主谱。考察CICC 80003对CICC 11021S生长和L-天冬氨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CICC 80003噬菌斑圆形透明,有明显晕环;头部规则,直径约50-60 nm,尾部长约120-130 nm;基因组能被核酸内切酶Bam H I和Mlu I切开;最佳感染复数0.1,潜伏期5 min,裂解期25 min,平均裂解量约86个;最适p H值8.0;90°C温育15 min,噬菌体全部失活;能裂解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的部分菌株。发生噬菌体污染时,CICC 11021S无法正常生长,基本检测不到L-天冬氨酸酶活力。【结论】CICC 80003属于长尾噬菌体科ds DNA噬菌体,液体环境中能够彻底裂解大肠埃希氏菌CICC 11021S。
徐友强姜增妍姚粟马玉岳裴疆森程池
关键词:L-天冬氨酸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
曲酸生产菌种的筛选和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1
1997年
通过多次UV诱变黄曲霉菌A-5,获得-高产曲酸生产菌株UV3x3,该菌株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温度33℃,淀粉14%,酵母浸出物0.5%,H3PO4。0.07%,MgSO4·7H2O0.05%,FeSO4·7H2O0.002%,K2CO30.03%,在此条件下摇瓶培养6天可生产曲酸6.84g/100m,平均生产效率为11.4g/(1·d),后期生产效率达15.4g/(1·d),转化率为55%。
裴疆森
关键词:曲酸黄曲霉发酵菌种有机酸
高产赤藓糖醇解脂亚罗酵母变异株的代谢酶和线粒体DNA变化
2015年
解脂亚罗酵母E4-2是赤藓糖醇发酵原始菌株Y-22的高产突变株,可以在350 m^3发酵罐上以96 h的发酵周期产生19.3 g/100mL的赤藓糖醇,对葡萄糖的转化率达到56%,比原始菌株提高约20%。对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酶及赤藓糖还原酶(ER)酶活力的测定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对线粒体DNA的RAPD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线粒体DNA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故推测此变化是其发酵性状改变的主要原因。
韩璐郭蓓张晓晨裴疆森
关键词:赤藓糖醇代谢酶
L-乳酸发酵新工艺和聚乳酸合成新技术
裴疆森黄玲乔立壮范松春张劲遒张金彬王洁万宁
该项目的名称为“L-乳酸生产新工艺和聚乳酸新技术”。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在食品饮料、纺织印染、造纸印刷、电镀及皮革化工及等各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又是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原料,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战略性...
关键词:
关键词:L-乳酸聚乳酸发酵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