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莹莹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伦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万俊人教授访谈录被引量:4
- 2010年
- 万俊人,男,1958年7月生,湖南岳阳人。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伦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1990年、1992年分别破格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2000年清华大学哲学系复建任哲学系主任。1993-1994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基金,为哈佛大学哲学系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获教育部教育基金,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2005-2006年获美国"福布赖特基金",哈佛大学福布赖特访问教授。2009年为英国剑桥大学人文研究中心(CRASSH)访问学者。曾经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1年),"北京大学首批跨世纪学术骨干人才"(1994年),北京市首批"理论百人工程"入选者(1996年),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科研类,2003年)。研究成果先后两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6,2004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6年),首届"505中国文化奖"(1996年),金岳霖学术奖二等奖(1996年),教育部全国首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1996年)等奖励和荣誉。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学"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国家"马工程"《伦理学》首席专家兼召集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基础文科组组长,校教授提名委员会委员。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委(哲学组),中国伦理学学会会长。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现代西方伦理学史》、《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寻求普世伦理》、《弗罗姆》等20余部;译著《自为的人》、《主体性的黄昏》、《道德语言》、《政治自由主义》、《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等20余部;用中英文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目前学术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伦理学、应用伦理学�
- 陶涛李季璇申巍詹莹莹
- 关键词:中国伦理学副教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访谈录优秀青年教师
- 天道与人伦关系之辨——以宋儒对“生生之德”的释义为例
- 2017年
- 宋儒围绕天道与人伦的关系展开过诸多讨论,从张载、二程和朱熹等人对《易传》做出的极富思想性的解释中可窥一二。本文试图分析宋儒关于'生生之德'的义理阐释,尤其是对以气论生、以仁论生、以心论仁等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并基于此,把握孝悌忠信等伦常观念与天道性命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天地生意与仁道伦常相贯通的理论依据。概而言之,北宋儒生强调'生生'所蕴含的宇宙生成之动态观念,并以人顺天性而成论之,进而通过人具有体察'天地之心'一说构建天道与人伦的关联。朱熹则从'心之德'和'爱之理'论述仁心,强调'生生之德'不仅包含了对天道性命的体认,也在于关乎人伦的道德实践。
- 詹莹莹
- 关键词:生生天道人伦
- 论人类自由与有限性——海德格尔与卡西尔在达沃斯辩论的启示被引量:3
- 2015年
- 1929年,海德格尔在瑞士达沃斯与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代表人物卡西尔针对如何理解康德哲学进行了激烈的争辩。他们围绕"绝对命令是有限性的一个例证还是一种超越","自由以及无限性如何可能","有限存在者能否获得永恒真理"三大主题对自由与有限性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这场辩论显示了在基本立场和具体研究方法上,海德格尔和卡西尔有着相当大的分歧,但在人类共同的哲学事业上,他们也取得了一些共识。
- 詹莹莹
- 关键词:有限性形而上学
- 当代西方“平等”理论探析
- 2013年
- "平等"是西方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最重要的道德价值之一,在当代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从道德平等、政治和法律的平等、经济和社会的平等几个方面来观照"平等"学说,从而揭示出当代平等理念的核心,以及存在的理论难点和道德难题。并分析指出平等的限度,认为它是一种基本价值,却不是最高的价值。它应该在经济或者福利的基础上强调关切和尊重,同时,平等理念只有成为公民美德的一部分,平等主义者的诉求才真正可能成为现实。
- 弭维詹莹莹
- 关键词:公民美德
- 斯坎伦论价值与理由被引量:1
- 2014年
- 斯坎伦在其著作《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中提出了"推卸责任的解释",对事物具有的自然属性、有价值的属性以及我们对事物采取某种行为的理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解释。根据这个解释,价值不能为我们提供行动的理由,理由是由事物的其他低阶属性提供的。这一观点受到了"双重条件"、"取消主义"、"错误理由"的三重挑战。
- 詹莹莹
- 海德格尔对康德自由理念的存在论解释——兼析海德格尔《论人类自由的本质》
- 2013年
- 海德格尔在1930年夏季弗莱堡大学的讲稿《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哲学导论》(以下简称“《论人类自由的本质》”)中提出:“康德在自由问题的历史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因为他第一次明确地在自由问题与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之间建立了根本的联系。”(Heidegger,2002,P.15)实际上,这是海德格尔深入考察康德自由理念的重要原因,因为在他看来,自由应当作为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被提出。
- 詹莹莹
- 关键词:存在论形而上学
- 康德道德哲学的“目的”之维被引量:3
- 2017年
- 康德伦理学被视为义务论的典范,因而许多研究主要围绕其"义务"(Pflicht)概念展开,探讨自律的意义和道德法则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康德著作中不乏关于"目的"(Zweck)的论述,甚至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建构了一个体系完备的目的体系,这对于深入理解义务和幸福、自律与自由之间的关系而言尤为关键。本文尝试对康德关于目的概念的定义和目的论体系的建构做出考察,进而分析康德道德哲学的目的之维,从而分析目的何以沟通自然与自由的问题,并阐释将作为道德存在的人视为创造的终极目的的价值和意义。
- 詹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