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开立

作品数:330 被引量:1,544H指数:19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4篇期刊文章
  • 5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9篇矿业工程
  • 2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4篇文化科学
  • 13篇化学工程
  • 12篇建筑科学
  • 11篇水利工程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冶金工程
  • 8篇理学
  • 6篇电气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1篇集对分析
  • 27篇尾矿
  • 27篇安全评价
  • 26篇生物质
  • 26篇安全工程
  • 23篇网络
  • 23篇贝叶斯
  • 23篇贝叶斯网
  • 23篇贝叶斯网络
  • 22篇火灾
  • 18篇气化
  • 18篇尾矿坝
  • 18篇爆炸事故
  • 15篇故障树
  • 14篇生物质气
  • 14篇生物质气化
  • 14篇物质气化
  • 13篇溃坝
  • 10篇指标体系
  • 9篇燃气

机构

  • 306篇东北大学
  • 2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4篇沈阳理工大学
  • 12篇中国安全生产...
  • 10篇中国石油
  • 8篇沈阳航空航天...
  • 7篇沈阳化工大学
  • 5篇辽东学院
  • 5篇西南科技大学
  • 5篇中北大学
  • 4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营口理工学院
  • 3篇沈阳鼓风机集...
  • 3篇山东钢铁集团...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长春工程学院

作者

  • 327篇许开立
  • 55篇姚锡文
  • 53篇郑欣
  • 38篇徐晓虎
  • 28篇陈宝智
  • 26篇李德顺
  • 16篇闫放
  • 16篇罗景峰
  • 15篇魏勇
  • 14篇周家红
  • 11篇王贝贝
  • 11篇王犇
  • 10篇王秉权
  • 10篇宫博
  • 10篇李力
  • 9篇张培红
  • 9篇付士根
  • 9篇张津嘉
  • 8篇刘家喜
  • 8篇张秀敏

传媒

  • 42篇东北大学学报...
  • 41篇工业安全与环...
  • 29篇中国安全生产...
  • 25篇中国安全科学...
  • 22篇安全
  • 1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0篇金属矿山
  • 6篇有色矿冶
  • 6篇安全与环境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中国矿业
  • 4篇消防科学与技...
  • 4篇工业安全与防...
  • 3篇化工安全与环...
  • 3篇煤炭学报
  • 3篇人类工效学
  • 3篇劳动保护科学...
  • 3篇材料与冶金学...
  • 3篇能源与节能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年份

  • 16篇2024
  • 15篇2023
  • 12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10篇2018
  • 18篇2017
  • 26篇2016
  • 30篇2015
  • 16篇2014
  • 4篇2013
  • 25篇2012
  • 10篇2011
  • 17篇2010
  • 18篇2009
  • 20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3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龙茶叶粉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2024年
选取某茶叶公司的乌龙茶叶粉尘为研究对象,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粒径分布进行表征.在粉尘层着火温度实验装置、高德伯尔格-格润瓦尔德炉、哈特曼管爆炸实验装置、Siwek 20 L球形爆炸系统中测试研究了粉尘着火敏感度及爆炸猛度.实验结果表明:粉尘层的最低着火温度为250℃,粉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为510℃,最小点火能>1000 mJ,爆炸下限为120 g/m^(3),粉尘云的最大爆炸压力达0.82 MPa,最大压力上升速率达63.0028 MPa/s,爆炸指数达17.1 MPa·m/s,乌龙茶叶粉尘爆炸等级为St-1.借助热重分析和工业分析,对其爆炸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对了解茶叶粉尘爆炸危险性、加工车间的安全管理以及防爆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许开立陈西萌刘博
关键词:粒径分布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及其应用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介绍了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的组成,作用原理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论述了安全监控系统可靠性评价的意义及评价指标;指出了解决安全监控系统目前所存在问题的途径。
许开立陈宝智
关键词:石油化工厂易燃易爆危险源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融合研究
足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提升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质量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产业适应性,有必要在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育中系统、深入地研究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深度融合的方式和方法,以进一步提升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
徐晓虎许开立张培红郑欣戴丽燕
关键词:高等教育安全工程专业社会需求教学改革
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与实践被引量:34
2008年
简要介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的发展状况和主要做法,详细阐述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以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为出发点的基本特点。在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实验、专业实践、学科基础实践和毕业论文5个方面细化了安全工程专业认证的补充标准,明确安全工程专业认证的基本流程。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与实践,对于促进高等学校安全工程教育与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相互衔接和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与国际接轨有着重要的作用。
宋守信杨书宏傅贵许开立
关键词:安全工程安全科学
石化装置BN拓扑结构节点态势分析模型与应用
2016年
针对石化装置运行过程中危险瞬息万变的特点,给出了一种将广义集对分析理论与BN集成的石化装置BN拓扑结构节点状态联系度表达形式,提出了石化装置BN拓扑结构节点态势计算模型,讨论了石化装置BN拓扑结构节点态势等级,并在同一态势中进行了进一步划分.应用表明:在构建的反应器火灾爆炸BN拓扑结构中,叶节点"反应器火灾爆炸"处于同势,以反应器火灾爆炸事件发生态势为主;同时,得到了其他中间节点状态联系度及其态势等级,且节点联系度中的差异性变化会对其节点态势及其等级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发生节点态势逆转现象,为分析石化装置BN拓扑结构节点状态及其态势提供了依据.
汤规成许开立李德顺刘家喜
关键词:贝叶斯网络联系度
生物质灰软化温度预测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2024年
生物质灰的软化温度可以反映锅炉结渣效率与传热效率,因此建立生物质灰软化温度的预测模型能够更好地探究生物质锅炉结渣规律。研究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与Elman神经网络建立了生物质灰软化温度预测模型。首先,收集各生物质灰中氧化物的质量分数与灰软化温度并作为原始数据集,确定模型的训练参数;其次,对模型进行测试;最后,对模型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研究对比分析了BP神经网络与Elman神经网络的决定系数R^(2)、均方误差根E_(RMS)、平均绝对误差E_(MA)以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E_(MAP)。之后,使用实验室制取的杨木灰样对Elman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Elman神经网络针对生物质灰软化温度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其预测软化温度与实际软化温度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0%,预测效果较好。
姚锡文张玲玉许开立齐洋
关键词:安全工程软化温度神经网络预测
基于集对分析的应急指挥决策方案优选
在分析了应急指挥决策方案的优选问题基础上,将集对分析理论引入公共安全领域,提出了应急指挥方案优选的集对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可行方案集合与评价标准集合的集对,得到多元联系度函数,从而实现对方案的优选。实例分析表明,集对...
罗景峰许开立
关键词:应急救援集对分析
文献传递
图书馆安全疏散措施模糊评价
对图书馆火灾特性及疏散难点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图书馆安全疏散的因素。在综合比较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其使用范围的基础上,考虑到影响图书馆安全疏散措施的诸多因素具有模糊性,因此,文中选用模糊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价建立了...
郑欣许开立接晴
关键词:图书馆指标体系
文献传递
用矿石制备催化剂净化柴油机尾气的试验研究
1991年
本文对矿石的选择原则及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用矿石制备催化剂净化柴油机尾气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特别是用铁矿石制备的催化剂,不仅制备方法简单、价格低廉、性能优良,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活性丧失后仍可回收矿石.该种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矿产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许开立王秉权
关键词:柴油机废气净化催化剂矿石
海藻酸钠和硅酸钠对废镁合金粉尘产氢的抑制作用
2022年
选取环境友好型抑制剂海藻酸钠(SA)和硅酸钠(SS)协同抑制镁合金粉尘和水的产氢反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反应前后粉尘颗粒的特性进行表征,并从化学动力学及吸附模型方面讨论了二者协同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当3 g/L的SA和2 g/L的SS复合作用时,几乎没有氢气产生,反应速率常数几乎为0,二者可协同抑制镁合金粉尘与水的产氢反应;SA与Mg生成稳定的六齿螯合物,SS与Mg生成水合硅酸镁,二者在镁合金粉尘颗粒表面共同形成致密的保护膜,阻断产氢的反应途径,从而实现氢抑制.这为提高镁合金加工车间湿式除尘系统的本质安全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李嘉欢许开立张毓媛王犇
关键词:镁合金本质安全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