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钢伟

作品数:20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艺术
  • 4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傩堂戏
  • 3篇传承
  • 2篇马街书会
  • 2篇民俗
  • 2篇传承人
  • 1篇断层
  • 1篇新论
  • 1篇信仰
  • 1篇人类学
  • 1篇如何看待
  • 1篇身份
  • 1篇圣化
  • 1篇书会
  • 1篇俗化
  • 1篇通识
  • 1篇通识课
  • 1篇同构
  • 1篇壮族
  • 1篇壮族《嘹歌》
  • 1篇祖师

机构

  • 10篇贵州师范大学
  • 4篇铜仁学院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7篇许钢伟
  • 1篇杨树喆

传媒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戏剧文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贵州民族学院...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晋中学院学报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铜仁学院学报
  • 1篇文化遗产
  • 1篇教育文化论坛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学理论方法在高校民俗文化通识课中的应用
2015年
民俗文化通识课是高校文化通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讲授需要科学的文化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人类学所贡献的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论、主位和客位等理论与方法,对民俗文化通识课的讲授与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许钢伟
关键词:人类学教学
马街书会与村落传统的互动共生
2012年
马街一带村民的热情好客、淳厚善良、酷爱听书的传统与马街书会之间是一种互动共生的关系,并以此为书会的形成与延传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同时,书会也塑造并影响着马街一带村落传统的延传。时至今日,马街一带村落传统的行将消逝,当是马街书会面临传承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钢伟
关键词:马街书会个案分析
傩堂戏掌坛师的身份辨析——傩堂戏传承人研究之一被引量:2
2015年
掌坛师是傩堂戏的主要传承人,在当地社会中有多重身份:一是农民;二是处于"大神"与道士之间,广泛参与当地社会生活的巫师;三是多才多艺的民间艺术家。这种多重身份,使傩堂戏掌坛师在当地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许钢伟
关键词:傩堂戏身份
文化渗透与审美映照——壮族民间长诗的文化透视研究
壮族民间长诗是壮族民间文学的一座富矿,也是壮族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壮族民间长诗既受文化的影响,本身也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艺术文化学、文学-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将壮族民间长诗...
许钢伟
关键词:壮族民间文学民族文化
文献传递
试论乡人傩在黔东北的传承与变异被引量:1
2013年
从嘉靖《贵州通志》的文字记载,到光绪《黔南苗蛮图说》的图像呈现,乡人傩的基本形式——沿门逐疫在黔东北地区至少传承了三百多年。沿门逐疫在这一地区传承的过程中,还演化出一种傩文化的新形态——冲傩还愿。冲傩还愿最早何时在这一地区出现尚不可考,但根据相关文献可知,其形成不会迟于清乾隆年间。冲傩还愿与沿门逐疫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从中仍可以看到沿门逐疫的影子。质言之,冲傩还愿是在沿门逐疫的基础上演化形成的。沿门逐疫变异为冲傩还愿,巫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钢伟
关键词:传承
非遗保护背景下的傩堂戏掌坛师及其传承行为刍议——傩堂戏传承人研究之二被引量:1
2015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傩堂戏掌坛师在保持其原有社会角色的同时,或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或被市、县等政府授予荣誉称号。这些身份和荣誉促使掌坛师对自身掌握的技艺有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自觉,增强了传承文化的使命感,进而促使他们在传承傩堂戏时有了更多的责任担当和更明显的能动性发挥。
许钢伟
关键词:傩堂戏传承人
壮汉文化冲突与壮族民间长诗被引量:1
2010年
在壮汉文化互动与交流的历史进程中,也存在着对立和冲突。这种对立和冲突成了壮族民间长诗表现的重要内容。通过壮族民间长诗我们可以看到,壮汉文化间的对立冲突,既体现在壮族族群命运生存上,也体现在壮族个体生命成长上。并且,壮族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与族群命运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同构关系。
许钢伟
关键词:同构
划干龙船与傩堂戏的形成——以傩公傩母为考察中心被引量:3
2015年
傩公傩母是傩堂戏的标志性神灵。傩公傩母这对配偶神早在唐代就出现在驱傩队伍里;而湘黔一带至迟在明末已经普遍崇信傩公傩母。在傩堂戏分布的黔、渝、鄂、湘毗邻地区,历史上曾普遍存在一种巫师肩扛放置有傩公傩母的木制龙船四处游走为人家驱除不详、祈求安康的活动——划干龙船。傩堂戏的一些地方称谓(舡神、扛神、逛神等),暗示出其与划干龙船之间的内在联系。质言之,傩堂戏的标志性神灵傩公傩母的直接来源应是划干龙船。
许钢伟
关键词:傩堂戏
论武陵山区傩坛的组织形态
2016年
武陵山区的傩坛有两种组织形态——祖师坛与傩坛班。祖师坛是信仰层面的组织形态,体现着坛门的师承关系,以及掌坛师在当地傩坛网络结构中的位置。傩坛班则是掌坛师实际活动时的组织形态,其成员可以全部来自同一祖师坛,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祖师坛。但即使是傩坛班成员来自不同的祖师坛,在其活动时也必须以其中一个祖师坛为首。无论是祖师坛还是傩坛班,在傩坛的传承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钢伟
傩堂戏的传承形式新论
2019年
傩堂戏的传承形式多被表述为"家传与师传相结合",此种认识并不准确。根据师徒之间有无血缘关系,可以将傩堂戏的传承形式分为两种:一是内传,即通常所说的家传,多为父子(有时为爷孙或伯叔侄)传承;一是外传,指师徒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内传本质上也是师传,是父为子师。质言之,傩堂戏的内传与外传都是师传,内传优先,辅之以外传。正是这样的传承形式保证了傩堂戏在历史上传承不绝。
许钢伟
关键词:傩堂戏外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