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志强

作品数:41 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免疫
  • 9篇免疫原性
  • 8篇结合疫苗
  • 7篇多糖结合疫苗
  • 7篇沙门菌
  • 7篇安全性
  • 6篇药敏
  • 6篇月龄
  • 6篇病毒
  • 5篇药敏测试
  • 5篇伤寒
  • 5篇脑膜
  • 5篇脑膜炎
  • 5篇接种
  • 5篇分子
  • 5篇分子分型
  • 5篇PFGE
  • 5篇病原学
  • 4篇疫苗
  • 4篇球菌

机构

  • 37篇河南省疾病预...
  • 11篇郑州大学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8篇康希诺生物股...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平顶山市疾病...
  • 2篇信阳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生物技术...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郑州市二七区...
  • 1篇北京生物制品...
  • 1篇北京安百胜生...

作者

  • 37篇谢志强
  • 18篇夏胜利
  • 15篇黄丽莉
  • 13篇许汴利
  • 11篇王彦霞
  • 11篇张伟
  • 10篇穆玉姣
  • 9篇赵嘉咏
  • 8篇杨永利
  • 7篇黄学勇
  • 6篇陈豪敏
  • 6篇张锦
  • 6篇苏佳
  • 6篇潘静静
  • 5篇张白帆
  • 4篇康锴
  • 4篇申晓靖
  • 3篇冉陆
  • 3篇韩俊
  • 3篇周伟

传媒

  • 7篇中国疫苗和免...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当代医学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8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一例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病例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调查和研究报道1例散发型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sporadic Family Fatalisomnia,sFFI)的临床症状,分析人类朊病毒病(Human prion protein,PrP)基因特征。方法随访调查1例疑为FF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家族发病史;采集患者脑脊液及抗凝全血标本后Western.Blot检测14-3-3脑蛋白及常染色体PrP基因突变及测序分析;采集患者家族成员抗凝全血进行PrP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PrP基因检测结果,PrP呈D178N/129M/M突变基因型;且脑蛋白14—3.3阳性,这在以往少有报道,提示今后在临床鉴别、诊断人类克-雅病(CJD)与FFI患者时,应注重甄别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结果;14名直系及旁系家族成员PrP基因均未出现突变,且家族内无其他人患类似疾病。结论该患者为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单发性病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PrP基因突变检测对甄别单发、家族聚集性的致死性失眠症及人类CJD作用重大。该FFI病例为我国首次报道,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和科研意义。
夏胜利许予明徐强谢志强申晓靖周伟杜冉张锦韩俊许汴利董小平
关键词:朊病毒病染色体朊病毒
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价2种国产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选取≥3岁健康志愿者748人,分为2组,分别于0、21 d接种甲、乙2种不同疫苗,剂量均为15μg血凝素/剂,并分别测定比较0、21和42 d的抗体阳转率、疫苗保护率和血清H I抗体滴度,判定其免疫原性;观察比较接种后不良反应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甲、乙2种疫苗免疫后21、42 d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1.39%、92.01%和94.05%、95.80%,抗体保护率分别为84.17%、95.36%和96.88%、99.21%,几何平均滴度(GMT)增长倍数分别为34.37、55.34倍和43.69、57.20倍;疫苗接种后30 m in内,发热发生率分别为9.44%、14.69%和4.53%、2.36%;除42 d抗体阳转率和发热发生率外,其余各指标在2种疫苗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乙2种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夏胜利尤爱国闫昆明谢志强贾晓霞茹维平黄丽莉孙会军刘国华孙建伟李启明黄学勇郭万申张锦许汴利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
婴幼儿斯坦利沙门氏菌院内感染病例病原学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平顶山市婴幼儿斯坦利沙门氏菌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外环境标本和可疑菌株进行斯坦利沙门氏菌检测,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耐药性试验。结果共发现斯坦利沙门氏菌感染病例14例,均为1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间集中于4月。分离斯坦利沙门氏菌阳性菌株8株,耐药谱一致,均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8种抗生素耐药。结论病例间存在院内感染,应加强沙门氏菌病原学监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效果监测和管理。
李宗瑾谢清梅谢志强李艳艳李军伟
关键词:病原学药敏试验
河南省26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聚集性病例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2015年3-7月份河南省登封市分离自临床诊断为副伤寒聚集性病例的甲型副伤寒(S.Paratyphi A)沙门菌病原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关联。方法采集副伤寒病例患者的静脉血8~10mL,双相血培养瓶37℃培养4~7d,沙门菌科玛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系统生化鉴定,丹麦SSI分型血清进行沙门菌O抗原及H1/2相鞭毛诱导血清凝集试验。根据PulseNet China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实验室公布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操作指南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其进行XbaI/BlnI双酶切PFGE分子分型与聚类分析及8类13种抗生素药敏测试。结果从29例病人血培养物中共分离到2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其经XbaI与BlnI限制性双酶切和PFGE电泳后带型完全一致(PTYA1);药敏测试结果显示2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一致。结论病原学诊断及PFGE分子分型结果证实了26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病例间可能存在高度的聚集性与分子流行病学关联,为进一步的追踪溯源和调查取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赵嘉咏张白帆穆玉姣苏佳黄学勇夏胜利谢志强许汴利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聚集性病例药敏测试PFGE
河南省致死性家族失眠症家系遗传生物学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临床表现、致病因子、遗传规律及家族性流行特征,探索预防及控制对策。方法对河南省FFI家系7代175名家族成员的迁徙史和发病史进行追踪调查分析,采集患者及家族成员静脉血标本进行PRNP基因检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NspI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对死亡患者尸检、采集脑组织进行神经病理学检查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rPSc蛋白。结果 2例FFI确诊患者临床症状典型;该FFI家族中死亡的23人中有13人出现与先证者相似的FFI临床症状;90个家族成员血标本检测中出现20个PRNP基因178位密码子突变携带者,129位等位基因为M/M纯合子,突变检出率为22.22%;男女性别比约为1∶1;自先证者祖父辈以来发病年龄有逐渐提前的趋势(遗传早现)。结论该家系FFI家族聚集性发病特点明显,是国内罕见的最大的朊病毒引起FFI发病的家族。
夏胜利韩俊史晓红谢志强申晓靖高晨周伟张杰文张锦董小平许汴利
关键词:朊病毒病家系调查
南阳某镇甲肝高发原因调查
目的 描述南阳某镇2012年6月~10月间甲肝病例分布特征,探讨当地甲肝发病升高原因,为控制甲肝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次调查疑似病例为2012年5月1日以来,居住在该镇或曾到过该镇的居民中出现以下症状之一者:纳差、厌...
李广智谢志强
2013年河南省致泻性大肠杆菌病原学与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3年5种致泻性大肠杆菌(DEC)在腹泻人群中分布情况及PFGE图谱特征。方法收集河南省2013年腹泻病多病原监测系统中分离自1037例患者的大肠杆菌菌株,共计1037株,涵盖4个监测哨点医院。采用克氏双糖铁/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KIA/MIU)对大肠杆菌做初步鉴定,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多重PCR鉴定5种DEC。根据国际PulseNet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监测网络公布的非O157大肠杆菌PFGE分型技术方案,对检出的DEC进行分型。结果1037株菌株中,共检测出125株DEC,总检出率12.05%。其中,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检出率为8.68%(90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检出率为2.31%(24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检出率为0.39%(4株);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检出率为0.68%(7株);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1037例腹泻患者中男性639例,检出DEC 94株(14.71%);女性398例,检出DEC 31株(7.79%)。农村患者782例,检出DEC 97株(12.40%);城市患者255例,检出28株(10.98%)。125例DEC阳性患者中,≤5岁儿童有83例(66.4%)。PFGE分析显示,53株EAEC获得52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菌株数1~2株不等,相似度为66.3%~100.0%;18株EPEC获得18种带型,每种带型均只包含1株菌,相似度为72.6%~94.8%;5株EIEC获得5种带型,每种带型均只包含1株菌,相似度71.9%~98.5%;2株ETEC获得2种带型,相似度小于70.0%。结论4种DEC作为致病病原构成了2013年河南省细菌性腹泻病原谱的重要组成部分;4种DEC携带不同的毒力基因种类,且细菌染色体指纹图谱呈现高度多态性。
赵嘉咏张白帆苏佳谢志强穆玉姣黄学勇夏胜利
关键词:细菌分型技术电泳
饮用水氟碘正常区碘氟排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饮用水氟碘正常区降低碘摄入量对氟的排泄的影响。方法对调查点饮用水氟碘正常区人群360户居民停供碘盐两个月,测定停碘开始及2个月时尿氟、尿碘含量,分析相关性。结果停供碘盐后,尿碘配对差值中位数为95.86μg/L,t=7.78,P<0.01。尿氟配对差值中位数为-0.15mg/L,t=-3.31,P<0.01。结论停供碘盐后,调查点人群尿碘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尿氟含量显著增加,性别间无差异,表明碘和氟在体内的排出有相互拮抗作用。
孙宁陈玕谢志强王燕丽张莉郝宗宇郑合明李小烽闫良侯国强
关键词:尿碘尿氟排泄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接种于3月龄婴儿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国产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应用于3月龄婴儿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疫苗临床研究基地采用随机、盲法、同类疫苗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受试者为3月龄健康婴儿,共720名,按1∶1比例依据入组随机分配表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3、4、5月龄接种程序对研究对象分别接种试验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和对照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其中第1针次接种720名,第2针次接种696名(试验组:346名;对照组:350名),第3针次接种692名(试验组:344名;对照组:348名)。采用定期随访与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观察疫苗接种后0~30 d内所有与疫苗有关的不良反应,在接种疫苗前和完成基础免疫后30 d分别采集约3.0 ml静脉血,用于检测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免疫原性。结果试验组对象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0%(230例),低于对照组对象的32.04%(339例)(P<0.001),其中试验组对象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2%(205例),低于对照组对象的27.69%(293例)(P<0.001);试验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32例),低于对照组对象的7.84%(83例)(P<0.001);试验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7%(6例),低于对照组对象的2.36%(25例)(P<0.001)。抗体阳转率结果显示,试验疫苗A群(91.42%)、C群(88.76%)与对照疫苗(92.92%)、(87.0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疫苗Y、W135群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8.17%(298例)和99.41%(336例)。试验组对象A群抗体GMT为56.24,对照组为57.43(P>0.05);试验组对象C群抗体GMT(43.53)高于对照组(27.28)(P<0.001);试验组对象Y、W135群抗体GMT分别为89.22和140.66。试验组C群抗体GMT≥1∶128的比例(31.07%,105例)高于对照疫苗(16.22%,55例)(P<0.001)。结论国产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应用于3月龄婴儿后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谢志强赵东阳黄海涛苟锦博张伟杨永利黄丽莉王彦霞王雪许丽锋朱涛夏胜利
关键词:安全性免疫原性
9-45岁女性接种一款重组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开放性Ⅰ期临床试验
2023年
目的初步评价一款国产候选重组二价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汉逊酵母)在9-45岁女性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开放Ⅰ期临床试验,在河南省某县招募9-19岁和20-45岁女性受试者,按照0-2-6月免疫程序接种3剂二价HPV疫苗,观察接种后30d内不良反应和6个月内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发生率;检测接种前和全程免疫后30d血清HPV16型和18型中和抗体,分析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受试者二价HPV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1%(17/239),其中9-19岁、20-45岁组分别为9.17%(11/120)、5.04%(6/119);1级、2级、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4%、1.26%、0.42%,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全程免疫后HPV16型、18型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79/79)、98.73%(78/79);GMT分别是免疫前的632.99倍、1194.02倍。9-19岁、20-45岁组免疫后HPV16型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40/40)、100%(39/39),GMT分别是免疫前的953.94倍、415.62倍;HPV18型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40/40)、97.44%(38/39),GMT分别是免疫前的2096.52倍、670.28倍。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二价HPV疫苗在9-45岁女性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在9-17岁女性中的免疫原性更好。
谭洁冰钟晓玮班靖洋冯光伟由汪洋张伟谢志强黄丽莉马子和史永平崔维江王彦霞
关键词:免疫原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