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内一彦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四唑
  • 2篇组胺
  • 2篇戊四唑
  • 2篇化学诱导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分析
  • 1篇色谱
  • 1篇受体
  • 1篇受体介导
  • 1篇疼痛
  • 1篇谱分析
  • 1篇组氨酸
  • 1篇组胺含量
  • 1篇癫痫
  • 1篇相色谱
  • 1篇脑内
  • 1篇介导
  • 1篇高效液相

机构

  • 3篇日本东北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北京市中西医...

作者

  • 3篇谷内一彦
  • 2篇金春雷
  • 2篇陈忠
  • 1篇胡薇薇
  • 1篇郭谊
  • 1篇樱井映子
  • 1篇赵英
  • 1篇张力三
  • 1篇徐莉莎
  • 1篇张柳燕

传媒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内氨酰组氨酸对脑内组胺含量以及癫痫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研究内氨酰组氨酸对脑内组胺以及大鼠癫痫行为的作用。方法 :大鼠隔日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的戊四唑 ( PTZ,35 mg/kg)诱发化学点燃癫痫。利用 HPL C法和化学荧光法测定脑内组胺和单胺类物质的含量。结果 :给予大鼠低组胺食物 2周后 ,其大脑皮层和下丘脑内组胺含量明显减少 ,同时其 PTZ癫痫的形成显著加快。内氨酰组氨酸可以逆转服用低组胺食物 2周诱发的组胺下降以及减慢 PTZ癫痫的诱发。无论是低组胺组还是喂于内氨酰组氨酸食物组都不影响大鼠大脑皮层和下丘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以及多巴胺的代谢。结论 :食物中的内氨酰组氨酸可影响大鼠脑内组胺神经系统并进一步调节癫痫等行为。
胡薇薇陈忠徐莉莎金春雷樱井映子谷内一彦
关键词:戊四唑
第一代和第二代组胺H_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戊四唑点燃癫痫形成过程的作用比较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比较第一代组胺 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和第二代拮抗剂索非那丁对大鼠戊四唑点燃癫痫形成过程的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隔日腹腔先注射不同代的 H1受体拮抗剂和 /或组氨酸 ,后注射亚惊厥剂量 ( 35 mg/ kg)的戊四唑 ,诱发化学性点燃癫痫 ,观察并比较各组每次戊四唑注射后 30 min内癫痫发作的行为变化。用荧光法测定脑内组胺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苯海拉明 ( 5 mg/ kg)明显加速大鼠戊四唑化学点燃 ,而索非那丁 ( 5 mg/ kg)则不影响大鼠戊四唑点燃过程 ;苯海拉明加速戊四唑点燃的作用可被组胺的前体物质组氨酸所拮抗。结论 :第一代组胺 H1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脑内组胺 H1受体促进了戊四唑化学性点燃的形成 ,第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由于很难进入血脑屏障而无此作用。
金春雷陈忠张力三郭谊张柳燕谷内一彦
H_1受体介导对疼痛调节机制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利用组胺H1受体遗传基因敲除模型鼠 (- / - )与野生鼠 (+/ +)前脑切片进行灌流实验 ,探讨H1受体介导对疼痛调节机制影响的机理。方法 :取 (- / - )与 (+/ +)鼠的前脑组织纵横两方向切成 4 5 0 μm间隔的棒状脑切片 ,与林格氏液混合后装在双通体玻璃圆筒内 ,以微量泵抽出 ,通过装有脑切片的玻璃瓶中收集标本 ,对两次高钾浓度的林格氏液刺激的游离量S2 /S1的比进行评价 ,并在填加各种药物下进行灌流实验 ,从而检测其对游离出的 5 -羟色胺 (5 HT)的影响。结果 :没加药物负荷的对照组中 (- / - )和 (+/ +)之间的 5 HT游离量没有差别。添加组胺抑制了 5 HT的游离 ,(- / - )鼠没有被抑制。添加相关药物进行药理学的方法学的实验结果也支持组胺通过H1受体介导抑制 5 HT的游离。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组胺通过H1受体的介导抑制 5 HT的游离使疼痛感受性增强。
孙立智赵英谷内一彦魏造泉王凡
关键词:H1受体介导疼痛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