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丹
作品数:
6
被引量:100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李中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维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赖圣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洪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兰亚佳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5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6篇
医药卫生
主题
5篇
预警
4篇
染病
4篇
传染
4篇
传染病
2篇
登革热
2篇
预警系统
1篇
影响因素
1篇
预警技术
1篇
阈值
1篇
风险评估
1篇
传染病暴发
机构
6篇
中国疾病预防...
3篇
四川大学
2篇
中国科学院
2篇
上海市浦东新...
1篇
广西壮族自治...
1篇
温州医学院
作者
6篇
赵丹
5篇
赖圣杰
5篇
杨维中
5篇
李中杰
4篇
张洪龙
3篇
金连梅
3篇
兰亚佳
3篇
叶楚楚
2篇
马家奇
2篇
王劲峰
2篇
孙乔
1篇
吕炜
1篇
余斐
1篇
殷文武
1篇
周航
1篇
廖一兰
传媒
5篇
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2篇
2012
4篇
2011
共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基于影响因素的登革热预警技术研究
研究背景 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和欧洲部分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大约有25亿人口受到该病的威胁,每年约有5100万人感染登革病毒。1978-2...
赵丹
关键词:
登革热
预警
风险评估
文献传递
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59
2011年
目的了解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全国的运行情况,为推进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预警系统产生的预警信号量、信号响应率、响应时间、信号核实方式及响应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国范围内,预警系统中28种传染病共产生533829条预警信号,信号响应率为97.13%,平均响应时间为1.1h。其中,固定阈值预警方法产生2472条预警信号,涉及9种传染病,通过初步核实、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排除2202条预警信号,最终确认霍乱246例、鼠疫15例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9例以及39起霍乱暴发事件;移动百分位数法共产生531357条预警信号,涉及19种传染病,全国平均每县每周约产生预警信号1.65条,其中6603条信号(1.24%)经初步核实后判断为疑似事件,经过进一步现场调查最终确认1594起暴发。预警系统中各病种的疑似事件信号占总预警信号的比例与暴发相关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比例成正相关(r=0.963,P〈O.01)。结论预警系统中预警信号响应率和响应及时性较高,预警信号可作为传染病暴发的提示信息。
杨维中
李中杰
赖圣杰
金连梅
张洪龙
叶楚楚
赵丹
孙乔
吕炜
马家奇
王劲峰
兰亚佳
关键词:
传染病
预警系统
传染病暴发探测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中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在传染病暴发探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预警信号数、灵敏度、错误预警率和暴发探测时间等指标,分析比较2009年12月6日至2010年12月5日预警系统在20个省的221个试点县(区)采用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进行暴发探测的效果。结果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灵敏度相同(均为98.15%),但时空模型较时间模型减少了59.86%(15702条)的预警信号,时空模型的错误预警率(0.73%)低于时间模型(1.79%),时空模型的暴发探测时间(0d)也短于时间模型(1d)。结论预警系统中的时空模型较时间模型具有更好的暴发探测效果。
李中杰
廖一兰
赖圣杰
张洪龙
叶楚楚
赵丹
金连梅
马家奇
兰亚佳
王劲峰
杨维中
关键词:
传染病
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在基层应用效果初步分析
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初步了解同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fCIDARS)在基层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云南和湖南两省共选取4个市(县、区),对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预警相关病种的报告病例数、预警信号数、预警信号初步核实结果反馈时间间隔和初步核实方式、预警信号初步核实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省4个市(县、区)共报告了纳入预警系统的28种传染病病例12346例,预警系统共发m2096条预警信号,共涉及19种疾病,平均每个市(县、区)每周预警信号数为4.94条。预警信号初步核实结果反馈时间间隔中位数为0.70h(P25~P74为0.06~1.29h),预警信号初步核实的主要方式是监测数据分析(占63.07%)。预警信号经过初步核实后,共有4种传染病的34条预警信号被判断为疑似事件信号,占总预警信号的1.62%;4个市(县、区)的疑似事件信号占预警信号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其中湖南省双峰县比例最高(4.71%)、昆明市西山区比例最低(0.58%),长沙市岳麓区为1.88%、云南省个旧市为0.95%。疑似事件经过进一步现场调查后确认了12起暴发,其中风疹事件5起,流行性腮腺炎4起,流行性感冒2起,伤寒1起。结论C1DARS能够辅助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早期发现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但不同地区、不同病种的预警效果存在差别。
余斐
张洪龙
赖圣杰
叶楚楚
赵丹
李中杰
杨维中
关键词:
传染病
预警系统
移动百分位数法不同阈值在传染病暴发预警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采用不同阈值对传染病预警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P50、P60、P70、P80和P90 5个阈值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的候选预警阈值,对全国范围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报告的1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数进行暴发探测和结果的比较,以暴发探测起数最多、暴发探测时间最短和预警信号数最少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最优阂值的筛选标准。结果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最优阈值为P50,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最优阈值为P60,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的最优阈值为P7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优闽值为P80,猩红热、伤寒和副伤寒、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丙型肝炎和麻疹12种疾病的最优阈值为P90;对19种传染病分别采用最优阈值进行探测,与所有疾病均采用P50作为阈值相比,2年可减少64840条(12.20%)预警信号,而暴发探测起数与暴发探测时间没有变化。结论不同传染病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进行暴发探测的最优阈值不同,CIDARS可进一步优化各病种的预警阈值,从而在确保暴发探测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减少预警信号数量。
孙乔
赖圣杰
李中杰
兰亚佳
张洪龙
赵丹
金连梅
杨维中
关键词:
传染病
阈值
登革热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12年
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患者以突然高热、剧烈头痛、眼眶后痛、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部分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1]。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赵丹
李中杰
周航
赖圣杰
殷文武
杨维中
关键词:
登革热
预警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