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俊峰

作品数:75 被引量:1,207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5篇盆地
  • 30篇鄂尔多斯盆地
  • 12篇油气
  • 9篇地质
  • 8篇地层
  • 8篇地质意义
  • 7篇凹陷
  • 6篇延长组
  • 5篇直罗组
  • 4篇砂岩
  • 4篇侏罗系
  • 4篇裂变径迹
  • 4篇改造型
  • 4篇北部
  • 4篇沉积期
  • 4篇沉积相
  • 4篇储层
  • 3篇电化学
  • 3篇电化学性能
  • 3篇延安组

机构

  • 72篇西北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西安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油
  • 4篇煤炭科学研究...
  • 4篇中海石油(中...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2篇中国石油长庆...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国投新集能源...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作者

  • 75篇赵俊峰
  • 37篇刘池洋
  • 17篇黄雷
  • 14篇王建强
  • 12篇张东东
  • 10篇赵红格
  • 10篇王晓梅
  • 7篇马艳萍
  • 5篇刘永涛
  • 5篇喻林
  • 5篇杨瑶
  • 4篇芦建军
  • 4篇刘池阳
  • 4篇薛锐
  • 3篇桂小军
  • 3篇房建军
  • 3篇梁积伟
  • 3篇贾楠
  • 3篇郭懿萱
  • 2篇骆祖江

传媒

  • 7篇沉积学报
  • 6篇地质论评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10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4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能源盆地后期改造与原盆恢复理论创新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中国沉积盆地后期改造强烈,明显有别于全球其他地区。后期改造对油气等流体矿产的成藏和分布影响深刻。面对我国油气等能源矿产勘探较简单构造区明显减少的严峻形势,该团队于20世纪晚期率先提出改造复杂区是油气今后新发现的重要领域,并开展持续攻关。恢复盆地改造前的原始面貌,是油气等能源矿产勘探和评价预测的核心内容,但难度极大、探索性强。
刘池阳赵俊峰赵俊峰黄雷王建强宋立军黄雷吴柏林张东东马艳萍宋立军
关键词:沉积盆地能源矿产勘探
一种稀土掺杂硫化铟纳米片薄膜光电阳极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本发明公开一种稀土掺杂硫化铟纳米片薄膜光电阳极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硝酸铥、硝酸镱、铟源和硫源溶于水中,搅拌得到前驱体溶液置于反应釜中,将导电玻璃导电面朝下靠在反应釜中,在170℃~200℃下保温2...
胡晓云李秋洁苗慧樊君刘恩周成宇飞王佳伟张德恺赵俊峰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河流沉积类型及演变——来自典型露头精细解剖的证据被引量:13
2022年
河流沉积是陆相沉积环境和地层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层。侏罗系延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含煤和储油层系。延安组早期河流沉积发育,延安一带出露典型沉积剖面,是剖析河流构型特征的难得窗口。采用沉积学理论和构型要素分析方法,在野外露头精细解剖的基础上,分析了延安组下部辫状河、曲流河的沉积构型特征,探讨了古河道规模和河流类型转化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延安组延10沉积期辫状河发育,主要由河道、顺流加积体和沙质坝等单元组成,多期河道沉积叠置,呈厚层板状分布,泥质隔夹层不发育;延9早期演变为曲流河,发育河道、侧向加积体、废弃河道、泛滥平原及决口扇等构型单元,泥质隔夹层较发育,砂体连续性变差。采用经验公式估算,延10辫状河河道宽度为19.34~373.22 m,延9曲流河河道宽度16.81~99.21 m。延安组早期继承了富县组沉积期的古构造—古地理格局,随着填平补齐的发展和盆地沉积范围的扩大,古地形变缓,物源供给减弱,导致河流类型由辫状河演变为曲流河。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同物源体系供给条件下河流沉积构型特征及类型转换,油气储层预测等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王科赵俊峰薛锐闫占冬李旋李一凡
关键词:延安组鄂尔多斯盆地
流体改造及地貌高差:含油气盆地分析和评价的重要内容被引量:5
2008年
云参1井是楚雄盆地云龙凹陷部署的第一口参数井,在钻进过程中发生严重井漏。对其发生条件和周邻环境的综合剖析揭示,云参1井严重井漏是该地区在较广阔范围内发生非封闭性流体运动及交换的表现,与盆地后期强烈而不均匀的改造造成较近距离地貌起伏高差较大有成因联系。这说明,流体改造是盆地后期改造的重要形式。地貌高差是流体改造作用发生所需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二者共同导致了流体改造型盆地的形成。所以,地貌高差与流体改造是含油气盆地地质研究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指出,对地表起伏较大、大气降水量多、水系发育和河流切割较深的盆地或地区(如在我国西部和南方诸盆地),在油气评价和勘探部署时,应加强对流体改造在油气聚散、成藏、改造和分布等方面可能产生影响的研究。
房建军刘池洋王建强邱欣卫马艳萍赵俊峰
关键词:楚雄盆地
能源盆地沉积学及其前沿科学问题被引量:12
2017年
赋存油、气、煤和(或)铀能源矿产的沉积盆地,称为能源盆地。沉积作用及建造是影响油气煤铀同盆共存、成藏及分布的重要因素和物质基础。能源等沉积矿产及其形成,是沉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讨论能源盆地沉积建造与油气煤铀赋存成藏及分布的内在联系,提出成煤建造在盆地演化和空间分布上,总体处于成油气建造和成铀建造的过渡、衔接部位和承前启后的演化阶段。并探讨了厚煤层的初始成煤物质来源与成因,蚀源区物源对盆地沉积建造、油气储层和铀成矿的重要影响。分析认为当前存在重先进技术观测测试,轻露头区精细剖析的倾向;对后期改造的影响程度和原盆古沉积面貌恢复的水平尚需重视和提高。能源盆地沉积学内涵的自然外延领域广阔,与之相关的前沿科学问题颇多。应将沉积学置于盆地形成演化和改造的时空过程中,兼顾地球环境和生物演变进程,进行整体、动态、综合研究。重点讨论了其中部分相关前沿科学问题,如:沉积盆地动力学、地球环境及生命演变对沉积和成矿作用的影响、有机与无机相互作用对能源矿产形成的影响、事件沉积学及深部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联、能源矿产空间分区性及偏富极形成的沉积学环境、沉积建造和沉积矿产年代学等。
刘池洋赵红格赵俊峰吴柏林黄雷黄雷张东东王建强
关键词:沉积学成矿作用盆地动力学
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研究的应用被引量:27
2004年
储层数值模拟是确定煤层气开发方案和评价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其遵循常规油气藏数值模拟步骤,通常包括选择模型、资料输入、灵敏度试验、历史拟合和动态预测5个环节。煤层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其储层数值模拟基于解吸—扩散—渗流的地质模型,在具体模拟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点。结合在新集煤层气试验区开展的储层数值模拟研究工作,重点阐述了模拟研究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模拟模型的建立(资料输入)和历史拟合。模拟模型的建立是进行储层数值模拟工作的基础,试验区模拟模型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模拟区域及边界条件,剖分网格、确定流体的PVT性质参数、处理储层描述数据和处理动态数据等。历史拟合是运用已有生产井的动态资料校正模拟模型的逆过程。通过历史拟合,获得了更能够真实反映试验区储层特征的参数,分析了5煤层和6煤层附近的大段砂岩层对煤层气产量的贡献,提出了排采作业建议,并采用历史拟合的储层参数进行了动态预测。
王晓梅张群张培河赵俊峰陈鸿春
关键词:煤层气数值模拟储层
沉积盆地类型及其成因和称谓研究回顾与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不同类型盆地所蕴藏的矿产资源和地学信息在内容及丰度方面差别较大,剖析沉积盆地的个性特征和厘定盆地类型,是沉积盆地相关研究深化和沉积矿产勘探提效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该文主要回顾了作者团队多年来在盆地类型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判识和确定的沉积盆地新类型,如改造型盆地及其八种类型,后陆盆地、转换-补偿盆地、地貌成因盆地;结合残延克拉通内盆地、近陆缘盆地等案例剖析,提出了凝练盆地个性特征和细化盆地类型的应用研究方法,将叠合盆地分解为4种类型、小型含油气盆地划分为改造残留型、热力成因型和走滑转换型三类;讨论了以往关注不够然较为重要、值得重视的盆地类型,如热力成因盆地、天体撞击盆地和中间地块盆地;梳理和分析了莫衷一是、或词不达意的盆地类型称谓,提出了建议采用的术语,如陆内前陆盆地、拉裂盆地和弧背盆地。该文所及内容探索性强,认识难尽统一,抛出供同行研讨或批判。
刘池洋王建强黄雷赵红格张东东赵俊峰赵晓辰赵重远
关键词:盆地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的成因与赋存-成藏特点被引量:61
2021年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发现早,至今油气勘探和开发仍方兴未艾。2020年产油气当量已超过7 900×10^(4) t,位居中国诸含油气盆地之首。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的成因和赋存-成藏特点,主要与以下4个特性有关:(1)盆地南部中生代延长期富烃坳陷形成于构造活动明显和深部作用活跃的动力环境中,具大型、伸展和热温特性,属后陆盆地原型;(2)现今盆地为中生代和晚、早古生代3个世代大型克拉通盆地复合叠加而成,为多重叠合盆地;(3)三叠系延长组优质烃源岩和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均以富铀并夹多层凝灰岩为特色;(4)盆地后期遭受了多种形式边强内弱的改造,遂隆升为高原,属残留盆地。这4大具有鲜明个性的属性和特征,使盆地蕴藏有巨量油气资源,各世代盆地油气赋存-成藏各具特点、空间分区类型有别;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在成藏和分布诸方面存在明显的时空过渡性和共存兼容性,多以垂向短距离运聚、近源成藏为特色;低渗-特低渗致密储层广布,油气藏主要为致密地层岩性油气藏,具低渗、低压、低产特征;盆地持续勘探潜力巨大、领域广阔。
刘池洋王建强张东东赵红格赵俊峰黄雷王文青王文青
关键词:延长组残留盆地鄂尔多斯盆地
输导体系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2年
输导体系作为联结生、储、盖、圈的桥梁和纽带,是油气运移成藏研究的关键,也是现油气运移研究的薄弱环节。输导通道宏观上主要分为储集层、断裂和不整合输导体系,且其具有独立性、时空性、复杂性、输储转化性以及运移油气时的非均一性和幕式运移等特点。储集层、断裂、不整合输导体系及各输导体系的空间组合或时空配置不同时,其输导机制和输导性能不同。在综述前人对输导体系的研究后,总结现输导体系研究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的主要体现。
王奕松赵俊峰
关键词:输导体系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划分与对比关系再认识
2024年
【目的】最新三维地震资料显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深水沉积过渡带存在大量的前积反射现象,指示以往“千层饼”式的近等厚地层划分方案在前积发育区存在“穿时”问题。研究旨在探索建立前积模式下延长组的等时划分与对比方案,并探讨其与传统地层划分方案的衔接对比关系。【方法】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井—震相互约束和标定,结合岩心沉积相标志的识别,明确盆地西南部延长组中上部(长7及以上地层)的等时划分与对比关系。【结果】将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中上部划分出6期前积斜坡体(F1~F6),环县地区划分出5期前积体(F1~F5)。【结论】各期前积体在顶积段与传统分层可较好地衔接对比,但在前积段和底积段,新、旧方案差异较大。各期前积体在前积段普遍较厚,在深水区,F1~F3厚度明显减薄,F5、F6厚度大幅增加。研究区从西南向东北,各期前积体平面分布呈薄—厚—薄的带状样式;北西向展布的地层较厚带指示前积体向湖盆中心的持续推进,指示了湖盆的收缩和充填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延长组三角洲—深水区砂体连通关系、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湖盆沉积充填过程等提供了重要启示。
李一凡郭懿萱姚泾利赵俊峰刘鑫白金莉李慧琼
关键词:坳陷湖盆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